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hayami_kiraa Channel on Telegram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hayami_kiraa


一个满足日常好奇心的私人博客。关心科技/人文/艺术/城市公共空间/女性和性别议题/劳工权益/个体叙事/新闻媒体/电影/纪录片/音乐/书/星星

个人网站:https://hayami.typlog.io/

公众号: Hayami
Instagram/Twitter:@hayami_kiraa
微博/b站/小红书/即刻:@早见hayami

讨论组:https://t.me/+WT_fCompIebZup2N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Chinese)

hayami的博客|日常人间观察是一个满足日常好奇心的私人博客。这个频道关注领域包括科技、人文、艺术、城市公共空间、女性和性别议题、劳工权益、个体叙事、新闻媒体、电影、纪录片、音乐、书籍和星星等各个方面。hayami在个人网站https://hayami.typlog.io/上分享更多的精彩内容。此外,你还可以在公众号Hayami、Instagram、Twitter上关注@hayami_kiraa,或者在微博、B站、小红书、即刻上搜索@早见hayami。如果你对这些话题感兴趣,也可以加入他们的讨论组:https://t.me/+WT_fCompIebZup2N。无论你是对科技、艺术还是其他领域感兴趣,hayami的博客都将为你带来丰富的内容和深度思考。快来关注他们,一起探索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吧!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20 Nov, 02:04


三人的好友群,很久没有讲话了。昨晚不知道聊到什么,我随手发了张和小猫的合照。然后A也发了猫,我惊呼你的娃怎么这么大了!B也发了猫,我说你怎么也有猫了!

突然想到去年一起在清迈旅行的时候,A严肃地问我是不是也不会结婚。然后我回头发了条微博,说小时候女性友谊能给予彼此最有份量的承诺,是「长大后我给你做伴娘」;但长大后却变成了「谁结婚谁是狗」。

很高兴我们长大了!洗去了这些毒,挣脱了固定框架,拥有了选择自己人生(性向、不婚、无孩)的自由。而且从爱情的性缘关系里解放出来,开始相信友情这种长久绵密的亲密关系,也能让我们拥有爱与被爱的力量。

总是看到有人吐槽说网上全是不婚不育,现实里大家却都在结婚生子。所以能在现实里拥有这样的朋友真是一种幸运啊。欢迎加入,无孩爱猫女联盟!🐱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17 Nov, 00:54


真的蛮奇怪的,我看同一场 mla 演唱会,内地和香港两边的评价完全不同。

内地这里,要说微博上可能也只是吐吐槽,骂骂林鹏,然后在安可唱了喜欢歌的时候该感动还是感动;小红书上简直是有点过分了,大部分吐槽帖骂得很脏。早上还看到有个热帖先骂观众好骗,氛围像宗教现场,谁夸谁sb;然后骂乐队直接上升高度讲政治立场,说“活该被禁”。帖子点赞数很高,一堆人附和。我都觉得这种人该脱粉不是19年就脱了吗,你还等到五年后淋个雨才幡然醒悟呢?

后来去看串上的香港人发言,虽然也会吐槽「落雨真係好辛苦」,但最后落脚点嘱咐其他观众注意安全;虽然也会「掛住九展」,但最后接受了所有意外情况let it be. 也会有很多快乐的声音:

果然落雨聽mla係最有感覺!!
真係冇諗過佢哋會唱九龍公園游泳池 今日真係聽咗超多自己好鍾意嘅歌!!!
有風 有海 有天空 有音樂 I’ve got everything I need in my life
希望以後嘅每一年香港都依然有my little airport

我很能理解内地歌迷过去香港,需要花更多时间金钱成本,所以更多吐槽也能理解(该骂就骂不惯着)。但一场演唱会肯定是有好有坏的部分吧,如果在简中互联网上目之所及的大部分都是恶评,而且骂得越脏点赞越高,我只会(再次)感受到此地充满恶意和戾气。

————

微博上评论很好笑:

聽著mla跟爹撒嬌的到底是什麼成分我很好奇//@布列塔尼扇贝明珠:罵辦得爛想退錢都能理解,罵活該被ban的只能說你這輩子真的有了。老鐘人對待自己討厭的事物原來就是跟大爹撒嬌說你快幫我打他們啊,有這精力但凡去跟主辦方掰扯或者使用正常渠道進行演出意見反饋呢,說不定還真給你們退了,就算沒退也能給你們道歉或者做出補償措施給你們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爹能給你啥?皇上是天子天子反正不會有錯是吧/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16 Nov, 14:13


#今晚好大风

下辈子好想活成林鹏。自己发唱片自己写词自己办演唱会自己出周边,完全不用看老板脸色;谈过超级大美女就算了,分手后还能请她拍专辑封面;20周年在户外淋雨,唱到《再杀一个人》时随机晕倒一个歌迷;周边随便画画高价卖出去,顺便好心提醒大家最近的ATM机在哪里。

赚够钱跑路去英国,就让你们在 ig 看我一生转变,在 ig 看我黑心赚大钱。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13 Nov, 14:36


