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outsightchina Channel on Telegram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outsightchina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

看鉴中国,每天聚焦一则关于中国的新闻事件,带你对比来自中外不同媒体多元的、不一样的观点。

主页: www.outsightchina.com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outsight_china
Threads: https://www.threads.net/@outsight_china
周报订阅: outsightchina.com/#subscribe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Chinese)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是一个致力于为大家呈现多元观点的Telegram频道。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里,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因此这个频道每天聚焦一则关于中国的新闻事件,带给大家来自中外不同媒体的不同观点。通过对比这些看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除了Telegram频道外,你还可以在网站www.outsightchina.com上找到更多内容。此外,他们还在Instagram(www.instagram.com/outsight_china)和Threads(https://www.threads.
et/@outsight_china)上活跃。如果你想定期收到他们的周报,可以在outsightchina.com上订阅。无论你是对中国感兴趣,还是想了解不同观点下的新闻报道,看鉴中国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频道。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7 Feb, 05:10


山西古城商户遭执法人员撬锁开灯 官方致歉无处分

近日,山西大同古城一商户发布视频称,因未按规定开灯,店铺深夜遭执法人员撬锁开灯,引发舆论关注。古城街道办工作人员受访时称,平城区有亮灯要求。二月七日凌晨,古城街道在大同市平城区政府网致歉,承认工作方法失当,承诺整改,并接受社会监督。

事件引发讨论。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政府亮化工程属于行政倡导,执法人员擅自撬锁属于滥用行政权力,涉嫌违法侵害财产权。

有自媒体指出,工作人员不会受到处分,致歉声明对错误避而不谈。另有自媒体评论认为,此类事件反映部分地方治理中法治意识淡薄,基层行政仍存在强制手段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现象,引发公众对行政权力边界的担忧。

#看鉴 #公权力

🔗原文链接
《红星新闻》当景区撬锁开灯时,已然没有了“形象”
《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政府网》 古城街道 致歉信
《顶端新闻》山西大同官方核查“店铺被撬锁开灯”事件,律师:撬锁入室涉嫌违法,且滥用行政权力
《木白文笔平平》山西大同的这件事,本质是为了爷的喜好狠狠折腾普通人
《就叫熊太行也行》大同的破门亮灯,真的是因为工作太热情了吗?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6 Feb, 05:16


为反制关税,中对美加征关税并对谷歌启动反垄断调查

中国宣布自2月10日起,对美国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包括对进口煤炭、天然气的15%关税,同时对谷歌启动反垄断调查,限制稀土的出口。

外媒分析显示,中方目前反制措施仅占美国对华年出口额的12%,影响约200亿美元,远低于美方对中国征收的4500亿美元的规模。评论指中方愿意与特朗普进行协商,双方近日将通话。

中媒指出,谷歌涉嫌垄断的业务可能与安卓系统有关。尽管谷歌搜索和Youtube业务在华被屏蔽,但安卓系统仍占中国移动操作系统68%的市场份额,小米等手机厂商的海外版设备仍需要支付安卓系统许可费。

#看鉴 #中美 #关税

🔗原文链接
《国务院》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
《美国之音》反制美国新关税 中国宣布將对部分美国产品加征10%至15%关税
《纽约时报》中国回击特朗普关税,推出一系列反制措施
《财经》谷歌为何在中国被反垄断调查?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5 Feb, 09:47


中方:因芬太尼加关税是甩锅
美方:中国是原料主要源头


中媒谴责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华加征关税,指责美方“甩锅”,并强调中国是全球首个整类列管芬太尼物质的国家。央视指出,美国药企、政客与医疗系统间的利益链条才是芬太尼泛滥的主因。

外媒则引述美国缉毒局的调查,指中国仍是芬太尼相关化学成分的主要来源,尽管成品芬太尼主要经由墨西哥贩运入美。美国国会研究处称,北京的监管虽已切断直达美国的供应链,但未能阻止原料通过第三国流入墨西哥。

有专家指出,中方的禁毒合作态度往往取决于美中关系。上海复旦大学学者也表示,美方若希望中方加强合作,应采取建设性方式,而非单边施压,否则芬太尼危机恐更难遏制。

#看鉴 #芬太尼 #中美关系

🔗原文链接
《央视玉渊谭天》中国对美关税反制,硬气且精准
《央视国际锐评》芬太尼之“毒”要靠美国自己根除
《中央社》川普用关税打击芬太尼有用吗?美国毒品危机QA一次看
《BBC》芬太尼是如何进入美国的?
《纽约时报》芬太尼,特朗普的最新对华外交武器?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4 Feb, 03:51


大S逝世后 日本流感成热搜 日方:目前流感高峰或已过

近日,台湾艺人大S(徐熙媛)因流感并发肺炎在日本病逝,终年48岁。消息震惊两岸,迅速占据中国微博热搜榜前列。与此同时,“日本流感”相关词条也冲上热搜。

台媒报道,中媒大篇幅报道日本流感疫情,强调感染人数创纪录,去年12月底日本流感病例达统计史上最高水平,大部分地区达警报标准,日本累计就医总数估计约达到952.3万人。

港媒和台媒体则引述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报道指出,目前在日本流感疫情高峰可能已经过去,目前正持续下降,过去一周全国每家医疗机构的平均患者数降至11.06人,低于发布警报标准的30人,较高峰期的64.39人大幅减少。报道仍然呼吁民众持续采取防疫对策避免感染。

#流感 #看鉴 #日本

🔗原文链接
《星岛日报》大S逝世|「日本流感」突成微博热门关键字 内地网民:大家别去
《中央社》大S过世中国媒体大举报导日本流感严重
《羊城晚报》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日本流感疫情有多严重?|第2眼
《中央社》日本流感可能已过高峰当局吁续采取防疫对策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3 Feb, 10:21


传中国将向特朗普让步
或容许出售 TikTok


据外媒报道,北京方面正准备提出初步方案,避免特朗普政府进一步加征关税。

报道提及,中国承诺对美国进行更多投资、不会让人民币贬值以获取竞争优势,以及减少芬太尼前体的出口。据称北京方面还打算将TikTok交易基本上视为“商业问题”,容许字节跳动向感兴趣的美国竞购者出售TikTok。

对于美国以中国未能打击用于制造芬太尼的化学品为为由加征10%的关税,公安部严辞否认中国在芬太尼问题上负有责任,称中国是禁毒政策最严格、执行最彻底的国家之一。

此前《人民日报》曾称美国提到的芬太尼原料是普通化学品,美国提出的所谓“了解你的客户”的做法,远超出联合国禁毒公约对各国的义务约定。

#看鉴 #特朗普

🔗原文链接
《华尔街日报》中国准备与特朗普贸易谈判的初步方案
《中国科技网》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宣布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人民日报》“甩锅”治不了美国芬太尼之“病”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3 Feb, 04:11


每周的订阅邮件中,我们会附上值得大家阅读的 #推荐文章。以下是 本周邮件 中的推荐阅读列表:

* 纽约时报 | 中国打击“熊猫饭圈”,禁止“极端粉丝文化”

* 端传媒 | 2025春晚:人海战术中,一场“AI概念股大会”?

* 端传媒 | B站、推特与跨性别医疗:中國青少年药娘的生存之旅

* BBC | 特朗普的关税手段曾经重创中国——但这一次,北京做好了准备

* 你的大海|新版初中英语教材也讲中国味,连主角名字都谐音腾飞复兴

* 德国之声 | DeepSeek中英版本实测:一个问题,两种答案

👉欢迎大家推荐我们的邮件周报给身边不方便科学上网的朋友,订阅链接:https://outsightchina-cn.pages.dev/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2 Feb, 03:05


特朗普对中国加征10%关税 网民不以为然

特朗普2月1日签署行政令,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额外加征10%的关税,因北京未能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国。这一税率低于特朗普竞选时多次威胁的60%。

中国驻美发言人指”中国故意允许芬太尼流入美国“的说法完全违背事实,外交部称关税战无赢家。

有微博大V表示,美国占中国出口比例由2016年的18%降至2024年的15%,美国对中国的重要性在降低,加征关税效果差。外媒指,中国网民等着看美国国内可能掀起的新一波通膨。经济学家分析,中方可能会采取降息和适度贬值人民币来应对冲击。

#看鉴 #特朗普

🔗原文链接
《德国之声》特朗普称上任即对中国加征10%、墨西哥加拿大25%的关税
《美国之音》特朗普对中国加征10%关税 中国网民不以为然
《中央社》川普:上任後課加拿大墨西哥25%關稅 對中國再加徵10%
《新华网》美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1 Feb, 10:49


