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apod_hans Channel on Telegram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apod_hans


每日从NASA的APOD中文分站抓取内容并推送。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Chinese)

想要每天了解来自NASA的最新天文图片吗?那么不要错过我们的Telegram频道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这个频道每日从NASA的中文分站APOD中抓取最新内容并推送给您。这意味着您将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令人惊叹的宇宙壮丽景观和惊人的天文现象。不论您是天文爱好者还是对宇宙充满好奇,这个频道都将让您每天都有一份新鲜感和启发。无需费力搜索,让我们为您带来NASA的每日天文之美!加入我们的频道,与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天文爱好者一起探索宇宙之谜!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6 Feb, 12:30


2025 年 2 月 16 日

近木轨道11:掠过木星
影片提供与授权: NASA, Juno, SwRI, MSSS, Gerald Eichstadt; Music: Moonlight
Sonata (Ludwig van Beethoven)

说明: 木星来了。美国航太总署的朱诺号太空船 ,持续在高度椭圆的轨道上绕行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这部主题影片,摄于2018年初的近木轨道11(perijove 11),亦即自朱诺号在2016年中抵达木星之后,第11次掠过木星附近。这部色泽经过强化的缩时影片,合成自大约涵盖4小时期间的36张朱诺相机照片。 在这部影片开头时,随著朱诺号从北方接近木星,木星也随之升起。当朱诺号航行到距离木星的云顶约3,500公里的最近点时,太空船拍下了这颗巨行星无比清晰的影像。朱诺号除了飞过环绕这颗行星的淡色亮区和暗带之外,也掠过难以数计的圆形涡旋风暴系统,其 中有许多是大于地球上的台风。通过近木点之后,接著见到逐渐远去木星的南极附近之不寻常云系。为了取得所需要的科学数据,朱诺号得非常近距离掠过木星,以至于它的仪器曝露在非常高辐射的环境中。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6 Feb, 12:30


https://www.youtube.com/embed/OfM7VlonD5c?rel=0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5 Feb, 12:30


2025 年 2 月 15 日

阿比斯库的幻日
影像提供与版权:Felipe Menzella

说明:在这片宛如异星世界的冬季景观里,地平线上方看似悬著三个太阳。不过,这片在2月3日雪地摩托车探险之旅时所见到的景象,其实出现在地球瑞典北部的阿比斯库国家公园山区。在太阳两侧的明亮光斑称为幻日,偶而也称为假日或日狗。这种现象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六角形冰晶反射和折射阳光所致。冬季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幻日,位于太阳周围的22度环状冰晕上。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5 Feb, 12:30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2/_D8A2600d_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4 Feb, 12:30


2025 年 2 月 14 日

宇宙级的玫瑰:麒麟座的NGC 2237
影像提供与版权:Harry Karamitsos

说明: 玫瑰星云(NGC2237;蔷薇星云)并非宇宙中唯一会和花产生联想的气体尘埃云,但它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位于5,000光年远处的麒麟座大分子云边缘的这朵宇宙玫瑰,其花瓣其实是恒星诞生区。而玫瑰星云美丽对称的外观,是由中心星团炽热年轻的O型星之辐射和恒星风雕塑而成。这个编录号为NGC2244的活跃星团之成员星,年龄只有数百万年稚龄,而玫瑰星云中心的空穴,直径宽约50光年。这团星云位于麒麟座(独角兽)方向的身影,用小望远镜即得见。这幅看起来色泽自然的玫瑰星云望远镜影像,则是透过宽波段滤镜所拍摄的。最后,并非所有的玫瑰都是红色的。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4 Feb, 12:30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2/RosetteNeb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3 Feb, 12:30


2025 年 2 月 13 日

反射星云vdB 31
影像提供与版权:Roberto Marinoni

说明: 御夫座里的美丽泛蓝星云vdB 31,是Sidney van den Bergh(范登伯vdB)在1966编录的反射星云表中,编号第31的天体。于这幅构图精美的天体静物画里,它有巴纳德在1919年所收录的天空暗星云表里的B26、B27和B28等黝黑星云为伴。上述的这些星际尘埃云,主要的差别在于巴纳德编录的暗星云会遮掩背景恒星的星光,而星云vdB31的尘埃,则会高效率的反射来自炽热变星御夫座AB星的蓝色星光。使用哈伯太空望远镜探索御夫AB星的环境时,发现了这颗数百万年稚龄的年轻恒星,有扁平的尘埃盘环拱,显示其周围有正在形成中的行星系统。御夫座AB星距离约为470光年,以此距离来推算,这片视野的宽度约为8光年。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3 Feb, 12:30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2/Vdb31_Astrobin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2 Feb, 12:30


https://www.youtube.com/embed/ukCSRYcjSQw?rel=0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2 Feb, 12:30


2025 年 2 月 12 日

小行星贝努拥有生命的构件
影片提供: 数据: NASA, SVS, U. Arizona, CSA, York U., MDA; 视象化: Kel Elkins (lead,
SVS);文稿: Ogetay Kayali (Michigan Tech U.)