作为一个民宿爱好者,住到喜欢的民宿真是很想安利给全世界。

去桂北自驾时,无意间开到了罗城崖宜村。这里是仫佬族的古村落,但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子。本来觉得啥也没看到很失望要走了,然后在村口问一个村民,哪里有比较好玩的,她指了指村口,说那里有老房子,就这么来到了三尖堂民宿。

整个民宿都是以前的老房子改造的,床上面架着一个很精美的大木架,是以前仫佬族用来供奉祖先的神坛。房子外观做了刷漆处理,但窗檐下特地有一些区域留着,露出了仫佬族原来传统建筑的花纹。

这种设计我之前在马来西亚也见到过一次。槟城的乔治市有很多百年古迹,古建筑修复师把很多历史建筑改成了精品酒店。但会特地在建筑墙壁上保留一些原有的纹路,给有心留意的客人传递古老的讯息。

一直觉得改造老房子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从房子的角度说,房子会因为没人住渐渐坏掉;从游客角度讲,住在老建筑里也更深入体验当地文化。比如我这次在广西自驾走的是少数民族人文路线,很想在这里体验当地风情。但现代化进程太快了,所有传统的东西渐渐消失,很难再觅到踪影。住进一个好的民宿,就是一个了解文化的窗口。

三尖堂晚餐提供的畚箕饭是仫佬族传统饮食。早餐是管家三姐家自己种的红薯和土鸡蛋,香糯清香。房间的名字叫「老庚」、「依饭」、「走坡」,都是以仫佬族传统节日命名的。更令人惊喜的是,隔壁甚至还专门建了个小小的仫佬族博物馆。里面收集了仫佬人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感觉即使只在这里住一天,游客也可以更好了解仫佬族。

这个老房子改造可以说是教科书水平。因为房间里面干净现代,智能马桶、浴缸、音响都不落;但在很多小细节之处保留了原来老房子的古迹。就是既能体验到现代化的便利和整洁,也能感受少数民族古建筑的传统风情。据说设计团队之前在巴马改造了一个古村,弄得很不错,然后被政府邀请过去改造这个老房子,做民宿来带动旅游业。

民宿有时候不过是住的地方,也是人和人连接的契机,是在地文化的载体。Airbnb离开后,很希望国内多一些这样的民宿,给旅行者提供深入体验当地的窗口。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11 Nov, 03:12


感觉频繁的地理移动已经让我练出快速适应环境的本能。比如昨天还脱个精光(夸张手法)在漓江里冬泳,骑着电动车去岩壁上搭吊帐,在田野里遇到张牙舞爪的毒蛇,像颗小树一样贪婪地吸着阳朔的阳光;今天已经穿梭于上海人潮涌动的地铁,在阴阴冷冷的天气里看了两部电影马拉松,被邀请去美术馆看奥地利艺术家的展览,和愚园路上新开的环保主题酒店合作,然后准时出现在清晨 6 点钟的中山公园和早起人一起 hiit. 虽然一直在吐槽上海变得越来越无聊,但路过街上两步一个全家,三步一个罗森的时候,我觉得又被都市生活好好接住了。

有时候觉得自己身体里住着两个人,一个是山林里的小野人,一个是城市里的都市丽人。我喜欢大自然生机勃勃的野蛮,也喜欢城市里井然有序的安排。这两者不是互斥的,而是像森林冰火人一样在我体内开启一个个人生副本的游戏。

落地虹桥机场时,四处张灯结彩贴着进博会的广告,一行小字在左上方写着,「新时代,共享未来。」Shanghaiqiutian在 2019 年发布了一张专辑,用的就是进博会这句标语。我总会想起之前有人问王毅上海秋天是什么味道,他说也许是三得利。疫情后他回欧洲了,最近又回来了,10月底似乎在育音堂做了一场演出,只是不再是凯旋路。我总会想起那个躁动迷幻的小土堂,扭动着身体一遍遍哼唱着,新时代,共享未来,新时代,共享未来。像是一句咒语什么的 —— 激情、信念、荷尔蒙、崭新的时代,就是现在。

从机场出发, 出租车驶向越来越熟悉的街道。路过每一家餐厅我都想起一些食物,酒糟蛏子很鲜美,葱油拌面香极了,食完醉鸡脑袋里一秒钟的晕眩,餐后利口酒在口腔里炸开的烟花。吃过的菜、约过的会、爱过的人都变成了一帧帧电影,在小小车窗里不断后退。城市就像一座晶莹剔透的容器,精心装载着回忆,然后在等我回来时毫无征兆地全部裸露出来。那时的我不会想到现在会过上一种怎样的生活。候机时打开了马克吐温的《神秘的陌生人》,一路穿越金灿灿的云端。上海冬天天黑得好早,终于在太阳下山的困意席卷而来前读完了。这是他晚年创作的一部作品,描述了撒旦来到一座小村庄的奇遇 ——