“你好自为之”怎么翻译?卢比奥否认听到王毅警告

1月24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通话后,中方声明称王毅对卢比奥说“希望你好自为之”,引发广泛关注。这句话的官方英译为“act accordingly”。新华社翻译为“act responsibly”(负责任地行事),《中国日报》则译为“make the right decision”(做出正确决定)。西方媒体对此有不同诠释,《路透社》翻译为“conduct yourself well”,被认为带有警告意味。

然而,卢比奥在1月30日接受采访时否认在通话中听到这句话。他表示,中方往往在中英文声明中使用不同措辞,“他们喜欢玩这些把戏”“如果他们真说了,我也会对他们说同样的话。”他称,通话内容直接且坦率,双方各自表明立场,并未涉及任何警告或威胁。

#看鉴 #好自为之 #王毅 #特朗普

🔗原文链接
《美国国务院》Secretary Marco Rubio with Megyn Kelly of The Megyn Kelly Show
《中国外交部》王毅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电话
《星岛头条》王毅促鲁比奥「好自为之」英文怎译? 美国《新闻周刊》翻译得最离谱
《自由亚洲电台》央视霸气翻译「好自为之」 指中文有「批评、提醒、警示」意思
《ABC News》China tells Rubio to behave himself in veiled warning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3 Jan, 04:17


习近平与普京在特朗普就职后会晤

2025年1月21日,习近平与普京通过视频会晤,回顾中俄建交75周年,强调双边合作稳步发展,并支持彼此的关键立场。习近平表示将继续深化两国战略合作,推动多边合作进入新阶段。

特朗普刚刚就职,尽管未立即加征中国商品关税,但表示将对美中贸易关系进行评估,并计划与普京通话。普京与习近平的视频会晤未提及特朗普,但两国明确表示,无论美国如何变化,仍将保持紧密合作。

中国从俄罗斯应对制裁的经验中获益,并在乌克兰问题上支持俄罗斯,批评美国加剧冲突。北京利用与莫斯科的紧密关系作为与特朗普政府谈判的筹码。

#看鉴 #习近平

🔗原文链接
《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
《华尔街日报》特朗普宣誓就职几个小时后,习近平与普京举行视频会晤
《美国之音》普京与习近平举行线上会晤,承诺携手合作
《联合早报》特朗普重返白宫未满一天 中俄元首举行视频会晤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1 Jan, 15:28


特朗普就职涉中言论一次看

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仅一次提及中国,指责其“控制巴拿马运河”,并称美国将采取行动“夺回它”。他重申“美国优先”政策,承诺对外国征收关税,但未明确点名中国。

在首日签署的行政命令中,特朗普将TikTok “禁令”延后75天执行,并威胁若中国拒绝交易,美国“肯定”会对华征收关税。此外,他下令审查美中贸易赤字,评估中国落实2020年贸易协议的情况,加强对外国投资的审查,可能影响中国在美投资。

中媒报道著重在特朗普承认美国政府信任危机,指责既得利益集团损害民众利益。报道还强调就职典礼后爆发大规模抗议。央视称,此次示威规模创总统就职日新高。

#看鉴 #特朗普

🔗原文链接
《中央社》川普再度入主白宫就职演说 全文翻译
《美国之音》特朗普2.0到来 欧洲聚焦乌克兰、北约与对华政策
《华尔街日报》特朗普的多项行动都涉及中国议题
《新华网》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央视网》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华盛顿发生数十场骚乱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1 Jan, 11:22


每周的订阅邮件中,我们会附上值得大家阅读的 #推荐文章。以下是 本周邮件 中的推荐阅读列表:

* 纽约时报 | 台海开战将引发经济危机,美国尚未做好准备

* 纽约时报 | TikTok、小红书和中国互联网占领世界梦想的破灭

* 端传媒 | 特朗普上任,中国走线客的遣返焦虑

* BBC | Meta第三方事实查核机制走向瓦解?那些在中文社群做信息清道夫的人

* 虎嗅|妙瓦底电诈园的背后是谁?

* 虎嗅 | 一周过去,小红书还剩哪些外国人?

👉欢迎大家推荐我们的邮件周报给身边不方便科学上网的朋友,订阅链接:https://outsightchina-cn.pages.dev/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1 Jan, 09:36


马斯克: TikTok在美运营,而X却不能入华是不平衡的

据外媒报道,马斯克近日发推称,TikTok可以在美运营,而X却不能入华是不平衡的。

由于马斯克多年来在有关中国的言论上一直很谨慎,他这番批评中国政府的发言显得尤为突出。

对于马斯克的言论,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政府依法管理互联网;只要遵守中国法律法规,欢迎各国互联网企业来中国发展。而近日,国家副主席韩正也会见了马斯克,称欢迎包括特斯拉在内的美国企业抓住机遇,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另外有媒体报道,上海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毛祥东发文呼吁在上海「拆墙」,取消对自由贸易区、金融区和大学的互联网限制。但相关文章现时已被删除。

#看鉴 #马斯克

🔗原文链接
《金融时报》Elon Musk complains about China ban on X as Donald Trump prepares TikTok reprieve
《外交部》2025年1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外交部》韩正分别会见美国工商界人士代表和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
《联合早报》上海人大代表据报建议取消部分区域的互联网限制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0 Jan, 04:48


麻药不睡、血压不降?京沪医学专家质疑集采药

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等20位政协委员提交提案,质疑药品集采的质量问题。他们指出,医院和医生反映部分集采药品疗效不稳定,会遇到抗生素过敏、血压不降、麻醉药病人不睡等问题,患者用药选择权受限。北京政协亦提交了类似提案。

对此,国家医保局回应,欢迎医务人员作为“吹哨人”监督集采药品质量,并要求上海医保局听取临床专家意见。

去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主任缪长虹曾提出,现行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未能充分涵盖药品质量关键指标,影响疗效保障。

与此同时,集采政策引发网民热议,有声音批评医保局“垄断药品选择权”,强调“降价不能以牺牲疗效为代价”。

#看鉴 #医保

🔗原文链接
《第一财经》京沪政协委员关注集采药疗效,国家医保局:欢迎医务人员当好吹哨人
《联合早报》麻药不睡血压不降 京沪多名权威医学专家质疑集采药质量
《香港01》在中国公立医院消失的进口药病患因此失去选择权?(2024-09-14)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请协助做好当面听取集采药品相关意见的函
《中国数字时代》【网络民议】集采药物的核心问题是让医患双方都没得选
《 就叫熊太行也行》集采药就是嘴硬的差生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13 Jan, 09:42


春节前农民工跳楼讨薪频发

春节临近,中国多地接连发生农民工跳楼讨薪事件。X平台“李老师不是你老师”发布视频显示,1月4日至10日,广东、四川、甘肃、河南、江西和陕西等地频现农民工爬上楼顶、威胁跳楼的画面。外媒指出,这些事件多集中于建筑工地,折射出经济恶化与房地产行业的困境。由于普通讨薪方式如拉横幅、围堵常遭驱离,农民工被迫采取极端手段。中国当局警告,妨碍秩序的“非法讨薪”行为将被处罚。

新华社1月3日报导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国务会议时强调,要加大整治欠薪问题力度,严惩恶意欠薪。他要求各级政府和国企带头清理欠薪,并督促民营企业及时偿还。

#看鉴 #欠薪 #农民工

🔗原文链接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年关将至,全国多地都发生了跳楼讨薪事件
《中央社》年关将至中国频传农民工跳楼讨薪
《新华社》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情况汇报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12 Jan, 10:00


专家:水库加剧西藏地震风险
流亡藏人:政府应负责


据外媒报道,有专家表示西藏近日的6.8级地震损坏了四座水库,凸显当地水电站建设热潮带来的地震风险。

本次地震震中位于西藏定日县,中国正计划在当地建设全球最大的水电大坝,规模超过三峡大坝的三倍,专家们已对此表示关切。

有印度专家表示巨型水库对断层线施加的巨大压力会加剧地震风险。也有中国专家表示,水电项目位于强烈地震易发区域,而地震可能会对水库造成直接的破坏。

西藏流亡议会议员南杰卓嘎表示,中共统治下过度开采自然资源,是导致地震等问题的原因,更不用说正在建设的大型水电站。

据央视新闻,地震后卫星影像反映当地水库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未出现险情。

🔗原文链接
《路透社》Tibet quake highlights earthquake risk for dams on roof of the world
《法广》流亡藏人悼念西藏地震死者,谴责中国政府"不良政策等导致地震"
《央视新闻》卫星影像对比分析 西藏定日县水库未出现险情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11 Jan, 10:39