说明: 太空岩石能告诉我们那些地球的生命故事?美国航太总署的OSIRIS-Rex太空船,于2020年10月成功轻触近地小行星贝努(101955Bennu),并收集了它的表面样本。这些样本于2023年9月送返地球并经过分析后,意外发现样本含有现知生命的20种基本胺基酸构件中的14种。此发现再次触发了大哉问:生命是否起源于太空?此外,这些蛋白质构件,更带来了另一个出乎意料的发现——样本所含的左旋与右旋胺基酸之比例相同,明显有别于地球上的生命只有左旋胺基酸。于是,这又带来另一个谜团:为何地球生命只含左旋胺基酸?相关的研究,将来无疑会持续进行。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1 Feb, 12:30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2/SpiderFly_Boddington_108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1 Feb, 12:30


2025 年 2 月 11 日

蜘蛛及苍蝇
影像提供与版权: Dave Boddington

说明: 蜘蛛最后会追上苍蝇吗?如果此提问所指的,是这二个位于御夫座方向的发射星云,答案是“不会”。这幅影像中心的蜘蛛状云气,其实是编录号为IC417的发射星云,而其左侧较娇小的苍蝇状星云为NGC1931,二者其实同时拥有发射星云与反射星云的特征。距离我们约10,000光年的这二个星云,其内皆有年轻的星团。 而二者中较紧实的NGC1931(苍蝇星云)宽约10光年,可作为尺标之用。这幅在今年1月下旬摄于英国伯克郡的主题深空影像,所使用的总曝光时间超过20小时,视野中还可见到大量泛红较弥漫的星际气体与尘埃。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0 Feb, 12:30


2025 年 2 月 10 日

挪威上空的蜂鸟极光
影像提供与版权: Mickael Coulon

说明: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蜂鸟吗?虽然它看似振翅飞舞吸食花蜜的蜂鸟,实际上,它是一例结构细致、色彩缤纷的极光,只是其辐线纹理让人联想到鸟羽。这例极光明亮至极,即使是日落后的天空,仍处在呈深蓝色的短暂蓝色时分,肉眼依然清楚可见。尽管如此,只有透过高感光的摄影机捕捉微光,才得以显现出极光具有蜂鸟的样貌。由于红色极光通常出现在较高层的地球大气,而绿色极光则位于较低层,因此这例极光的真实三维形状可能与我们所见的大为不同。极光起源于太阳发生爆发,把高能粒子注入地球的大气层,当大气中的氮与氧原子及它们的分子受到激发时,便会产生绚烂的极光。这张主题影像大约摄于二星期前,拍摄地点则为挪威的林塞伊德地区(Lyngseidt)。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0 Feb, 12:30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2/BirdAurora_Coulon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9 Feb, 12:30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2/PinnaclesGalaxy_Goh_108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9 Feb, 12:30


2025 年 2 月 9 日

澳洲尖石阵上空的银河
影像提供与版权:Michael Goh

说明: 这是那颗怪异的行星啊?地 球 是也。这幅主题影像前景的尖石阵,是一群位于澳洲西部南邦国家公园内的不寻常尖顶石柱。这些成份为远古海贝(石灰岩)、大小与人类相当的石柱,其成因目前仍然是研究的课题。在影像背景里,紧贴在尖顶石柱顶的是明亮的蛾眉月。而月亮周围的魅异辉光,主要来自太阳系行星间的尘埃微粒反射阳光所产生的黄道光。影像顶缘的拱形光弧,则是我们银河系的中央盘面。此外,夜空背景里更点缀著许多著名的恒星与星云。这幅摄于2015年9月、由29张照片拼接而成的主题影像,拍摄前经过仔细规划,考量了月亮的位置、尖石柱的排列,以及它们所投射的影子。尽管如此,拍照当时格外明亮的黄道光,仍是意外的惊喜。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8 Feb, 12:30


2025 年 2 月 8 日

蛾眉天体的近合
影像提供与版权:Aldo S. Kleiman

说明:在这片暮光时分的望远镜头视野里,渐盈的上蛾眉月与渐亏的金星对角而立。这幅记录二颗地球西方夜空最明亮天体近合的影像,是在2月1日摄于阿根廷的罗萨里奥市。在拍照的那天,纤细的蛾眉月约为三日龄,但它的日曜区将会增长,并在2月14日成为满月。类似月亮,绕太阳公转的金星也有位相变化。当金星的日曜蛾眉区缩减时,这颗内行星的视大小也会随著往地球靠近而增长。作为来自太阳系的西洋情人节赞礼、以罗马爱神维纳斯为名的金星,在地球夜空中的最大亮度将出现2月14日前后。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8 Feb, 12:30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2/IMG_3775M_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7 Feb, 12:30


2025 年 2 月 7 日

LEDA 1313424:靶眼星系
影像提供:NASA,ESA,Imad Pasha (Yale), Pieter van Dokkum (Yale)

说明: 庞大、编录号为LEDA1313424的星系,大小是我们银河系的2倍半左右。在这幅哈伯太空望远镜最近发布的影像里,其吸睛的外观为它博得靶眼星系的称号。望远镜观测证实,这个有九个环的庞大撞环星系,具有类似掷石入塘、源目其星系核的涟漪波。想当然耳,这个掉进靶眼星系的“石子”是另一个星系。望远镜观测进一步辨认出,肇事者可能是影像中左方的蓝色矮星系,而当它穿过靶眼星系的核心时,它们之间的重力交互作用,造就了同心圆状的余波。靶眼星系位于双鱼座方向,约5亿6千7百万光年远之处。以此距离来换算,这张精采的哈伯影像的跨幅约有530,000光年。(BullseyeGalaxy 靶眼星系)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7 Feb, 12:30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2/Hubble_LEDA1313424_STScI-01_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6 Feb, 12:30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2/289_lorand_fenyes_coddington_ic2574_nagy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6 Feb, 12:30