「就拿哥伦布来说吧,他儿时的第一个动作所决定的一生由一连串的动作构成,如果在某一时刻,比如在童年的时候,他漏掉了其中最微小的一个行动,那他的人生就会因此改变,他可能会成为神父,死在意大利某个小村,不为人知,要等上两百多年,美洲大陆才会被人发现。我很清楚。无论跳过哥伦布生命中的哪一个动作,他的一生都会彻底改变。我研究过他可能从事的成千上万的职业,只有其中一个能让他发现新大陆。你应该没想到,你的所有行动都非常重要,对你的人生都有影响吧......哪怕人非常努力地要决定自己做不做一件事,那本身也是已经定好的一个行动,在一连串的行动中有着它的位置。如果他下定决心尝试去做,那这决定也是原本行动中不可避免的一环,这个想法本来就会让他走到这一步,都是他在摇篮中所做的第一个动作决定的。」

「太令人绝望了!那人不就是自己一生的囚徒吗?永远无法解脱。」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06 Nov, 08:15


大选前买了大饼和特朗普相关的美股。倒不是支持他,只是这几年大环境的变化让人开始对世界总是会朝着越来越来越来越来越来糟糕的方向前进这件事情深信不疑。

以前说投资是在投自己所相信的东西,一种价值观的体现;而亲身经历「相信的东西」怎么慢慢被摧毁之后,投资就是给一坨坨坨坨坨大便上香。

(真的好累啊毁灭吧……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05 Nov, 05:18


虽然前段时间还和朋友八卦说 Tim 小鱼好不配,但看到他们离婚了后,还是觉得有些别扭。

Tim 去意大利前女友餐厅那期视频的表现,真的太典太典了。他的局促、紧张、汗流浃背,配合周围人的起哄和后期剪辑,完美制造出了一种暧昧不清的磁场;女生反而落落大方、坦坦荡荡,一点扭捏都没有,衬的这出内心独角戏更加可笑。

我发现很多男的都喜欢给自己搞个「白月光」。年轻时谈过的,分了的,爱而不得的,只要现在过得还不错,都能在中年时变成白月光。但这种白月光更多是一种工具属性,只是满足他们对无可挽回的青春的追忆 —— 人到中年,事业缠身,老婆看腻了,家庭也一地鸡毛,在死气沉沉的心境里通过白月光再爱一遍过去的自己,去想象一个“如果当初和她在一起”的另一种人生可能性。它的本质只是顾影自怜,再带上一些意淫,除此以外,毫无意义。

讨厌白月光这种形容,也讨厌被别人当作白月光。就像男作家在小说里对女性的描写一样,无法忽视那种穿越过层层时光还在被凝视的客体感。我的心里也没有什么白月光。固然想起 puppy love 时有一些单纯美好的瞬间,也许这就是被赞颂为爱情的东西。但那有时候和具体的「人」没有关系,只是一种特定阶段散发的荷尔蒙物质。那种年纪,年轻的人儿,换个谁都可以成为月光照亮心房。但问题是,我不再需要他人成为月亮,我心里有我自己的小太阳。

前段时间还在吐槽是不是只有男的心里才有这玩意儿,毕竟我(作为女的)回忆自己谈过的男人,都不存在什么白月光,只有黑大便。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26 Oct, 11:58


2023年的上海万圣节无可复制。

因为这是放开后的第一个万圣节。经历了疫情三年,没有人能感同身受这座城市究竟经历过什么,只有「在上海」这三个字能把人心和人心联系起来。于是,人们再一次走上街头。那些变装、玩梗、cos 都是表面,核心是「表达」 —— 把自己隐匿在一个躯壳下,释放在赛博空间一片404的压抑和愤怒。而且是用一种幽默、自嘲的方式,这真的很了不起。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况那年万圣,大概就是spontaneous. 可能因为公共土壤的缺失,抑或是高度商业化城市的运转逻辑,上海其实很少有那种自发的、即兴的、完全由民间发起的活动。上海活动永远先预热一大周、网红站台、帅哥美女坐阵、品牌方送礼物、然后门口排起长长长长的队伍。就像是流水工业线上的产品,批量生产出小红书上的一条条笔记。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打卡、出片、社交媒体服务,美则美矣、毫无灵魂。

前阵子在小红书上接到了一个推广。品牌先和博主沟通万圣节 cos 什么,问能否去巨鹿路,待多久,然后沟通几分几秒的时候插入口播;九月底的时候,在很多群里看到大家摩拳擦掌,准备 cos 什么会比较抓眼球。

那一刻我就知道,资本和流量已经涌入了这个节日。当人们开始费尽心思复制2023年万圣节的时候,它就已经不可复制了。更不要说临近十月底,最近街头已经密密麻麻布满了警力。我正好下周有事要回上海,本来觉得还能赶上万圣节挺好的,但现在看到满街的警察和警车,只会有一种寒毛直竖的ptsd.

2023万圣节的底色是愤怒,中间是幽默,飘在最上面的是一种叫做 spontaneous 的奇妙化学物质。而这些,又是怎么能被允许的呢?