王星失踪案引发群情激愤
网民呼吁跨境执法


据外媒报道,中国演员王星在泰缅边境失踪引发关注后,被泰国警方迅速寻回,现已安全回国。

泰国警方称,王星是被诈骗分子以提供工作机会的幌子诱骗至泰国后,再被挟持到缅甸诈骗园区强迫参与电诈。

事件爆出后,激起中国网络一片愤慨。问答网站「知乎」上不少网友呼吁中国政府应跨境执法、甚至出兵缅甸。

另一方面,缅甸民间对中国产生反华情绪,当地反军政府人士指控中国干涉缅甸事务,在背后支持军政府,因此举行抗议和抵制中国货品的活动。

#看鉴 #王星 #电诈

🔗原文链接
《BBC中文》中国演员经泰国落入缅甸诈骗窝点获救后:网民促当局展开更多救援
《知乎》妙瓦底的人口贩卖真的无法解决吗?
《美国之音》专家:缅甸反军政府派系需要对中国采取战略性措施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10 Jan, 04:38


西藏日喀则6.8级地震 财新网:部分村庄物资短缺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震中高海拔与恶劣气候增加了救援难度。

《环球时报》称救援行动迅速高效,强调定日县基础设施改善和民族团结的表现,并指出此举反驳了外界对西藏人权的批评。报道称10分钟内救援行动启动,受灾群众迅速安置,救援效率“放眼世界范围内少见”。

《三联生活周刊》报道,当地村民表示当地乡村多为泥房,乡村泥房缺乏抗震设计导致灾情更严重。《澎拜新闻》则指出定日县物资供应虽充足,但分发至偏远村落的物资仍需要时间。《财新网》引述当地干部,重建工作因气候条件预计延至春季,灾民可能需临时安置数月,同时需要关注灾民生活保障和心理支持。

#看鉴 #西藏 #地震

🔗原文链接
《环球时报》西方应从西藏地震救援中看到什么
《三联生活周刊》西藏日喀则地震:坍塌的房子和失去的家
《BBC》西藏日喀则地震震后关注焦点:高原地震救援难度、乡镇房屋质量及旅游业冲击
《澎湃新闻》在震中周边的拉孜,等来那顶帐篷
《财新网》定日县地震救援工作转向灾民安置 拉孜县部分村庄物资短缺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9 Jan, 05:36


最新以旧换新政策颁布 多数网友表示“不会换”

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发布了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补贴家电品类从原有8类扩大到12类,数码产品如手机、平板、智能手表首次纳入补贴,单件补贴上限500元。

《三联周刊》的网络调查显示大多数网友回复不会因为该政策而更换手机。

外媒采访学者表示,该政策仍是针对有消费力的群体,无法提升整体内需。许多海内外学者均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发放消费券,但中国迟迟不采取该政策。

#看鉴 #经济

🔗原文链接
《央视新闻》让生活焕然一新!以旧换新政策全面升级 国四车 家电 手机均有补贴
《自由亚洲电台》买手机有补贴 网友:我不缺几百 缺几千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7 Jan, 15:42


白纸运动纪录片导演因“寻衅滋事罪”被判3年6个月

中国导演陈品霖因拍摄白纸运动纪录片《乌鲁木齐中路》被判刑3年6个月。1月6日,上海宝山法院以“寻衅滋事罪”作出判决,指控他传播“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并“转发辱骂国家领导人的言论”,损害国家形象。

纪录片记录了2022年11月上海民众悼念乌鲁木齐火灾遇难者、演变为要求解封的“白纸运动”过程。陈品霖于运动一周年时将作品上传网络,随后被捕。中媒对案件保持沉默,而外媒报导人权组织呼吁释放陈品霖,认为他的行为出于公众利益。律师与人权活动人士批评判决荒谬,指控是当局为掩盖三年疫情中的暴力执法与民众抗争,试图阻止真相被展现于世。

#看鉴 #白纸运动 #乌鲁木齐中路

原文链接🔗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陈品霖网上发放「白纸运动」纪录片 遭重判入狱三年半
《自由亚洲电台》白纸运动纪录片导演「寻衅滋事」一审判3年半:转辱骂领导人言论
《美国之音》中国法院重判“白纸运动”纪录片制片人陈品霖,重新唤醒清零记忆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7 Jan, 08:04


每周的订阅邮件中,我们会附上值得大家阅读的 #推荐文章。以下是 本周邮件 中的推荐阅读列表:

* 歪脑|在北京世妇会26周年访问冯媛:不要带着玫瑰色滤镜打量过去

* BBC | 美国前总统卡特逝世:怀抱“中国情结”任内与华建交

* 香港01 | 中國電影票房一朝退回十年前

* 中国数字时代 | 【年终专题】校车引导员,外籍教师,散步的市民,日裔学生……2024年度人物:无差别袭击案受害者

* 纽约时报 | 习近平新年贺词承认中国经济面临挑战

* 青年志Youthology|中国的“弱势一代”

* 歪脑 | 告别2024,人类拥抱不确定,却满身伤痕

👉欢迎大家推荐我们的邮件周报给身边不方便科学上网的朋友,订阅链接:https://outsightchina-cn.pages.dev/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7 Jan, 01:49


陕西蒲城学生坠楼事件引数千人示威抗议

陕西蒲城县职业教育中心1月1日发生学生坠楼事件,死者党某因与同舍学生郭某发生冲突后,于凌晨3时被发现倒在宿舍楼下。当地公安通报排除刑事案件。有自媒体指出,通报内容缺乏透明性,多处“巧合”引发公众质疑。

1月4日起,死者家属及网友在校门口发起抗议,要求校方给出解释。1月5日晚,抗议规模骤增至数千人,与大批警察爆发冲突。据目击者称,冲突因死者舅舅被警方强行带走并殴打而升级,激怒现场人群,他们冲进校园要求释放被捕亲属,过程中多人受伤或被拘。

港媒记者6日下午致电蒲城县委宣传部,当局称抗议受控,人群已被驱散,又称部分示威者「有恶意。但报道提到网传影片显示,当晚仍有防暴警察与在场民众对峙。

#看鉴 #示威

原文链接🔗
《南方都市报》蒲城学生坠亡事发学校:曾宣讲要敬畏生命,引导同学关怀他人
《昨天》陕西蒲城:数千人集会反霸凌要真相与警冲突(2025.01.05)
《明报》陕职校爆千人示威控瞒学生堕楼真相
《竹不倒》没有监控人们便不信,这本就是一种讽刺!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6 Jan, 11:23


美国对涉及“亚麻台风”黑客攻击中国公司事实制裁

美国星期五(1月3日)宣布对永信至诚科技集团(Integrity Technology Group)实施新的网络安全制裁。美国财政部网站的声明说,这家中国公司卷入了多次针对美国受害者的计算机入侵事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同天也就永信至诚科技集团受制裁发表声明。声明说,该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家大型承包商,与国安部有关联。

该公司声称“OFAC的制裁是单边行为,其将公司列入SDN清单的决定没有事实依据,公司坚决反对美国财政部在毫无事实依据的情况下无端指控和非法单边制裁公司的行为。”

#黑客 #国土安全

原文链接🔗
《证券日报》 永信至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被美国财政部OFAC列入SDN清单的公告
《纽约时报中文网》 涉“亚麻台风”黑客攻击,中国公司被美国财政部制裁
《美国之音》 美国宣布因中国永信至诚科技集团支持恶意网络组织而对其实施制裁。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5 Jan, 02:03


约10万台湾人持有中国身份证?

网红八炯和“闽南狼PYC”陈柏源28日推出中国统战纪录片下集中,揭露目前可能约有10万名台湾人持有中国身份证。

2018自习近平“两岸一家亲”政策起,就推出给台湾同胞核发“三证”(台胞证、居住证、身份证)的待遇。中国国务院称领取居住证可以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就业、社保、直接刷卡搭乘火车等便利。

台湾陆委会警告申请“中国身份证”将违法并丧失台湾身份。因为“中国居住证”样式与身份证相同,专家担心中国可能借此模仿俄乌战争策略,为攻台制造借口。

#看鉴 #台湾

🔗原文链接
《信传媒》逾10萬台灣人領中國身分證?王義川要陸委會優先嚴查立法委員
《中央社》網紅揭中共誘台人辦中國身分證 總統:免錢最貴自由不能折現
《自由亚洲电台》民进党: 台湾人办中国身份证恐遭长臂管辖
《公视》中國居住證與身分證、台胞證有何不同? 台灣人申領是否觸法?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4 Jan, 10:07


政治忠诚至上 北京广东等地选调生拒海归留学生

《湖南日报》报道,近年来,中国各地选调公务员政策对海归留学生的限制日益收紧,北京、广东、山东等多个省市相继将海外高校毕业生排除在选调范围之外。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的重点培养对象,选调生的选拔更加注重“政治素质过硬”,明确要求考生具备中共党员身份、学生干部经历或参军记录等条件。

《美国之音》引述专家分析指出,此举反映了中共对政治忠诚的重视,以及对海归群体潜在威胁的警惕。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谢田认为,海归带来的西方理念和民主思想与中共的文化格格不入。悉尼科技大学学者冯崇义补充道,疫情和白纸运动进一步加剧了中共对留学生群体的戒备。由于不受信息封锁限制,海外留学生成为对抗中共话语控制的重要力量。

#看鉴 #海归 #公务员

🔗原文链接
《湖南日报》多省市选调开始“拒绝”名校留学生
《美国之音》海归被拒之门外?中国公务员选调政策凸显政治忠诚优先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31 Dec, 21:21


每周的订阅邮件中,我们会附上值得大家阅读的 #推荐文章。以下是 本周邮件 中的推荐阅读列表:

* 华尔街日报 | 2025年哪些科技动态将改变你的生活

* 中国数字时代 | 常识流通处|是谁将长津湖战役的结束日篡改为12月24日?