2025 年 2 月 6 日

IC 2574:科丁顿星云
影像提供与版权:Lorand Fenyes

说明:宏伟的螺旋星系通常是大家目光的焦点,因为其美丽对称的螺旋臂上,总是密布著年轻明亮泛蓝的星团。不过,娇小的不规则星系也能够孕育新星。举例来说,证据清楚显示,矮星系IC2574的泛红氢气发光区,拥有很剧烈的恒星诞生活动。就如同螺旋星系一样,IC2574的湍动恒星形成区,受到了恒星风的翻搅,而超新星爆炸也会把物质注入星系的星际物质中,触发更多的恒星诞生活动。位于北天大熊星座方向,距离我们仅约有1千2百万光年远的IC2574,是M81星系群的成员之一。IC 2574亦有科丁顿星云(Coddington'sNebula)之称,因为这个宽约5万光年的宇宙岛,是在1898年由美国天文学家科丁顿所发现的。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4 Feb, 12:30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2/RainbowFan_Eiguren_108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4 Feb, 12:30


2025 年 2 月 4 日

反云隙光:西班牙上空的彩虹扇
影像提供与版权: Julene Eiguren

说明: 对了,你看到的彩虹有这么精采吗?在那天的傍晚时分,太阳一如往常的西落,然而,此时最吸睛的,反而是与落日180度反向的东方景观。于东方的天空中,不仅看见一道美丽的彩虹,还能见到看似从彩虹中心射出的反云隙光。在这张摄于西班牙北部勒基蒂奥镇的照片里,太阳位于摄影者身后。彩虹是阳光被雨滴反射的产物,而反云隙光是因为阳光被云层部分遮挡所产生的影子,然后在穿过天空后,看似会聚于180度反向地平线上的光学幻觉。彩虹本身就已经够精采,反云隙光则是罕见的光学现象,而能将二者同时捕捉入镜,不仅非常难得,更成就了既静谧又梦幻的奇景。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3 Feb, 12:30


2025 年 2 月 3 日

沃夫-瑞叶恒星124:恒星风机器
影像提供: Hubble Legacy Archive,NASA,ESA;影像处理与授权: Judy Schmidt

说明: 有些恒星爆炸的过程极为缓慢。罕见、大质量的沃夫-瑞叶型恒星,极端高温而且极端活跃,它们几乎是在望远镜的注视下缓缓崩解。因为在猛烈恒星风的吹送下,恒星会喷出一团团通常超过30倍地球质量的光亮气体。例如于上面这张跨幅6光年的影像中心之沃夫-瑞叶型恒星124(WR 124),就以此在周围产生了名为M1-67的星云。在过去2万年之中,为何这颗恒星会缓缓自我分解,其细节仍是研究的题材。WR124位在北天的天箭 座内,离我们约有15,000光年远。沃夫-瑞叶型恒星的宿命,可能会因它有多少质量而异,不过,许多可能会以壮观的超新星或伽玛射线爆发,来终结它们的生命。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3 Feb, 12:30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2/wr124_hubbleschmidt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2 Feb, 12:30


2025 年 2 月 2 日

阿特拉斯彗星发生崩解
影像提供: Lionel Majzik

说明: 阿特拉斯彗星发生了什么事? 自1月中旬掠过太阳附近后,这颗彗星的彗发就变得越来越昏暗。到了1月下旬,阿特拉斯彗星(C/2024 G3ATLAS)几乎成为了一颗无头的彗星,尽管它在地球南半球的夜空中依然曳著壮观的彗尾。 上面这幅摄于智利里奥乌塔多镇的组合影像,呈现了阿特拉斯彗星在1月连续数晚的照片。从中可清楚看出,彗星的彗发在早期照片里的亮度(左侧),比在后期(右侧)更明亮且更紧实。发生这种改变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彗星由冰与岩石组成的彗核已经崩解。阿特拉斯彗星在近日点时,曾深入水星轨道之内的太阳系内围,而该处的高温环境曾摧毁了许多的彗星。尽管如此,阿特拉斯彗星零落的残骸,仍会继续绕太阳运行。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2 Feb, 12:30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2/AtlasDisintegrating_Majzik_108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1 Feb, 12:30


2025 年 2 月 1 日

瑞典上空的夜光云
影像提供与版权:Vojan Höfer

说明:鲜艳色彩夺目的波状虹彩云,漂流在瑞典北部的天空中。这种名为夜光云或贝母云的高层云,相当罕见。然而,这幅1月12日拍摄时,太阳已位于当地的地平线下方的影像,就记录了它们令人难以忘怀的绚丽身影。夜光云是一种极地平流层云,其成因通常是在无云的天空中,下平流层里的水汽因异常低温而形成冰晶所致。因此,緃然太阳已然隐没在地平线下方,而高悬在约15至25公里高空的夜光云,仍然在衍射阳光。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1 Feb, 12:30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2/IMG_0340-Internet-2_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31 Jan, 12:30