———

原发于微博,已被404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16 Oct, 23:58


遇到了野攀以来最大的安全事故,lead的时候在仰角冲坠把腰折了。自由落体到终点,很清楚地听到腰部嘎吱一声响,然后就没法动弹了。

想好了100个瘫痪、中风、腰突、半身不遂、慢慢康复之路的结局,但喷了云南白药缓了一会,又完成了一条 5.11A 线路的 top. 一般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是内伤,第二天才会显现出来。然后昨天半夜胆战心惊地睡觉,睡睡醒醒在感受腰的疼痛感,早上醒来后发现也没有加剧。

不知道是不是练习瑜伽让我身体更柔软,所以经得起这么剧烈的一次折腰;最近看了很多户外文学和纪录片,又相信事故中的保全是山神冥冥之中的保佑。所以每次看到红薯上户外帖子《小小x山,拿捏》的标题都很讨厌,人类如此狂妄自大,居然想着「拿捏」和「征服」大自然。

每次野攀我都想好了一百种死法,才上到岩壁去;而每次安安全全降落到土地上时,内心都充满敬畏和感恩 —— 谢谢神明又一次保佑了我。 大概是怀着这样的心情,一次次和恐惧起舞,一点点突破自我极限。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12 Oct, 14:15


收到了单读的赠书《比山更高》,没有什么书比这本更适合随身带着穿梭在阳朔岩场了。而且我教练是作者前同事,我攀岩搭子也在书中的户外公司工作。于是每天去路书上找刘喜男开的“艺术路线”,玩严冬冬在漓江玩过的皮划艇,蹲在石头上和朋友八卦李兰的现状….2024年10月,8424论坛上独行马发了万字长文控诉,户外探险微信群里宋明蔚苦口婆心解释,十一哈巴雪山两起死亡事故,珠穆朗玛峰上金国威找到了100年前的欧文遗骸…….这些都是阅读过程中妙不可言的奇遇。

对于户外爱好者来说,这本书不光能给人带来极大精神共振,也弥补了中文「户外文学」的空白。扣一星是太英雄叙事大男子主义了,没有女登山者的故事。女性只作为配偶、未亡人、母亲、白月光女神(陈家慧)和难缠的单相思(李兰)出现,过于客体了。但也能理解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838903/?_dtcc=1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12 Oct, 13:45


初秋,早上在日出中读完了《素食者》,下午又去山里野攀,结束后一个人在晚霞下骑着摩托回村,真是好开心好充实。下面是写在豆瓣上的短评:

近年来涌现的很多女性主义小说/电影都是赤裸裸地拉标语,贴金句,说教条,很流于表面。但这本蛮特别的。从二人婚姻到整个家族再到精神病院,人类暴力在一步步升级;而英惠从素食开始降级成一只动物再到一棵植物,个体自我是一点点萎缩的。第一章里的「丈夫」是父权社会下典型的大男子,冷漠、利己,只把妻子当作洗衣煮饭的保姆;第二章的姐夫简直是文学作品里经典的「尼诺男」形象,用脆弱作为外衣,再用艺术/文学作为诱饵,踩踏女性尸体上位来实现所谓的自我;只有在第三章里姐姐出场,英惠才真正被看见。面对相似的困境,女性似乎出生就落在同一盘名叫父权围剿的棋盘中,被吃干抹净,无处可逃。

发现韩国文学有个母题是「逃离」。金智英是「去欧洲,因为那里韩国人最少」;而英慧「变成了一棵树」,是另一种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社会的反抗。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534519/?_dtcc=1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12 Oct, 03:33


豆瓣的编辑手记: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3863916?dt_dapp=1

前年和彭师傅在茑屋书店的鲁尼对谈: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4068acc97243f2a2d42281a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12 Oct, 03:32


读完《素食者》又去读了编辑手记,才知道2021年磨铁再版之前,这本书已经在大陆绝版了七年。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两年外版书出版越来越难 —— 「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无休无止的等待上面,等待合同,等待审稿,等待书号,等待外审,就像我在某位出版人的日志中读到的那样“事情本身并不困难,困难的是你做了应该做的事,只剩等待,等待体现了人生的荒谬性”。」

这样的背景让很多从业者都身心俱疲。但编辑被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所震慑,开始了背景数据搜索,最后顺利通过了选题,拿到了韩江经纪公司的版权。“这颗心就是整个世界呢”,在这样一个奇妙的瞬间里决定继续留在出版业了。

那篇手记的标题是《如果不是这本书,我应该会离开出版业》。在视频越来越短、动效越来越花哨、背景音乐震耳欲聋的时代,「文字」和「文学」都是如此不合时宜,出版行业也日薄西山。但对我们这种不习惯短视频的人来说,因为文字掀起内心惊涛骇浪的震撼,因为阅读一本书而精神得到极致满足的体验,是很多很多媒介无法取代的。

又想起了群岛的彭师傅@彭伦空间 一手引进萨莉鲁尼的故事。

2016年爱尔兰文学基金会主任来上海,在饭桌间隙和彭师傅介绍了一个年轻的爱尔兰女作家。彼时鲁尼刚出版第一本《聊天记录》,在英美文学界小小崭露头角;而彭师傅刚离开九久创办自己的图书品牌「群岛」,开始了没有员工、没有实习生的一人公司。出于出版人的敏锐嗅觉,在国内很多出版社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果断联系经纪公司,以较低价格拿下了这本书的版权。他的选书眼光让很多同行自叹不如,有人说「他常常提醒我们要善于发掘那些容易被人忽视但有潜力的图书选题。」