* 中国数字时代 | 七志士|天下奇闻:法院对律师用上了辣椒水,事涉知名“远洋捕捞”案

* 端传媒|2024年的俄罗斯旅行:我看到美丽新世界中的战争“痕迹”

* BBC中文 | 无差别袭击高发的一年揭示中国的愤怒与沮丧情绪

* 李承鹏 | 李承鹏:2024年度总结

*动区 | 學者點破中國經濟4大問題「內容太露骨」引爆社群瘋傳
👉欢迎大家推荐我们的邮件周报给身边不方便科学上网的朋友,订阅链接:https://outsightchina-cn.pages.dev/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31 Dec, 16:17


中国女权倡导者冯媛与网红苏敏入选BBC百大杰出女性

2024年BBC“全球最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100位女性”榜单揭晓,中国女性冯媛与苏敏入选。冯媛是“平等北京”创始人,长期致力于反家暴、性别暴力求助及职场性骚扰防治等领域。

中方未对两位女性入选作出评价。外媒报导冯媛认为,中国社会环境的封闭性和官方维稳思维对女权发展造成了更大困难,许多民间妇女组织受限,难以开展工作。“中国妇权”创办人张菁则指出,中国女权倡导的最大障碍在于政治环境,当前的压制态势使许多行动只能隐晦进行。

榜单中另一位入选者苏敏是著名公路旅行网红,通过行动改变命运,成为女性追求独立与平等的象征。

#看鉴 #女权

🔗原文链接
《财新网》BBC评出2024百大女性榜单,中国大陆苏敏、冯媛入选
《英国广播公司》BBC巾帼百名2024:今年有谁上榜?
《中央社》BBC百大杰出女性冯媛:中国维稳思路社会封闭阻女权发展
《自由亚洲电台》从榜单到现实:2024年BBC全球百大女性榜单中的中国女权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31 Dec, 05:42


河北初中生杀人案宣判 外媒: 部分网民认为震慑不足

今年3月河北省邯郸市发生震惊全国的初中生预谋杀人案。当地法院星期一对此案一审宣判,三名被告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12年,以及不予刑事处罚。案件引发热议。

中媒报道,专家认为,判决体现了中国打击未成年人犯罪的坚定决心,也对其他未成年人起到了震慑作用,同时强调“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处理原则。

然而,外媒指出部分网民批评刑罚力度不足,难以震慑校园霸凌者。有自媒体指出,案件判决虽有进步,但仍反映出法律调整的滞后性,同时指出法律只有巨大的舆论裹挟和民意倒逼,而不得不做出妥协改变,呼吁从源头强化立法,为“宽宥好人、严惩恶人”提供更强保障。

#看鉴 #未成年犯罪 #法治

🔗原文链接
《维基百科》邯郸初中生杀人案
《中国日报》青少年犯罪备受关注 Juvenile crimes put under spotlight
《联合早报》河北初中生杀人案宣判 一未成年被告被判无期
《深涵说》邯郸结局:进一寸的欢喜与艰难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30 Dec, 08:19


游戏无中文遭差评
开发者斥中国玩家“敲诈”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位游戏开发者批评中国玩家因无中文而差评游戏是“敲诈勒索”,相关说法引发中国玩家群体愤怒,直斥辱华,纷纷涌入游戏平台steam刷差评。

《BZZZT》是一款像素风2D动作游戏,支持11国语言,因未含中文而引发争议。部分中国玩家认为,游戏有多国语言支持却缺少中文是不尊重中国玩家,更有评论将此行为上升为政治指控,称其支持“台独”。

目前,《BZZZT》负评激增,最近30天的好评率降至38%,属「多半差评」。作者Ko.dll请求玩家理解其作为独立开发者的局限,希望获得更多耐心与支持。

#看鉴 #辱华 #游戏

🔗原文链接
《游民星空》独立游戏《BZZZT》创作者抱怨中国玩家:因为没中文就打差评
《Yahoo奇摩新聞》《BZZZT》獨立遊戲開發者抱怨中國玩家:沒中文就給負評很討厭
《Yahoo奇摩新聞》《BZZZT》成辱華遊戲?中國玩家進攻「找藉口不加入中文」讓開發者公告道歉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9 Dec, 10:54


特朗普请求法院暂缓执行TikTok禁令

据外媒报道,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请求最高法院暂缓执行TikTok“不卖就禁”的法律要求。该法律要求,TikTok在2025年1月19日前与母公司字节跳动剥离,否则将从美国的应用商店中下架。

外媒指,特朗普是最早提出禁止TikTok的人,但他在2024年总统竞选期间加入了TikTok,打动了更为年轻的选民,此后他便转变了立场,反对将其封禁。

相关禁止Tiktok的法律是基于据称存在中国可能借助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控制TikTok美国平台的风险。在近期发生的抖音封禁运动员吴柳芳事件中,有中国网民也借美国封禁TikTok事件批评「难怪美国要禁,后台数据随便改、帐号随便封」。

#看鉴 #特朗普

🔗原文链接
《德国之声》Tiktok在美或能翻身?特朗普要求最高法院暂缓禁令
《美国之音》特朗普要求最高法院暂停有可能即将封禁TikTok的法律
《新京报》要求暂停TikTok禁令,特朗普意欲何为
《壹蘋新聞網》中國專打中國人! 抖音副總裁暗示:封殺體操女神是國家下令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8 Dec, 08:20


比亚迪巴西厂涉奴役华工
巴西停发签证


据外媒报道,巴西当局近日指控中国电动车公司比亚迪旗下的巴西工厂涉嫌「人口贩运」和「奴役」中国工人,已停止为比亚迪签发临时工作签证。

巴西检察官称,承包商「金匠集团」扣押工人的护照和工资,其中一个设施的工人被迫睡在没有床垫的床上,31名工人共用一个浴室,属于「奴隶般的条件」、「有辱人格」。

中国外交部回应称中驻巴使馆正同巴方保持沟通,核实情况,妥善处理。

金匠集团声明指事件属于文化差异和翻译上偏差,并展示一份当地员工手写签名及手印的全体声明,表示护照并未被扣押,收集护照只为办理手续之用,强调人身自由未被限制,福利工资等照常,他们热爱公司热爱工作。

#看鉴 #比亚迪

🔗原文链接
《路透社》Exclusive: Brazil yanks temp work visas for China's BYD after trafficking claims
《BBC中文》比亚迪巴西在建工厂被叫停 工人生活条件被指堪比“奴工”
《中国外交部》2024年12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凤凰网》比亚迪巴西工厂员工集体声明:护照没被扣,工资正常发,福利保障都有!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7 Dec, 04:22


日本外相访华会谈 日媒:会后双方各自表述

12月25日,日本外相岩屋毅访华,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这是时隔1年8个月日本外相再次访华,双方讨论了战略互惠关系、区域安全及人文交流等议题。日媒指出,中日各自在对外的声明中有不同的重点呈现。

日方主要关注台湾情势和中国军队活动,并呼吁释放被拘留的日本公民。此外,要求中方尽快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中方则强调台湾问题的敏感性,要求日方尊重中国立场,同时重提"村山谈话"的重要性,要求日方继续反省历史问题。还提及日本感谢中方给予日本公民免签待遇。

专家分析认为,中方强调历史问题可能是为回应国内舆论,而日本则希望透过两国的社会和解来缓解区域紧张情势。

#看鉴 #日本 #中日关系

🔗原文链接
《中国新闻网》王毅同日本外相岩屋毅会谈
《产经新闻》日中外长会谈中岩屋外相提及“村山谈话”,中国方面发布消息,日本方面发布内容中未提及
《德国之声》日外相访华示好:中日为何正快速修复关系?
《联合早报》岩屋毅访华成果 中日同意王毅明年访日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6 Dec, 06:41