2025 年 1 月 31 日

变光星云NGC 2261
影像提供与版权:Tommy Lease(Denver Astronomical Society)

说明: 这幅清晰望远镜影像所呈现的星际尘埃与气体云,其外观在数星期之间就会有明显的变化。发现于200多年前、编录号为NGC2261的这个扇形星云,扇头镶著亮星麒麟R(R Mon)。NGC2261的宽度约有1光年,距离我们约2,500光年远,在上世纪初,因天文学家哈伯曾对它进行研究,故这团谜样的宇宙云有哈伯变光星云(Hubble'sVariable Nebula)之称。 那么,为何哈伯星云会变光呢?NGC2261是个尘埃反射星云,扇形的顶端为麒麟R。最可信的变光假说认为,麒麟R附近在移动的致密不透光尘埃结,把影子投射在尘埃云上,造成我们见到的变光现象。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31 Jan, 12:30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HubblesVariablecopy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30 Jan, 12:30


2025 年 1 月 30 日

M33的氢气云
影像提供与版权:Pea Mauro

说明: 壮丽的螺旋星系M33看似拥有特别多会散发辉光的氢气。距离约3百万光年远的M33,又名为三角大星系,是本星系群的大成员之一。这幅清晰的星系影像,呈现了此星系中心约60,000光年的区域。影像的主题,则是M33里名为HII区的泛红电离氢气云。这些散布在M33蜿蜒松散螺旋臂上的庞大HII区,是现知会产生大质量短命恒星的大型恒星形成区之一。来自这些明亮大质量恒星的强烈紫外辐射,电离周围的氢气,让它们发出特征性的泛红辉光。上图整合了宽与窄波段、及只容最明亮氢及氧发射线透过的滤镜影像数据。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30 Jan, 12:30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M33_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9 Jan, 12:30


2025 年 1 月 29 日

韦伯影像:恒星WR 140的尘埃壳
影像提供: NASA, ESA, CSA,STScI, E. Lieb (U. Denver), R. Lau (NSF NOIRLab), J.
Hoffman (U. Denver)

说明:这些奇怪的环是什么?这些富含尘埃的环,可能是3维的壳层,然而它们到底是如何产生的,目前仍然是科学研究的课题。不过,它们的诞生之处则众所周知;在天鹅座方向6,000光年远的一个双星系统内,该系统的主宰天体为沃夫-瑞叶型恒星WR 140。明亮大质量的沃夫-瑞叶型恒星,以狂暴的恒星风著称。它们亦擅长于合成和散布重元素(诸如碳),这些元素最终成为星际尘埃的成分。此双星里的另一颗恒星也是既亮又重,只是较不活跃。这两颗巨星各自在椭圆轨道上飞奔,大约每8年发生近距离互扰。在最接近时,此系统的X射线辐射会增加,同时尘埃也会被排放到太空中,形成另一个新壳层。这幅由韦伯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红外光主题影像,解析出前所未见的细节及更多尘埃壳。而分别于前后二年拍摄的影像,更证实这些壳层会向外扩张。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9 Jan, 12:30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Wr140Rings_Webb_960_2023.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7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27 日

半圆丘上空的昴宿星团
影像提供与版权: Dheera Venkatraman

说明:恒星会抱团。地球天空中最著名的恒星抱团是昴宿星团,一个肉眼轻易可见的明亮星团。昴宿星团近在450光年之处,大约形成于1亿年前,而恒星形成活动可能还会再持续约2.5亿年。太阳当初很可能也是诞生于星团里,但如今已45亿年高龄的太阳,其星团同胞早已分道扬镳。在上图里,昴宿星团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优胜美地国家公园著名巨岩半圆丘的上方。这幅摄于2019年10月的主题影像,是由位在相同地点、相同相机在同一晚所拍摄的28张前景照片和174张背景恒星照片组合而成。在精算好昴宿星团和半圆丘并排的时间之后,这位个天文摄影者还因当地停电而获得意外的奖赏,因为背景天空变得格外的幽暗。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7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HalfPleiades_Venkatraman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6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26 日

阿特拉斯彗星的彗尾
影像提供与版权: Martin Mašek (FZU, Czech Academy of Sciences) & Jakub Kuřák

说明: 为何这颗彗星有这么多条彗尾?南天清楚可见的阿特拉斯彗星(C/2024 G3ATLAS),于过去2星期中发展出数条长且复杂的彗尾。许多观测者说,这颗悬在日落后西方地平线上空的壮观彗星,即使不借助光学仪器也清楚可见。在这幅记录5天前智利帕连那天文台幽暗夜空的主题影像里,这颗彗星曳著至少6条彗尾。造成多条彗尾的可能成因之一,是所释出的尘埃和气体,其源头为这颗彗星不停转动的彗核。而太阳复杂多变的太阳风的外向推力,可能也起了部分作用。此外,阿特拉斯彗星大如冰山的彗核,二星期前在近日点附近时似乎发生崩解(,可能因此造成了多条彗尾)。很遗憾的是,随著彗星远离,阿特拉斯彗星及其彗尾的亮度,在未来几周内预期会大幅下降。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6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AtlasParanal_Kurak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5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25 日