果不其然,2020年 Normal People 电视剧大火,鲁尼一跃成为千禧一代的代言人,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巨大关注;次年9月,第三本小说《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出版,欧美书店门口排起了长龙;而国内也在2022年6月同步上市(中间还隔了上海 lockdown)。一般来说外文书的出版周期至少要两年,但《美世哪》居然只隔了半年,国内读者就能和世界各地读者共襄新书了。如果没有六年前的挖掘、六年中的跟踪出版,我们根本不可能这么快就读到新书。

彭师傅之前受邀采访说,「出书就像撒种子,你把种子撒出去,至于什么时候开花结果,就不完全是你说了算。」

这几年和朋友讨论一些社会议题,我意识到我们都会从很多外国作家的作品里吸取养分。不管是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好,还是流淌在身上的性格品质,种子都落在了心里,长出了大树,编织了血与肉。所以我想说的是,能拥有这样的编辑,是中国读者的幸运。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11 Oct, 03:29


Past Lives里,女主 12 岁移民加拿大,因为“在韩国拿不到诺贝尔文学奖”;《82年生的金智英》里,姐姐在地图上标出想去的地方是欧洲,因为“那里大韩民国的人最少”。

想起这些片段就有点泪目,「出走」是刻进东亚女骨子里的史诗。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06 Oct, 10:35


看到黄轩女朋友心里冒出一句话:伴侣是一个人审美的终极体现。原话是这么说的,

「另一半的选择是一个人类终极品味的体现。ta想要什么样的未来,认为自己配得上什么样的生活,都体现在这里了。不找,不停换,都是选择。」 ​​​


https://weibo.com/2265938494/OzQJxkhCf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03 Oct, 11:43


fb上(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862688155985148&id=100067319133361&paipv=0&eav=AfbKcxBT902YZqyBC2PAxZ9R1D4tbm9mCWlfIP7zFbARHN9LgyaU7kJASsoEUwX6D78&_rdr) 有人详细梳理了从2014年到2020年,张悬变安溥的整个历程。这几天两岸三地似乎都在讨论这个事情,人们或是愤怒、失望,或是拍手称快,但没有人能说清楚为什么同一个人能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变成安溥以后,2019年她在大暖祭上致敬巴奈,是这么说的:

「這個世界彼此就是不相容,人類容不下動物,容不下跟自己不一樣的種族、容不下不一樣的觀念、容不下不一樣的生活習慣、年紀、性別。在這麼極端的人類行為表現裡,我總在想,有沒有可能其實我們都是要承認,我們的存在就是剝奪了別人的什麼,但我們一定也給予了一些什麼。我們拿走了一些,也留下了一些。

在這麼冷的日子裡,我想把這首歌送給巴奈。我希望如果有機會的話,有沒有可能永遠不要意見一致,永遠不用用同一個觀念去達成共識,有沒有可能人與人之間不需要共識,而是我們怎麼看待彼此觀點的方法。我們就是要承認你跟我不一樣,也許我的外公外婆真的對你爺爺奶奶做了什麼,我們能不能不要互相閹割,找到一個可以討論事情的方式?」

我想起2022年6月上海封城结束,我在 blog 《尘埃们,沉默前行》(https://mp.weixin.qq.com/s/4lSnmpB3on36ZHNyevpALw )中,quote了豆瓣的一条广播:

「世界观和认知的断层有时是发生得无比迅速的。在历史的洪流里,忽然调转了方向的一粒尘埃,并没有办法向大多数同类解释它到底经历了什么都思考了什么决定了什么。哪怕是躲过了同一场洪流的沙子,也会产生彼此再不相通的世界观、以及对今后何去何从的判断。这样的尘埃们,只能沉默前行。」

写完这篇 blog 的两年里,我都无时无刻不在咀嚼着这句话。有个明显的感受是,会不自觉把新遇见的朋友分为「经历过上海f城」和「没有经历过上海f城」两种。我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有时候根本没有办法和人解释在某一个重要的节点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但同时经历过上海f城的人,在做出相同选择时甚至不用言语,彼此就心照不宣了。而因为带着同样的伤痛记忆,不管什么时候在世界哪个角落遇见,都会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上个月写 hang 平被删的那篇公众号下,有很多 ip 在欧洲的女生留言,其中一个是:

“hayami,我记得我关注你是因为那篇「老人在方cang医院绝地求生」。一晃两年已经过去。2022年春夏我被关在寝室里,写下生活和见闻,一方面做记录,一方面只是纯粹让自己好受一些。

两年里,我获得了一个学位,又去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读另一个学位。做成了一些事,又做失败了一些事,总之心智上成熟了一些。但阅读完你这篇苦涩的文章,我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斗室,窒息、脆弱、流眼泪,想起在操场为了这一切号啕大哭的晚上。我有时候在想,老中的身份认同到底是什么。我想答案不是什么boba tea,用筷子,也绝对不是仇恨;而是走在陌生的街上想起这些,会心下一痛,然后止不住地流泪。”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走在陌生的街头,碰到一个突然停下脚步流眼泪的女生,我会走过去拍拍她,告诉她 i feel you.