经济学家任泽平微博遭禁言 疑引汉武帝讽习近平和经济

中国网红经济学家任泽平因引用汉武帝晚年反省施政过失的“轮台诏”内容,被认为影射中国经济问题和领导人施政,遭微博禁言。其发文提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引发公众联想中国经济面临的房地产低迷、消费紧缩及青年失业等困境。

港媒指出,任泽平的禁言事件被认为与中国加强对经济学家言论监管的背景有关。上周,财联社报道,监管部门近期要求证券行业从业者不得发布与中央政策相违背的言论,强调增强市场信心和合理引导预期。

《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主要券商的经济学家和策略师表示,面对监控收紧迹象,他们在发声时更加紧密追随官方口径,并在评论中保持谨慎态度。

#看鉴 #习近平 #经济


🔗原文链接
《香港01》内地经济学家任泽平遭微博禁言疑引汉武帝诏文影射经济问题
《中央社》疑暗讽习近平中国经济学家任泽平微博遭禁言
《联合早报》中国再加强经济舆论管控 首席经济学家多次不当言论可解雇
《华尔街日报》中国收紧经济舆论管控,要求券商首席经济学家发挥积极作用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4 Dec, 15:00


兴建大坝700年古寺恐被淹 BBC:藏人抗议遭镇压

外媒报导,2024年2月,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爆发罕见藏人抗议事件,起因是当局计划在金沙江上游建造岗托大坝。该项目将淹没多个藏村和古寺,包括拥有700年历史的汪堆寺(藏语称汪托寺),迫使约4,200名藏人搬迁。2月14日,约300名藏人在县政府大楼外和平集会,要求停止项目。抗议遭到严厉镇压,上百人被捕,部分被拘留者据报遭殴打。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特别报告员于7月就此事致信中国政府表达关切。中国官方称搬迁是征求居民意见后决定的,并强调项目的经济和清洁能源效益,但藏人担忧其对文化、宗教和生态的负面影响。中媒对此事件未有任何报道,信息主要来自外媒如BBC等。

#看鉴 #西藏

🔗原文链接
《英国广播公司》中国在金沙江修建大坝引发罕见的藏人抗议,最终以殴打和逮捕收场
《自由亚洲电台》四川藏人抗议拆寺迁村建水坝逾百人遭拘捕
《德国之声》金沙江上游修建水库有何风险?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4 Dec, 13:18


每周的订阅邮件中,我们会附上值得大家阅读的 #推荐文章。以下是 本周邮件 中的推荐阅读列表:

* 自由亚洲电台|“李老师”发币引热议:骗局、割韭菜还是“划时代的”新路?

* 中国数字时代 |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 中国数字时代 | 【CDT周报】第200期:“如何让女人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生孩子”

* 香港01 | 女硕士失踪13年和徐州铁链女:中国在光鲜亮丽外的落后面向

* 端传媒|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很多个时刻都提醒着我是日本人”

* 纽约时报中文网 | 一本成为习近平精神指南的俄罗斯小说

👉欢迎大家推荐我们的邮件周报给身边不方便科学上网的朋友,订阅链接:https://outsightchina-cn.pages.dev/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4 Dec, 06:40


江西女子疑被强送精神病院 港媒:律师指关错人不罕见

江西南昌女子李宜雪,因举报警方猥亵并揭露精神病院黑幕而备受关注。她在12月中旬发布求救信息后失联,引发全网寻找。22日,南昌公安局通报称,李宜雪被北京安定医院诊断为“强迫性障碍、人格障碍”,并被街道社区再次强制送入精神病院(22年,她因举报辅警赖某猥亵,被南昌警方以“肇事肇祸”为由强制送入精神病院56天)。事件引发网民质疑和舆论热议。

港媒报道江苏律师尚方剑尝试探访,被医院门外的值班警员、保安等人阻拦,抖音直播被封。

港媒指出虽然中国有《精神卫生法》,但仍不时传出民众指控曾被强制送入精神病院。有刑辩律师向港媒表示,中国精神病患强制送院程序混乱,关错人并不罕见。相关旧闻重温

#看鉴 #被精神病

🔗原文链接
《联合早报》江西南昌通报女子李宜雪失联:被诊断人格障碍已送诊
《长安街知事》南昌再通报:李宜雪今天被送诊
《明报》称「被精神病」赣女再遭强制送院法律界质疑当局滥权民间自发寻人
《明报》律师:送院程序乱误诊不罕见
《美国之音》李宜雪二度“被精神病”,中国网民炸锅质疑声四起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3 Dec, 10:16


国安部:间谍潜藏评论区
刺探机密、抹黑烈士

据中媒报道,中国国家安全部近日发文称社交媒体评论区潜藏外国间谍,以询问、辩论等方式刺探国家机密。

国安部文章还提到,境外间谍在评论区刷屏煽动反动言论、激化民众情绪,又指境外间谍在历史议题评论区下大量刷屏野史、伪史,妄图诋毁抹黑中国历史文化与英雄楷模,「消解」人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

港媒指出,中国当局日益关注国家安全问题,并于去年修改了法律,扩大了间谍行为的定义。

#看鉴 #历史

🔗原文链接
《澎湃新闻》国安部:部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社媒评论区窃取我国家秘密
《南华早报》China’s security ministry says foreign spies are slandering revolutionary heroes online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2 Dec, 10:41


习近平到访赌城澳门
呼吁经济应「多元发展」


据中媒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到访澳门,并发表讲话,提出澳门应「着力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澳门是世界著名的赌城,博彩业可说是澳门经济最重要的部分。外媒分析指,习近平讲话反映北京及澳门特区政府都担心,经济过度依赖单一的博彩业并不健康。

有澳门当地年轻人指澳门经济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选择。批评者也指澳门的商家无心从事创新或进行产业升级。

#看鉴 #澳门

🔗原文链接
《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对新一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4点希望
《美国之音》习近平为澳门新特首等官员监誓,呼吁当地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
《Reuters》China's Xi urges bigger international role for gambling hub Macau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1 Dec, 00:31


布林肯:台湾是全球议题 中方:台湾问题纯属内政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2月18日表示,“台湾,是大家的事”,因为每天50%的商业集装箱运输途经台湾海峡,70%的微电子芯片由台湾制造,台湾危机可能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冲击。他指出,拜登政府成功促使盟友在对华政策上形成前所未有的一致态度。他还批评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削弱了其国际形象,认为中国需反思为此付出的代价。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19日回应称,中方始终坚持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反对“新冷战”思维及对华遏制政策。他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外部干涉。中方呼吁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停止支持“台独”势力,避免干涉中国内政。

#看鉴 #台湾 #中美关系

🔗原文链接
《美国之音》布林肯谈拜登政府外交成就:促成盟友对中国的一致态度
《太报》「台湾问题是全世界的事」 布林肯:美国让更多盟邦关注台湾安全
《北京日报》布林肯称台湾问题不仅是“中国的事”,外交部回应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18 Dec, 14:54


习访问澳门庆祝回归25周年 当地加强维安

12月20日澳门回归25周年,习近平第三度访问澳门庆祝回归,并出席新一届澳门特区政府的就职典礼,上一次访问是在2019年。

新华社报道澳门街头悬挂五星红旗,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热烈欢迎习主席的到来。习近平指出,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外媒报道指出,澳门维安空前严密,全城禁飞无人机。从香港进入澳门需经过更严格的安检。BBC分析指,澳门和香港相比,从来依靠中国经济体发展,无法摆脱“听旨”的角色。

#看鉴 #澳门

🔗原文链接
《中央社》習近平赴澳門 當地維安嚴密
《美国之音》迎习近平来访庆“回归” 澳门加强维安、管控言论
《BBC》“澳门人没太多幻想”:澳门如何用25年的时间,成为一国两制“模范生”?
《新华网》习近平抵达澳门 将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18 Dec, 02:53


上海宣布恢复赴台游 两岸“一家人” 台海军机仍频现

上海副市长华源17日在台北上海双城论坛上宣布,将积极推动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旅游。这是疫情后首个大陆城市宣布恢复赴台湾团队游。华源强调“两岸同胞从来都是一家人”。台北市长蒋万安则在致辞中呼吁,“希望两岸少些船舰、飞机的喧嚣,多些民众的欢声笑语”。

对此,台湾陆委会表示欢迎,并称台方已做好准备,但质疑“谁说了算”,批评此前文旅部将赴台观光限定于福建。国台办发言人则肯定双城论坛,称其为两市民众带来实质好处。

然而,论坛期间,解放军持续在台海周边活动,论坛当天24小时内侦获10架次共机、6艘共舰在台海活动,其中4架次更逾越海峡中线,引发外界对两岸互动的复杂解读。

#看鉴 #台湾

🔗原文链接
《TVBS新聞網》华源喊恢复上海团客赴台陆委会表欢迎:但「不知谁说了算?」
《中国新闻网》国台办:“双城论坛”给两市民众带来实实在在好处
《中央社》双城论坛上海副市长称两岸一家人陆委会:共军扰台依旧
《自由時報》双城论坛登场共军照来国军侦获10共机、7共舰扰我海空域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7 Dec, 04:59