英仙分子云的星尘
影像提供与版权:Jeff Schilling

说明:远在850光年之外的英仙分子云里的尘埃星云,正在飘过这片深空星野。上面这幅宽约4度的深空望远镜影像,记录了因反射内部恒星的星光而现身的尘埃云。其中,带著特征泛蓝色泽的反射星云NGC1333,为影像中心处最醒目的星云。NGC1333因拥有受喷流激发而发出泛红辉光的赫比格─哈罗天体,暗示其内藏有刚诞生的恒星。其实,恒星正形成于英仙分子云各处,不过在可见光波段,它们受到无所不在的尘埃之遮挡,大多隐不可见。NGC1333的混乱环境,或许和45亿年前诞生太阳的星云类似。以英仙分子云的估计距离来换算,这片宇宙视野宽约80光年。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5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ngc1333_jeff_version_4_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4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C2024G3_ATLAS_ESO_Beletsky.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4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24 日

阿特拉斯彗星:彗尾与望远镜圆顶
影像提供与版权:Yuri Beletsky(CarnegieLas Campanas Observatory,TWAN)

说明: 阿特拉斯彗星壮丽的身影悬在地球的夜空中。阿特拉斯彗星(C/2024 G3ATLAS)这个来自遥远欧特云的访客,近日来在地球的天空中大展风华。这颗彗星于1月13日抵达近日点,而在这幅1月19日摄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欧南天文台(ESO)帕连那天文台的影像里,它的明亮彗尾悬在望远镜的圆顶上方。拍照时,即将西落的阿特拉斯彗星,曳著宽广壮观、肉眼清楚可见的尘尾,沉浸在南半球的暮光中。影像的前景,则为这座天文台著名的辅助望远镜之一的闭合蚌壳式圆顶。虽然这颗彗星目前仍然让南半球的观星者赞叹不已,但它的明亮彗发已变得很弥散,而在此彗星近距离接近太阳后,它的冰冷彗核显然已然崩解。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3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23 日

NGC 7814:小草帽星系
影像提供与版权:Mike Selby

说明: 把望远镜指向北天的飞马座,就能见到这大片的银河恒星和遥远的星系。而位于这片清晰视野中心的星系为NGC 7814,其跨幅将近有一个满月。NGC7814因为形似较亮而且也较著名的草帽星系M104,偶有小草帽星系之称。其实,草帽星系和小草帽星系都是侧向我们的螺旋星系,而且二者都有广袤的星系晕及被细窄尘埃带分割的庞大星系核。NGC7814约有4千万光年远,其宽度则在6万光年左右。是以,小草帽星系的大小和较著名的草帽星系相当,而它之所以较小较暗,只缘它离我们较远。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3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NGC_7814_crop-rev-1_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2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22 日

北美洲星云
影像提供与版权: Dimitris Valianos

说明: 天空中的北美洲星云,能做到地球上的北美洲无法做到的事——形成恒星。较具体来说,形似地球北美洲明亮东岸的天鹅座墙,其实是气体、尘埃和新诞生恒星的复合体。如这幅主题影像所示,这道恒星诞生之墙正受到年轻亮星的照耀和侵蚀,而这些新恒星所产生的黝黑尘埃也遮掩了部分的墙体。影像所呈现的部分北美洲星云(NGC 7000),宽约50光年,位于天鹅 座方向约1,500光年远之处。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2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NGC7000_Valianos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1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21 日

巴西利亚市上空的阿特拉斯彗星
影像提供: Frederico Danin

说明: 悬在天空中的是什么?悬在这座城市上空、大部分云层的上方与遥远的天际的是一颗彗星。这幅摄于4天前、呈现阿特拉斯彗星(C/2024 G3ATLAS)曳著壮观彗尾的影像,拍摄地点是巴西的首府巴西利亚市。在上星期,这颗不断演变的彗星旋绕过太阳,并深入水星的轨道之内,来到非常靠近太阳的位置,以至于它有崩解之虞,而最新的迹证显示,它的确也发生崩解。在近日点附近时,阿特拉斯彗星的亮度甚至达到白画可见的程度,连在太阳附近的炫亮白画天空中,有适当护具的观察者就能见到它的身影。过去几天,阿特拉斯彗星长出了一道颀长的彗尾,尤其在南半球的日落后,用肉眼就能隐约见到彗尾的风采。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1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CometATLAS_Danin_108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0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CometG3Perihelion_SohoLigustri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0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20 日

阿特拉斯彗星绕过太阳
影像提供: NASA, SOHO Spacecraft, LASCO C3;影像处理: Rolando Ligustri

说明: 为何阿特拉斯彗星的彗尾如此多彩?在上星期,阿特拉斯彗星(Comet C/2024 G3ATLAS)彗星来到深在水星轨道之内的近日点,并戏剧性的增亮。很遗憾的,此彗星与太阳的分离角太小,使得人类用肉眼难以直接观看。不过,美国航太总署的SOHO观日卫星,倒是捕捉到它的身影。这幅SOHO卫星的LASCOC3日冕仪影像,组合了多个不同色彩滤镜的数据。影像里,阿特拉斯彗星的多条彗尾之中,中央泛白的长尾,可能是反射阳光的尘埃尾。而红、蓝与绿等色泽的彗尾,则可能是彗星释出的特定气体受到阳光的电离激发而发光,所以是离子尾。目前,曳著长长彗尾的阿特拉斯彗星位于南半球的天空中,不过随著它缓缓远离太阳系内围,其亮度也逐渐衰减。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9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19 日