那么,你可以"feel"安溥吗?我相信这两天两岸三地密集的讨论,人们一遍遍去找出安溥(或是张悬)的采访、演出、动态,都是尝试去理解一个问题:「2014年後,張懸為什麼變安溥?」但这个问题的答案除了她本人外,无人知晓。安溥只是历史洪流中忽然调转方向的一粒尘埃,如你,如我。在这样的时代里,我没法再去怪罪任何一人。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03 Oct, 10:53


刷到一个异性恋婚礼,场地贴上了很多女性主义金句,标题是《邀请波伏娃和伍尔夫参加了我的婚礼》。底下评论都在说好浪漫,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说不出的诡异么……

但凡读过一点波伏娃的书,都知道她是如何批判现代婚姻制度的吧。摘取一些《第二性原文》:

“婚姻是女性命运的关键时刻:她被承诺得到一切,但实际上失去了一切。”
(Marriage is the destiny traditionally offered to women by society. They are promised everything, but they actually lose everything.)

“婚姻对女人的束缚,是因为她们被要求将生活完全奉献给丈夫和家庭,而不再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和独立性。”
(Marriage imprisons women because they are expected to dedicate their lives entirely to their husbands and families, depriving them of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在婚姻中,男人是超越的主体,而女人则被定义为他者,成为被控制的对象。”
(In marriage, the man is the transcendent subject, and the woman is defined as the other, becoming the object to be controlled.)

我是觉得结婚就结婚,为啥非要拉上女性主义做靠背。你邀请朋友来婚礼之前还要问一句人家愿不愿意呢,标榜女作家可以就张灯结彩张口就来了(但凡人还活着,用这种标题蹭都有法律上的风险吧)。be like波伏娃一生不婚,鼓励女性打破传统婚姻的桎梏来实现觉醒和解放;死后却被红薯人绑过去参加异性恋婚礼,什么鬼故事笑死人了。 ​​​

————

这是我的一篇小红书,原帖在这里

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6fb4a42000000001b0206bf?source=webshare&xhsshare=pc_web&xsec_token=ABKPMihLMymfgj5_h4xSN87aJqb84njItwlnWoe7UzSPw=&xsec_source=pc_share

其实当时发这个的时候很犹豫,因为那场婚礼的原帖主有关注我。我知道发了这篇吐槽的帖子她肯定会看到。对于一个沉浸在新婚喜悦中的人,看到自己关注的博主吐槽自己的婚礼,怎么说也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但还是忍不住,觉得把波伏娃和伍尔夫作为自己的婚礼时尚单品有点太让人生气了(评论区还有姐妹做比喻,就好像在肯德基点单宣扬鸡权,或者邀请爱狗人士来玉林狗肉节。)

我觉得如果因为自己有了一定关注,要考虑很多东西,从而变得畏手畏脚什么都不敢说,是对表达欲的一种扼杀。所以还是说了。

而这个吐槽帖子已经有原婚礼帖子四倍的点赞数了,原帖子下面的评论也从全是祝福变成了冷嘲热讽。其实这个结果不是我想看到的。从头至尾我都是想就事论事,指出「用波伏娃标榜异性恋婚礼非常不合时宜」这点,但帖子的评论区走向不可避免上升到了对帖主的人身攻击。

好像这也是在中文互联网上做输出很无奈的一点。最近几年很常见到因为一个观点起分歧,然后当事人被网络霸凌的例子。我不想成为霸凌的一环,但当把文字和观点交付到公共领域后,所衍生的讨论已经不是我所能控制的了。

有时候失语也是这么发生的。

——————

ps:有没有做社交媒体研究/性别研究的朋友,这个帖子真的是一个很好的田野素材。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30 Sep, 04:42


理想的生活方式是 :吃得更纯净、身体更轻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降低欲望、早睡早起、瑜伽、野攀、在大自然中锻炼身体肌肉和耐力、灵性成长。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30 Sep, 04:40


#素食 Day3

太触目惊心了。深感人类并不是缺乏了解动物处境的渠道,只是不愿意而已。以前我觉得对自己吃下的食物有觉知,意味着你要走进菜市场;但现在知道了还有更前面的源头,就是屠宰场。最近也是认真看了牛的眼睛,像夏黑葡萄一样闪闪发光,突然意识到它是很有灵性的动物,而不是摆在山姆货架上鲜美的食材。也第一次对每天都爱吃牛肉的自己产生了怀疑 —— 烙印、剁角、运输、挤奶、肉、射钉枪、流血、撞击筒,目睹牛的一生在送上餐桌前需要遭遇这样的处境,很难再去买牛肉吃了。以前觉得什么「动物死前的怨念进入了每一个细胞,所以吃肉是不干净的」这样的说法很玄乎,但当看到ta们死前痛哭颤抖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具象的感知。

see the word feelingly and make the connection,素食不是斩断和动物的连接,而是和万物有灵建立连结的开始。以前尝试过很多次素食都失败了,想让自己不要自责。导演也说「一顿素餐如何与54750次吃动物的经历抗衡呢」,我相信改变是会慢慢发生的。