山西精神疾病患者被"收留" 育子十年 警方用词引争议

近日,山西和顺县“女硕士患精神疾病失踪十余年被找回”一事引发热议。1979年出生的卜女士曾是高材生,2010年患精神分裂症后离家失踪。今年11月,她被找到,已在和顺县生活十余年,并育有一儿一女。

和顺县公安局称,卜女士被当地居民张某“收留”,这一说法引发争议。有自媒体质疑“收留”是否掩盖潜在违法行为,指出精神失常者无法合法同意结婚或发生关系。批评声音还认为张某的行为可能涉嫌犯罪,应被调查。

中媒偏重报导张某的家庭条件困难、生活艰难。批评者强调,警方通报中使用“收留”一词反映出执法机关对法律认知的不足,也让人联想到先前丰县铁链女的不幸遭遇。

#看鉴 #人权 #公安局

🔗原文链接
《新京报》女硕士患精神疾病失踪十余年被找回,家属:已送医治疗
《基本常识》公安不懂法最可怕,精神失常女硕士能被好心“收留”生孩子吗
《不说丧气话的柚子》女硕士患精神病后失踪15年,被找回时已生两娃,收留者憨厚老实?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6 Dec, 05:17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春节(Spring festival)——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列入名录的项目达到44个,位居全球第一。

中媒报道,消息在中国引发热议,相关词条在微博阅读量超4亿。网民普遍认为这是对春节起源于中国的正式承认,并对“农历新年”的称呼表达不满,称其为文化挪用。有网民建议使用“Chunjie”作为春节的国际译名。官媒《人民日报》以“春节是刻在中国人DNA里的仪式感”表达民族自豪感。

联合早报评论称,对春节溯源和英译的争论折射出身份政治下的文化话语权博弈。如何平衡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与多样性接受,仍是中国需要面对的挑战。

🔗原文链接
《联合国新闻》中国春节“申遗”成功
《第六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春节 中国欢欣鼓舞(China Rejoices as UNESCO Recognizes Spring Festival)
《联合早报》下午察:中国春节成功申遗 打赢了溯源争夺战?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5 Dec, 07:19


中国高校师生访台争议不断 台多校学生表示拒绝统战

马英九基金会邀请40名中国大陆高校师生访台9天,团员包括奥运桌球金牌选手马龙。

访问引发了不少争议,复旦学生宋思瑶称台湾棒球队为"中国台北队",并表示希望两岸“一起为祖国努力”。随后,访问团在台湾大学遇到学生抗议,学生高喊“这里不是中国台北”等口号。

台湾多所大学的学生代表在立法院召开记者会,提出“拒绝中国统战团”等要求。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回应说,不知道台湾方面“到底在怕什么”,质疑他们是想让两岸青年交流还是交恶。

#台湾 #看鉴

🔗原文链接
《美国之音》台湾学生抗议中国高校师生团 强调“拒绝中国统战,呼吁平等交流”
《环球网》马龙在内的大陆高校师生访问团赴台交流被称“统战”,国台办驳斥
《联合报》陸生訪台大遭遇學生抗議 蕭旭岑:感受不同氛圍是好事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4 Dec, 10:59


抢救生育率?学者提倡高校婚恋教育 胡锡进:适得其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者建议,高校要充分发挥婚恋教育的桥头堡和主阵地的作用,通过开设婚恋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包括将课程纳入选修体系。

胡锡进认为,高校确实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婚恋困惑,但不应以灌输式教育进行干涉。他主张通过服务性讲座等形式提供支持,而非试图塑造学生的婚恋观念。推测婚恋教育课的效果会适得其反。

与此相比,英国的关系教育体系更全面,从小学至中学覆盖家庭、友谊、健康与性教育等话题。小学阶段的关系教育和健康教育为必修课,而中学则加入了更深层的亲密关系和性健康教育。

#生育率 #看鉴

🔗原文链接
《中国人口报》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主阵地作用
《胡锡进微博》
《英国家庭计划协会》人际关系、性与健康教育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03 Dec, 09:00


每周的订阅邮件中,我们会附上值得大家阅读的 #推荐文章。以下是 本周邮件 中的推荐阅读列表:

* BBC | 量尺到代购:中国女性在卫生巾之战中的较真与选择

* BBC | 台湾金马奖:同志、疫情、封城——中国导演绕过审查拍成的“敏感电影”

* 端傳媒 | 女生自述:误入“杀猪盘”公司,就像掉进“舒适”的陷阱

* 读宋史的赵大胖|借着吴柳芳“擦边”视频,聊几个被恶意淹没的常识

* 联合早报 | 下午察:广州毒狗事件背后的隐形恶意

* 莽莽 x 低音 | 中国人的下沉年代:破产的城市精英与失败的人生重启

👉欢迎大家推荐我们的邮件周报给身边不方便科学上网的朋友,订阅链接:https://outsightchina-cn.pages.dev/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0 Nov, 02:16


香港首宗颠覆政权案判刑 联合国人权和多国关注

11月19日,香港法院国安法指定法官对涉及2020年民主派初选的47人案做出判刑,以戴耀廷为首的主要被告被认定为“首要分子”,戴被判囚10年,案件是香港首宗「颠覆政权」案。

中国官方和支持者认为判决维护了香港法治和社会稳定。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傅健慈称审判揭露了初选的“颠覆”性质,判决合乎罪刑相适应的原则。立法会议员林琳强调,这是恢复社会秩序的重要一步。

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呼吁废除《国安法》,称该法危害言论自由及公民权利。欧美国家也批评此案判刑打击香港民主。前香港大学法律系教授戴大为认为,民主派初选属和平政治活动符合香港《基本法》,未涉暴力,重刑判决打击市民参与政治的意愿,引发全球关注和质疑。

#香港 #看鉴

🔗原文链接
《端传媒》47人案判刑,“首要份子”戴耀廷囚10年最重,其余被告最低4年2个月
《法庭线》47人案|港首宗颠覆案判刑戴耀廷囚10年官裁4人属首要分子、三级罚则不完全适用
《香港中通社》香港政法界:“35+颠覆政权案”宣判意义重大
《法庭线》47人案判刑|邓炳强指研究会否上诉欧盟称打击民主外交部斥西方国家无端指责
《联合国新闻》香港:45 名活动人士因有争议的国家安全法被判刑 Hong Kong: 45 activists sentenced under controversial National Security Law
《自由亚洲电台》【47人案】重判组织者及不认罪被告法学者:《国安法》才是制造宪制危机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19 Nov, 15:43


每周的订阅邮件中,我们会附上值得大家阅读的 #推荐文章。以下是 本周邮件 中的推荐阅读列表:

* 纽约时报 | 万人夜骑开封:一场迅速被叫停的青春狂欢

* 纽约时报 | 特朗普为什么会赢?西方民主的叙事已经崩溃

* 周刊文春|深圳⼉童杀害事件的背景:中国版“无敌之⼈”无差别犯罪“献忠”频发的深层⿊暗

* 端传媒 | 珠海撞人事件后续:肇事车辆路线为何? 居民、目击者看到什么?

* BBC中文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持刀伤人案:8死17伤惨剧如何发生?“职校剥削”是怎麽回事?