著陆土卫六:惠更斯号的下降影片
影片提供: ESA, NASA, JPL, U. Arizona, E. Karkoschka

说明:如果降落在土星的土卫六(泰坦)上,会看到什么景观?欧洲航天局(ESA)的惠更斯号探测器,于2005年成功降落在这颗太阳系具有最厚云层的卫星上,而这是它下降过程的缩时影片。在2004年底入轨土星后,惠更斯号很快的就和卡西尼号太空船分离,并往土卫六靠近。于抵达土卫六后,惠更斯号快速向土卫六的表面俯冲,但很快的就开展降落伞以减缓下降速度,在下降的开头2小时期间,所拍摄到的只是这颗卫星不透光的云层。不过,这部由电脑控制、大小如卡车轮胎的探测器,在穿透厚云后,就开始回传送先前在可见光波段前所未见的奇异表面影像。惠更斯号最后降落在干涸的海洋里,并在存活的90分钟期间,回传了许多独特的影像,其中包括由黑色沙土构成的奇特平原,其上散布著光滑明亮、拳头大小的冰块。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9 Jan, 12:36


https://www.youtube.com/embed/msiLWxDayuA?rel=0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8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18 日

火星伴月
影像提供与版权:David Bowman

说明:1月13日的地球天空中,与太阳180度反向(冲)的满月与明亮火星,发生了近合。从北美洲和非洲西北的部分地区看出去,月亮甚至通过火星前方,带来了月掩火星的景观。这幅摄于美国佛吉尼亚州里奇蒙市的组合影像系列,记录了这例众所引颈期盼的天文奇观,并呈现此掩星事件前、中及后等阶段的景象。这个涵盖数小时期间的望远镜影像系列,则是建构自以月亮为导星标的、每隔2分钟拍摄的照片。影像里,受到月亮视运动的速率略有变化之影响,火星看似沿著略微弯曲的路径移动。今年的2月9日会再次发生月掩火星,届时的月相将是凸盈月。此次的月掩火星,只有地球的小部区域可见。而2月9日的月掩火星,可见的地区则广及俄罗斯、中国、加拿大东部、格陵兰及许多北半球区域。不过,其余区域即使看不到掩星,仍可见到明月与火星发生近合。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8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MarsLOc_Jan13_1024c.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7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CasA_nircam_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7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17 日

超新星遗迹仙后A
影像提供: NASA, ESA, CSA,STScI;D. Milisavljevic (Purdue University),T. Temim
(Princeton University),I. De Looze (University of Gent)

说明:我们银河系里的大质量恒星过著绚烂无比的日子。它们从庞大的宇宙云塌缩诞生,当核子火炉点燃之后,就不停的在核心合成重元素。大部分的大质量恒星经过短短的数百万年之后,就会发生爆炸,把恒星内部经过浓化的物质炸回星际空间,成为制作下一世代恒星的材料。上面影像中这团名为仙后A(CasA)的扩张碎片云,就是恒星生命循环最后阶段的例证之一。大约在350年前,人类首次在地球天空中见到产生此遗迹的超新星爆炸所发出的光,不过这些光需时11,000年才能传到地球。这幅韦伯太空望远镜的清晰近红外相机影像,呈现了这个超新星遗迹里依然炽热的云气丝及物质结。其中,扩张震波所产生的泛白烟雾状外壳,直径约有20光年,其中心附近的明亮光斑则是中子星,为大质量恒星核塌缩后,所留下的无比致密残骸。在韦伯望远镜为仙后A超新星遗迹拍摄的细致影像里,还可办认出源自大质量恒星剧烈爆炸的回光。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6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16 日

M83:南风车星系
影像提供: CTIO, NOIRLab, DOE, NSF, AURA;
影像处理: T. A. Rector (U. Alaska Anchorage/NOIRLab), D. de Martin & M.
Zamani(NOIRLab)

说明:美丽明亮的螺旋星系M83,位在长蛇座的最南端,离我们只有1千2百万光年远。因为拥有由黝黑尘埃带和蓝色星团勾勒出的壮丽螺旋臂,因此有南风车星系的美名。此外,就如在上面这幅耀眼的彩色组合影像所示,散布在巨大螺旋臂上的红色恒星形成区,也为它博得千红宝石星系的称号。宽约只有40,000光年、比银河系娇小的M83,是它所在星系团的大成员之一,其他的成员还包括活跃星系半人马A。M83的核心在X射线波段非常明亮,并且拥有恒星形成暴所留下来的大量中子星和黑洞。这幅清晰的彩色影像,还记录了带芒的前景银河系恒星与遥远的背景星系。组成这幅影像的数据,来自昴宿望远镜、欧南天天文台的广角相机、与哈伯传家宝资料库。建构这幅影像的数据,则来自托洛洛山美洲天文台(CTIO)配置暗能量相机的4米口径布兰柯望远镜。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6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noirlab2429a_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5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15 日