最后 quote 一下纪录片导演尚恩说的:

「一旦你开始关心自己以外的存在,你会开始关心树木,开始关心水,开始有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而不是执迷于你想要的东西,比如房子,工作,事情。你开始开放,你开始欣赏成长中的一切,曾经的一切。它是非线性的,它超越了时间,相比公元前而言,它开始成为完整的生动的觉醒。」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27 Sep, 01:23


《鱼生皆假期》第50期:从看见一只鸟开始,重塑看见世界的方式|Women in Nature

在哈萨克语里,我喜欢你是「我清楚地看见你了。」

哈栗说自己是一个「更喜欢地球」的女孩。离开投行有毒的职场环境后,她开始观鸟,从「看见了一只鸟」开始,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行动方向:回归自然,投身于动物保护。

“我们现在所建立的所有璀璨的文明和记忆,都是从这片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我会对此报以感激。而人类因为自己的欲望一直消耗地球,物种灭绝、地球变暖,这是对生物的迫害。”

除了动保,哈栗也共建了女性和非二元的户外小组。户外从18世纪欧洲的壮游(Grand Tour)开始,就与男性气概紧密相连。然而在户外构建女性/非二元叙事是如此必要 —— 关怀内心、人本主义,一种更温柔和大自然连接的方式。

Apple:https://podcasts.apple.com/cn/podcast/%E9%B1%BC%E7%94%9F%E7%9A%86%E5%81%87%E6%9C%9F/id1555909745?i=1000670473007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70sj5injLMlPAxGWk5R8bO?si=pix4kECYTvW7RDBOOKHlEQ

小宇宙: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6f21cb69d4e3072095e202d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26 Sep, 13:39


(接上篇)

时间倒回到2020年。在我刚来上海的第二年,南丰城和日本大使馆会有个夏日祭的活动,文化氛围非常浓郁 —— 捞金鱼、水风船、刨冰、盆踊、太鼓、祈愿牌、线香花火,甚至连德岛阿波舞这么 local 的节目也有。


我和朋友惊叹说,在南丰城见到穿浴衣的人比在京都还多。长宁本来就是上海的日本人聚集区,预定荞麦面餐厅得用日语,卡拉OK的日本歌单比中文还丰富,超市双语播报,扭蛋机随处可见,就连晚上10点在金虹桥下班,都有穿着和服的女孩在路边打车。

夏祭日有一天晚上是 J-pop 环节。黄昏降临的时候,整个上海都被罩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蓝色。一个穿浴衣的美丽女孩,站在舞台上轻快地唱起了《小小恋歌》,台下的路人用日语大合唱——


広い宇宙の数ある一つ
在无垠宇宙中那独一无二的
青い地球の広い世界で
蓝色地球的广阔世界里
小さな恋の思いは届く
小小的思恋
小さな岛のあなたのもとへ
传达给小小的岛屿上的你

是的,女孩在台上唱歌的时候,上海的路人们居然停下来,用日语一起加入了歌声。有小孩坐在爸爸的肩膀上,也有年轻的情侣拥簇在一起,女孩们穿着浴衣自拍,摇晃着身体打节拍。在歌声中传递着幸福。
那一刻我的感动无以言表。

虽然那年是新冠元年、足不出户,但当我穿过灯火璀璨、人声鼎沸的街道,听着耳边叽里咕噜的各国语言,看到縁結び上认真写下的ooように,我感受到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还有大家对重建当下生活秩序的努力。那时候上海的以「精准防疫」为豪,这座城市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流行病时,给予了市民最大的自由度。


后来的夏天变得很模糊。

次年,南丰城宣布夏祭り。我开心地从衣柜找出去年的浴衣,是一件黄色的金鱼风铃褂,像日漫里元气女孩会穿的那种。然后突然看到社交媒体上有人说要组队去街上捅穿和服的“mgz”,专找那种去参加这个节日的“hj”。女孩们本来在群里本来约好一起去,然后被这种血淋淋的话吓到,讨论了一阵子就都决定不去了。

而再过了两年,是上海人民最苦涩的2020年夏天。南京西路的地砖上长了杂草,Apple旗舰店里面飘满枯叶。再也没有夏祭リ的消息了,在那以后《小小恋歌》不再在上海街头响起,好像所有美好的关于夏天的想象都离去了。离开上海的时候,我把浴衣挂到了闲鱼。


有时候我很难理解为什么短短四年,世界线就好像错乱了一般在朝着疯了的方向急奔。在写这篇(注定会被删的)推文时,翻开四年前的相册,很奇妙地又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四年前我还在沉迷古着,天天在捣鼓一些 vintage 的穿搭,在豆瓣上加入了一个叫做「好想回到昭和时代啊」的小组。组长当时以东京一个「平成生まれ昭和育ち」活动为契机创建,说「我相信有些人像我一样每天做着时代退行的美梦,穿着古着通过一些残留下来的痕迹想象着昭和时代。」小组介绍里有句介绍「欢迎大家在这里享受那个时代熠熠生辉的魅力,以及现今开始进行时代退行的趣味。」