* BBC中文 | 中国微短剧如何俘虏银发族的心?“狗血剧情”打造的百亿产业

👉欢迎大家推荐我们的邮件周报给身边不方便科学上网的朋友,订阅链接:https://outsightchina-cn.pages.dev/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19 Nov, 03:05


青年失业率略降至17.1% 港媒:失业带来社会压力

中媒报道,随着应届毕业生逐步落实就业,加上经济企稳回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10月城镇青年失业率略有下降。然而《南华早报》指出,青年失业率已连续四个月保持在17%以上,加剧对就业机会短缺的担忧。

与此同时,《自由亚洲电台》报道,有应届毕业生受访时指出就业情况糟糕,就业质量亦偏低,另有受访者提到应届毕业生存在工作压力大、薪酬较低等问题。

《南华早报》指出中国随着经济转型,就业机会的增长速度并不同步,中国年轻一代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报道又指出青年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引发社会矛盾,近期无锡职业学院发生的持刀袭击事件凸显了潜在社会的矛盾。

🔗原文链接
《财新网》10月不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降至17.1% 连续两个月回落
《自由亚洲电台》中国青年就业现状(一):"就业质量非常差"
《南华早报》中国青年失业率连续四个月徘徊在17%以上Unemployment rate for the 16 -24 age group, excluding students, stood at 17.1 per cent in October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18 Nov, 00:40


最后一次习拜会
习:准备好跟新政府合作

据外媒报道,在秘鲁举行的亚太经合峰会期间,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举行了最后一次「拜习会」。习近平表示,已准备好与美国新一届政府合作。

外媒指,虽然习近平未提及特朗普名字,但表明了对特朗普竞选期间提出的保护主义言论的担忧,认为这可能会让中美关系陷入另一个低谷。而中媒报道,习近平赞扬了拜登,称中美关系在他们二人领航把舵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对话和合作,总体实现了稳定。

拜登在会谈强调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

有台媒引用中国学者指,这些话是拜登政府讲的,在川普政府成立之后是否会讲相同的话,还需要观察。

🔗原文链接
《CBS News》In their final meeting, Xi tells Biden he is "ready to work with a new administration"
《新华网》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利马举行会晤
《美国驻华大使馆》拜登总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谈纪要
《联合新闻网》習近平「拜習會」中首點名賴清德 陸學者:話很重、不抱任何期望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17 Nov, 09:01


无锡发生无差别杀人事件 遍地「献忠」引发关注

据中媒报道,江苏无锡一学院发生持刀伤人案,造成8人死亡。

有台媒引用网传的视频和嫌犯书信指,事件或为无差别恶性伤人事件。网传的嫌犯书信中提到他被工厂拖欠工资,不给买保险,不给加班费,罚款,不给赔偿金,还被学校拒发毕业证书,导致无法毕业,因此怒而回校杀人。无锡事件与珠海事件相隔仅一周,台媒指近年频发的无差别杀人被中国网友称为「献忠事件」。

日本的中国问题专家撰文指,无差别杀人被冠以「献忠」之名源于中国历史人物张献忠,他因陷入困境而屠戮蜀地百姓,成为无理性屠杀的代名词。有中国学者指此类嫌疑人都认为被不公平对待和无路申诉,减少案件的最有效方式是开放渠道以监督和曝光权力的使用。

🔗原文链接
《央视网》江苏无锡一学院发生持刀伤人事件 致8死17伤
《自由时报》中國再傳無差別殺人!21歲畢業生校園揮刀 已知8死17傷
《周刊文春》《深圳児童殺害事件の背景》中国版“無敵の人”の無差別犯罪「献忠」続発の深い闇
《海峡时报》Eight dead, 17 hurt in China school knife attack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16 Nov, 08:50


柳叶刀:”中风醒脑方”无显著疗效
中媒:研究证实该药物安全


《柳叶刀》首次发表中药研究,用大规模实验评估“中风醒脑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该药物与安慰剂相比未显著改善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论文指出,对特定患者群体可能存在潜在效果,但由于数据有限,结论尚不可靠。

随后,作为该研究的作者之一,郭建文在广东省中医院发布“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会”,提到该研究证实了药物的安全性。表示希望针对特定人群开展进一步研究,让更多患者可以受益。

其中一名论文作者、复旦大学教授宋莉莉透露,郭建文曾三次邀约合作,因为他认为该药物有效,但缺乏数据认可。批评者则建议应该面对现实、尊重研究结果。

#中药 #看鉴

🔗原文链接
《柳叶刀》最新研究丨中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界面新闻》一款中风中药研究在《柳叶刀》刊登,热议中存在两大疑问
《羊城晚报》广东中医再创纪录!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研究成果登上《柳叶刀》
《观察者》 返朴 | 中药到底能不能被科学验证?
建设性意见 | 顶刊《柳叶刀》发表中成药大规模随机双盲试验结果!居然……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15 Nov, 05:02


教授建议毕业生如有条件可以考虑啃老几年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近日建议,有条件的年轻人毕业后可以考虑“啃老”几年。他认为,“啃老”不是不劳而获,而是自我探索的重要阶段。毕业生不必急于就业,应利用年轻时光挖掘兴趣,理解世界多样性,体验不同生活方式。

然而,此观点引发舆论热议。有人认为,国外的“gap year”理念不适用于中国,因为就业环境不宽松,存在年龄歧视和职场鄙视链,简历空白期会影响就业。

批评者认为,这可能将高失业率的社会问题转化为家庭内部问题。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本是社会问题,却被“啃老”观念引导成向父母要钱,加重家庭负担。

#就业 #看鉴

🔗原文链接
《网易》京城教育网 | “建议年轻人毕业后先啃老几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的观点,让网友吵翻了......
《网易》 天使支教 | 复旦大学教授建议年轻人毕业后先啃几年老,这能行吗?
《中央社》中國青年失業率高,上海復旦教授建議大學畢業生「啃老」3年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14 Nov, 14:00


珠海撞人案后外媒采访受阻 BBC:中媒收禁令限报道

11月11日晚,广东省珠海市体育中心发生一起恶性袭击事件,一辆汽车无差别冲撞行人,导致35人死亡、43人受伤。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批示,要求救治伤员,做好善后工作,并要求全国加强社会风险管理,以防范极端事件。

联合早报报道,事发后民众自发前往体育中心献花哀悼,但花束被迅速搬走。同时,有港媒报道至少两名外媒记者在事件现场遭到阻挠,有外媒报道现场的便衣警察对媒体不友善并干扰拍摄。多家中媒对BBC表示,收到明确禁令,不允许报道珠海袭击案。

纽约时报分析,这都是中国政府在处理大规模恶性事件时惯用信息管控手段,以迅速平息社会舆论。北京师范大学院长指出官方如何化解戾气、减少恶性事件发生至关重要。

#看鉴 #审查

🔗原文链接
《财新网》珠海体育中心汽车撞人事件致35人死亡43人受伤
《BBC》珠海体育中心袭击案后:被阻挠的记者和社交媒体上的热议
《联合早报》【视频】珠海民众到珠海体育中心献花
《联合早报》珠海越野车撞人35死43伤 学者:官方如何化解社会戾气至关重要
《纽约时报》珠海撞人事件:审查机器迅速启动,封闭信息扼杀质疑
《香港01》珠海车撞人|英媒记者现场报道遭推搡男子自称「中国人」阻采访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13 Nov, 00:44


对华强硬派 中方两度制裁 卢比奥将任美国国务卿?

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计划提名佛罗里达州参议员马可·卢比奥担任新一届政府的国务卿。卢比奥以对华立场极端强硬著称,曾因涉疆、涉港等问题被中国政府两次制裁。中国外交部曾指出,卢比奥干涉中国内政,并在《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及新疆议题上表现“恶劣”。

消息释出后,港股当天收跌2.84%。香港城市大学詹姆斯·唐斯分析,若卢比奥出任国务卿,特朗普政府可能加强对中国的制裁、贸易限制和技术管控,进一步加剧两国关系紧张。他指出,卢比奥可能带来更对抗性的态度。此外,若因制裁影响无法访华,可能限制中美直接高层接触。中国外交部对此保持谨慎表态,称该人事任命属美国内部事务,不作评论。

#看鉴 #中美关系 #制裁

🔗原文链接
《财新网》特朗普或任命极端对华鹰派卢比奥担任国务卿 曾推动打压中国企业
《南华早报》特朗普考虑任命卢比奥为高级外交官,但制裁会给中美关系带来混乱吗? (Trump eyes Rubio for top diplomat, but will sanctions create chaos for US-China ties?)
《自由亚洲电台》遭制裁鲁比奥或出任美国国务卿中国外交部避谈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12 Nov, 03:31


珠海越野車来回冲撞人群 港媒: 话题冲热搜内容遭禁

11月11日晚,广东珠海市体育中心发生疑似恶意驾车撞人事件,造成多人受伤。有目击者称,肇事车辆直接冲向人群,甚至绕场数圈。警方通报称,肇事者为62岁男子,事故发生后驾车逃逸,目前已被控制。官方暂未通报伤亡人数,但有中媒报道伤者被送往4家医院救治,其中一家医院接收了20多名伤者。

港媒报道,事件发生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开幕前夕,有民众担忧出入展馆交通管制将更加严格。报道又指视频及相关话题迅速流传并登上热搜,但内容很快遭到审查,微博话题「#珠海体育中心#」被封,话题榜首替换为「#珠海航展#」。有网友指出,官方要求网络群组进行「正面引导」,避免传播恐慌信息,甚至暗示可能为「境外势力」制造的「小概率事件」。

#看鉴 #伤人事件

🔗原文链接
《财新网》珠海体育中心一汽车冲撞行人 62岁肇事司机被警方控制
《香港01》珠海体育中心越野车撞人|目击者:直接冲向人群围着中心转几圈
《明报》越野车来回撞珠海体园10死百伤62岁男司机被捕部分伤者属长者健步团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9 Oct, 01:39