狼月掩火星
影像提供与版权: Imran Sultan

说明:月亮会吞食火星吗?会,不过是以“遮掩”的形式,而每当月亮通过火星的前方时,便会发生这种现象。昨天发生的这种罕见的月掩火星事件,可见的区域包括北美洲和西非的部分地区。这例月掩火星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除了因为当晚的月亮是满相的“狼月”之外,更因为明天火星会来到最接近地球的位置(火星冲),因此火星最近看起来又大又亮。上述的这种通常会持续数分钟的掩食现象,正式的名称为“掩星(occultation)”。这幅摄于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市附近的主题影像,取像时地球的最大卫星,在角度上刚好与距离较远的泛红火星正要分离。其实我们的月亮,偶尔也会掩食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由于目前的月亮与火星,恰好位于它们轨道面的交点附近,2月9日将再次发生月掩火星。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5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MoonMars_Sultan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4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14 日

指北星:北极星及其周围的尘埃
影像提供与版权: Davide Coverta

说明:为何北极星有指北星之称?首先,目前北极星是北天离地球自转轴最近的亮星。因此,随著地球自转,北天的恒星也看似在旋绕北极星,而北极星本身则恒定不动,故为指北星。不过,在南天的地球自转轴指向附近,目前没有亮星,故无南极星。数千年前的地轴指向与现在稍有不同,在那时织女星曾是指北星。虽然北极星并不是夜空中最明亮的恒星,但要找到它并不难,因为它与北斗七星斗瓢的两颗星几乎连成一直线。上面这幅数位组合了数百张照片、以突显共照耀星云(IFN)的昏暗云气和尘埃之5度宽主题影像里,北极星位于中心附近。分类为造父变星的北极星,在为期数天期间,这颗著名恒星的表面会缓缓脉动胀缩,造成数个百分点的亮度变化。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4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PolarisIfn_Coverta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3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CometAtlas_Horalek_960_inset.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3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13 日

日出前的阿特拉斯彗星
影像提供与版权: Petr Horalek /Institute of Physics in Opava

说明: 阿特拉斯彗星(C/2024 G3ATLAS)现在非常明亮,不过,也非常接近太阳。若非受到太阳炫光的影响,这颗彗星会是近年来最壮观的彗星之一,它反射到地球的阳光之亮度,与去年10月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相当,而它目前的亮度也堪与金星 媲美。然而,这颗庞大的雪球极靠近太阳,目前隐没在清晨的曙光或傍晚的暮光中。今天,阿特拉斯彗星将运行到最接近太阳的近日点。虽然彗星未来的亮度极难预测,但如果阿特拉斯彗星近距离通过太阳后,能存活下来,它有机会成为肉眼可见的彗星,并在接下来的数星期中,成为绝佳的相机拍摄标的。这幅主题影像,是在昨天清晨摄于斯洛伐克的托纳拉镇附近。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2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12 日

土卫一:有大撞击坑的小卫星
影像提供: NASA, JPL-Caltech,Space Science Institute,Cassini

说明:不管它是被什么撞了,土卫一几乎被摧毁。此次撞击给土星的这颗小卫星,留下一个土星小卫星之中最大的撞击坑。分析指出只要撞击的规模再稍大一点,土卫一就会粉身碎骨。这幅影像所示的这个130公里宽的赫歇尔坑,是以1789年发现土卫一的威廉.赫歇尔爵士为名。小质量的土卫一所产生的表面重力,刚好强到能让它聚成球体,不过也弱到让这种相对大型的表面结构得以留存下来。土卫一的主成分是水冰,并间杂了少量石块,故称它为大脏雪球相当贴切。这幅主题影像,是由当时在绕行木星的卡西尼号太空船,于2010年史上最近距离掠过土卫一时所拍摄。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2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Mimas_Cassini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1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PlanetsMoonSilvestriCraterCaptionLD600v1.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1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11 日

满是行星的傍晚天空
影像提供与版权:Dario Giannobile

说明:在这幅傍晚的天空景观里,太阳系的行星几乎悉数登场,唯有水星缺席。视野的最左侧,有位于冲点附近的明亮火星。其他肉眼可见的行星,诸如木星、土星和金星也都历历在目,而过于昏暗、位于黄道面弧附近的天王星与海王星,其位置则特别加以标示。位于右缘,新月低悬于日落后的西方地上方,其表面受到地球反照光的照耀。这张摄于1月2日的拼接全景影像的地球前景,为义大利埃特纳火山下方的西尔维斯特里火山口。当然,在整个1月,地球的傍晚天空中都能看到这些行星。而在1月13日,几乎满相的明月将通过火星前方,届时位于美国本土与加拿大东部的观星者,可望见到这个月掩火星的景观。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9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9 日

Arp 273的特殊星系
影像提供与版权:Dave Doctor

说明:在这幅用地面小望远镜拍摄的影像里,带芒色彩缤纷的前景恒星近在银河系之内。而这两个很吸睛的星系,则位于银河系后方3亿多光年远处。它们扭曲的外观,源自这对星系彼此接近时的重力潮汐效应。编录号为Arp273 (亦称UGC1810)的这对星系,外观诚然很特殊,但这种互扰星系,在目前的宇宙其实很常见。例如:离我们约2百万光年远的仙女座大星系,就不停地往银河系靠,因此,Arp273可能是仙女大星系与银河系遥远未来近距离互扰的预告。在长长的宇宙时间尺度期间,如果星系重复接近,它们最后会合拼成单一星系。从地球看出去,星系对Arp273的明亮星系核相隔约100,000光年。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9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Image171a.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8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8 日