忘了是什么时候,微博上某些“大v”发现了这个小组,用一些民族言论进行攻击。组长为了保护自己和成员安全,吓得马上把小组雪藏了,后来小组就死掉了。

四年过后再去看这张豆瓣开屏,觉得昭和小组能曾经真切存在过就是个不可思议的事情了。翻看相册的就我像一个凶杀现场的侦探,在一片废墟的记忆上寻找蛛丝马迹 —— 世界线到底是怎样疯掉的呢?似乎有条再清晰不过的预言,是结束夏祭的那天晚上走在延安中路,马路上遇见大大的涂鸦:

「世界本不该黑白」

2024.9.20
hayami于阳朔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26 Sep, 13:39


另外,翻译的这条日本人的推,在墙内发布时做了打码处理。现在全部放出来(出于安全考虑暂不放原作者的推链接了)。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26 Sep, 13:37


《仇恨之下,无人生还|hayami's blog》

这篇文章也在公众号上被删了,很多人问哪里可以看到,默默在 tg 留个存档吧。

新闻里说「在华日本人的不安情绪在扩散」,学校下达通知「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日语」。在滋长的恐惧氛围下,一个普通日本人的感受是怎样的?

平时有关注一些在沪日本人,这次深圳事件发生后,也看到了很多个体在此次社会性事件中的叙事。被其中的一条推打动,因为我和帖主同一年来到上海,对这四年的变化感同身受。

「2019年,社会稳步发展,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氛围,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2022年,封城结束后,社会似乎恢复了正常,但这种“正常”让我感到极度不适。」

「影响最大的一刻发生在2023年排水事件,每当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极端言论,我的心都在一点一点死去。」

「我感觉已经到了极限。无论用什么理由……一个容忍对特定民族的仇恨,容忍有杀意的人袭击特定国家儿童的社会,显然是不正常的。」

「的确,有一部分人真的疯了,这让人非常害怕。

我认为在中文互联网上还原这样的「个体叙事」是有意义的 —— 在仇恨包围之下,一个生活在中国的普通日本人有怎样的感受,他们是怎么被逼到墙角濒临崩溃,又一次次被丢入绝望恐惧的境地的?

此时此刻我们说的,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群体,一个国籍,一类min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类。她是属鸡,狮子座,身高158,体重56公斤,喜欢跳舞唱歌拍短视频的胡友平阿姨;也是10岁,中日混血,在上学路上突然被大刀砍死的小男孩;还有无数在中国工作生活的日本人,cos动漫衣服出门的二次元爱好者,穿浴衣的女孩,买高达的男孩…….

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因为「人」在这中间是被抹杀的,一切都变成了一个靶子。仇恨像箭一样穿过气流,狠狠刺在靶心上。它们擅长寻找弱者,老的,小的,女人,孩子,把愤怒喷射在弱者身上,再像寄生虫一样源源不断寻找新的靶子,刺杀新的猎物。

我还原这样的个体叙事,并不是为了唤起仇恨者的同情和怜悯。而是想说,如果没法避免被当作靶子,但请至少不要加入仇恨,成为仇恨本身。


(接下篇)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25 Sep, 08:32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进山之后就越来越少那种在都市里生活敏感纤细的思绪了。可能是在大自然里足够舒展,不用想那么多事情。

在阳朔,人多的时候我爬到树上,休息的时候我跳进吊床,攀岩的时候我就专心和石头一起呼吸 —— 1、2、3,抓点!上拉!起!

户外野攀需要极度的专注。上到岩壁高点的时候,世界的喧嚣突然变成了电影里那种渺远的bgm —— 一切都变得很小很小,声音、人类、村庄、河流,还有桂林层峦叠嶂的小山丘,像组成了一个微缩模型般不真实。而呼吸声却变得异常清晰,肌肉的撕拉感也在这一刻无限具象。

世界只剩下石头和我小小的心脏了,扑咚扑咚。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21 Sep, 12:46


#阳朔旅攀

这两天沉浸在社会新闻里有点政治性抑郁,然后今天被朋友拉去攀岩。虽然昨晚写稿熬夜到两点,体力不支只能爬两条线,但和大自然待在一起太开心了!

上午还艳阳高照,下午突然下了一场大暴雨,在野外瞬间被浇得全身湿透,在岩壁下躲了一会儿雨。然后开着摩托去吃了香喷喷的鸭掌煲,夜宵又去吃了甜滋滋的海南椰汁清凉补。回家洗完热水澡,像鸭掌一样香喷喷躺在床上,开心地滚了好几圈,感觉淤积的坏心情都被大雨冲走了。

虽然膝盖上多了很多伤,虽然睡眠不足导致有点疲惫,但肌肉纤维被一点点拉开的感觉太好了,被大雨浇得淋漓尽致也太快乐了!大自然疗愈人的本领好厉害呀!!喜欢在大自然里舒展做自己^ - ^

(大家也记得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不要沉浸在坏情绪里太久喔!!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心[抱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