北京重点小学外发生持刀伤人案,五人受伤含三名学生

10月28日下午,北京重点小学附近发生持刀伤人事件,五人受伤,包括三名小学生。嫌疑人被当场控制。家长表示,事发时家长和老师及时制服行凶者,《财新》报道学校平日安保严格,但事件引发家长对校园周边安全的担忧。

有中国民建(由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成员表示近年来中国“五失人员”(投资、生活、关系、心理或精神失意者)数量增加,须引起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方警察对外媒表示报复社会的极端事件比例正常,已加大巡逻力度。

不过亦有专家指出,官方应正视社会保障和心理支持不足的问题,以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有自媒体呼吁官方公开事件细节,缓解公众的不安情绪,强调单靠安保措施难以应对深层社会问题。

#看鉴 #伤人事件

🔗原文链接
《财新网》北京一小学放学时发生伤害事件 五人受伤含三名学生
《联合早报》【视频】北京知名小学放学时发生持刀伤人案致五伤 三人为小学生
《基本常识》今年第几起了?海淀一小学门口发生持刀袭击案
《美国之音》经济低迷刺激“五失人员” 中国报复社会型暴力事件激增恐慌蔓延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7 Oct, 13:19


上海严厉管制万圣节 过节民众转战杭州

据外媒报道,上海今年严厉管制万圣节变装活动,大批警力在去年万圣节主战场巨鹿路巡逻,看到变装的民众一律劝返。据称有人因此被带到警局当场卸妆。

去年上海万圣节变装活动出现的讽刺政府装扮被认为是今年活动变得敏感的主要原因。有被日媒访问的民众表示,据说禁制是为了防止因为人多而导致的拥挤事故,cosplay日本角色也刺激了人们的「爱国」神经。

据外媒报道,今年的杭州中山北路成为新的万圣节主战场,大批年轻人在该地聚集,扮演各路角色,因此有人建议转战杭州过节。

🔗原文链接
《中央社》上海管制萬聖節變裝活動 巨鹿路等地出現大量警力
《联合早报》上海警方严防万圣节街头变装活动 据报有人在警局卸妆
《Yahoo Japan》中国・上海で“ハロウィン仮装”禁止か 政府への揶揄を警戒?
《星岛网》南京杭州万圣节大玩Cosplay 聚集公园商场狂欢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7 Oct, 03:00


中印实施边境巡逻新协议 双方已从争议边境地区撤军

印度与中国近期在争议边境地区达成新巡逻协议,双方已开始从最后两个对峙点撤军。自由亚洲电台援引印度消息称,撤军始于10月23日,预计月底完成,拆除设施并恢复2020年4月前的状态。中印新协议被认为为两国领导人在即将到来的金砖国家峰会会谈铺平道路。然而,印度在经济合作方面仍保持谨慎态度,不急于全面恢复对华经济活动,仅考虑恢复直航和加快签证审批。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民旺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指出协议的达成标志着印度有意改善对华关系,但未能彻底解决所有边境问题,未来冲突仍有可能,整体来看边境局势趋向稳定,但全面化解分歧尚需时日。

原文链接🔗
《自由亚洲电台》中印正式实施边境巡逻新协议 结束边境军事对峙
《环球时报》外交部回应中印已从争议边境地区撤军:双方一线部队正开展相关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6 Oct, 10:06


中国黑客试图攻击美国总统候选人竞选团队人员的手机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表示发现了与中国政府有关的黑客入侵了部分美国电信系统,此次入侵可能与试图获取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竞选活动的数据有关。他们正在调查“未经授权访问”商业电信基础设施的情况,并将此次攻击归咎于与中国有关联的参与者。

两家机构表示,一旦发现入侵行为,他们就会立即通知受影响的公司并提供援助,尽管可能还有其他受害者。

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驳斥了美国的黑客指控,称其为虚假信息,称美国是“网络攻击的起源和最大实施者”。发言人还强调,总统选举是美国内政,中方无意也不会干涉美国大选,“我们希望美方不要在选举中对中国进行指责”。

原文链接🔗
《联合早报》 据报中国黑客瞄准美总统候选人 中使馆:无意干预选举
《美国之音》 中国黑客入侵美国电信系统 试图获取特朗普和哈里斯竞选团队的数据
《华尔街日报》 中国黑客将攻击目标对准特朗普、万斯和哈里斯竞选团队人员的手机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5 Oct, 02:06


多地女性接街道办“催生电话” 财新: 半年4度被问"怀孕了吗"

近日,多地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反映接到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个人生育计划,甚至直接询问是否怀孕。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人质疑社区的目的是否在于催促生育,并感到个人隐私受侵犯。

财新网报道,官方回应称,社区工作人员鼓励生育没有考核指标,电话调查是人口动态监测的一部分,旨在提供生育登记和孕检服务。

中外媒均指出近年中国少子化危机日益严峻,外媒指主因包括育儿成本高、职场歧视以及性别矛盾等问题。中国卫健委近日宣布将全面分析“民众不愿生、不敢生”的原因。不过这一消息亦引发了网友的吐槽:“这还需要分析调查吗?不想生的原因你们心里没点数吗?”

#看鉴 #生育率

🔗原文链接
《财新网》适龄女性遭社区“电话催生”? 基层人口管理正在转型
《香港01》「催生电话」来袭!内地街道办频频来电:问你生不生
《世界新闻网》少子危机的来电叮咛?中国「催生电话」就问你生不生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4 Oct, 10:01


超半数引用者为本国人 中国论文排名引发质疑

《经济学人》今年6月报道,2022年中国高被引用论文数量,超越美国和欧盟,跃居全球第一。然而,最近日德的研究显示,中国62%的引用来自本国学者,而美国仅为24%,表明中国论文引用数据可能被高估,且存在最明显的本土偏见。

有研究员认为,本土引用较多的原因可能是“中国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工作”,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也可能是中国“关系文化”下“抱团”的结果。

参与德国研究的学者指出,只生产大量知识是不够的,知识还需要扩散和被运用才能发挥经济和学术上的价值。

#看鉴 #论文

🔗原文链接
《中央社》中国论文逾半数引用者为本国人 排名引发质疑
《财新》研究:中国高被引论文超半数引用者为本国人
《知识分子》中国高被引论文全球第一,是靠中国科学家抱团吗?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3 Oct, 00:58


习近平:金砖合作结伴不结盟 BBC:内部存在分歧

金砖国家第十六次峰会于10月22日在喀山开幕,来自36个国家的代表进行为期三天的会议。自2023年1月1日起,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伊朗和埃塞俄比亚正式加入金砖合作,标志着“大金砖合作”的开启。本次会议上,建立“金砖之桥”支付系统的提案备受关注,该提案旨在帮助俄罗斯绕过制裁带来的贸易难题。此外,印度总理莫迪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可能会晤也引发关注。

中国媒体认为,金砖合作建立了结伴不结盟的新关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机会。然而,西方媒体指出,金砖国家内部关系并不和谐,各国利益各异。中俄因共同的反西方立场而合作,而其他国家则希望在享受金砖合作的同时与西方保持友好关系。

#俄罗斯 #金砖 #看鉴

🔗原文链接
《新华网》特稿|“知行合一的行动队”—— 习近平引领金砖合作
《澎拜新闻》金砖喀山峰会与俄罗斯的期待:寻找SWIFT的替代方案
《纽约时报》金砖国家峰会:普京和习近平打的什么“算盘”
《BBC》普京召集盟友以表明西方的压力没有起作用 Putin gathers allies to show West's pressure isn’t working
《德国之声》喀山金砖峰会将临,印度如何制衡中国?
《美国之音》金砖国家喀山峰会:全球变局下印度和中国能否弥合分歧?
《南华早报》习近平和普京在金砖国家峰会上承诺加强中俄合作,建立“公平的世界秩序”

看鉴中国 OutsightChina

22 Oct, 15:48


每周的订阅邮件中,我们会附上值得大家阅读的 #推荐文章。以下是 本周邮件 中的推荐阅读列表:

* 华尔街日报 | 这位在中国生活的经济学家的反主流观点引起拜登和特朗普阵营关注

* BBC News 中文 | 香港在争议声中下调烈酒税 能助“夜经济”再次起飞吗?

* BBC News 中文 | 美国大选:卡玛拉·哈里斯还是特朗普?中国民众怎么看

* BBC News 中文 | 中国研究生大跃进,“本研倒挂”瞄向解决就业还是高等教育升级

* 端传媒 Initium Media.|润出中国又回流的人

* 端传媒 Initium Media |“我们天天在这,比谁都爱台湾”——当中国配偶面临身分证“六改四”风暴

👉欢迎大家推荐我们的邮件周报给身边不方便科学上网的朋友,订阅链接:https://outsight.pse.is/tg2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