庞大与娇小的超新星遗迹
影像提供与版权: Stephane Vetter(Nuits sacrees)

说明: 恒星爆炸后会发生什么事?当恒星爆炸时,会出现庞大火球般向四面八方飞溅的炽热气体。当这些气体冲撞现有的星际物质时,会把它们加热到白炽发光。在这幅摄于摩洛哥 欧凯梅登天文台的主题影像里,可以看到两个超新星遗迹(SNRs)。影像左上角看似较小的泛蓝足球状星云,为距离地球约11,000光年远的SNRG179.0+02.6,造就它的超新星爆炸则约发生于50,000年前。虽然它的主成分是氢气,不过蓝光却是源自其内微量氧气的辐射。影像右下角看似庞然的义大利面星云,其编录号为Simeis 147和Sharpless240。这颗超新星距离地球仅约3,000光年,爆炸则发生在40,000年前左右。 虽然这二个超新星遗迹在影像里的看似大小有别,但它们的年龄和大小其实很相近。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8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Supernovas_Vetter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7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7 日

新年元旦的极光与稳定极光红弧
影像提供与版权: Alessandra Masi

说明: 元旦那天,天空出现二种红色辉光。元旦意味著地球周而复始,在1月1日那天回到其公转轨道的起点,而这天也离地球最接近太阳的近日点仅有数天之遥。二种辉光之中,左侧的红色辉光是带著垂直线形结构的泛红极光,其起源是被太阳爆发推入地球大气的带电粒子。右侧的第二种名为稳定极光红弧的红色辉光,则是因为带电粒子流穿过地球大气所致。尽管两道辉光都是红色的,但它们的微小色差,可能是因为极光的辐射源是氧及氮,而较高的稳定极光红弧只有氧辐射。这幅主题影像,是在今年的1月1日摄于义大利的皮耶韦迪卡多雷镇附近。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7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AuroraSar_Masi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6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6 日

韦伯与哈伯影像:互撞的螺旋星系
影像提供: NASA,ESA,CSA,STScI

说明: 再过数十亿年,这2个星系只有1个会留存下来。不过在那一天来临之前,螺旋星系NGC 2207 和IC2163会慢慢的把对方撕开,产生许多物质潮汐尾、被震波压缩成片状的气体、黝黑的尘埃带、一波波恒星诞生活动、及一群群被遗弃的恒星。这幅根据科学内涵著色的主题照片,则是组合自哈伯望远镜的可见光和韦伯望远镜的红外光影像数据。天文学家预言位于右侧的较大星系NGC2207,将来会把左侧较小的星系IC 2163给并掉。在这二个星系最近一次、高峰出现在4千万年前的接近过程中,较小的IC2163逆时钟旋绕,目前已绕到NGC 2207的左后方。不过,因为恒星的间距非常大,所以在星系碰撞的过程中,它们之内的恒星通常不会相撞。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6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CollidingGalaxies_WebbHubble_108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5 Jan, 12:36


https://www.youtube.com/embed/B1R3dTdcpSU?rel=0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5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5 日

在国际太空站看火箭发射
影片提供: ISAA, NASA, Expedition 57 Crew (ISS);
影片处理: Riccardo Rossi (ISAA, AstronautiCAST); Music: Inspiring Adventure
Cinematic Background by Maryna

说明:你曾在太空看火箭发射吗?如果仔细检视这部缩时主题影片,可以见到在国际太空站(ISS),目睹一部火箭发射前往地球轨道的情景。这艘名为联盟号FG的俄罗斯火箭,是于2018年11月从哈蕯克共和国的拜科努尔太空发射场出发,推送进步号MS-10(亦称为71P)模组舱和其内载的补给品前往国际太空站。在这部90秒长度的缩时影片(缩减约15分钟)里,可见到左下角的地面都市灯火和白云、斜贯过中心的蓝和金色气辉层、以及右上角往地球后方沉降的遥远恒星。而随著这艘无人补给船点燃推进器,往国际太空站靠近的同时,可看到下级火箭掉回地球。作为人类太空实验室的国际太空站,在2023年欢度它的25周年庆。住在国际太空站上的太空人,除了进行实务性的工作之外,也会从事许多科学实验,以拓展人类知识及替低地球轨道未来发展工业生产奠基。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4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20242112SolNeg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4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4 日

近日点的太阳
影像提供与版权:Peter Ward(Barden Ridge Observatory)

说明:地球绕行太阳的轨道并非圆形,而是椭圆。 地球在椭圆轨道上最靠近太阳的点称为近日点。今年的近日点会出现在世界时1月4日13:28UTC,届时地球距离太阳约1亿4千7百万公里远。作为对照,去年在7月3日的远日点时,地球与太阳相去约1亿5千2百万公里(相差5百万公里)。想当然耳,与太阳的距离并非地球季节发生变化的原因。上面这幅摄于去年冬至的活跃期太阳氢α滤镜影像,取像时与地球运行到近日点相隔不到14天。而美国航太总署帕克太阳探测器的历史性掠日,则是比近日点要早11天。发射于2018年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在2024年12月24日那天,以不至6.2百万公里的距离掠过太阳表面,打破它自己先前创下的地球太空船近日记录。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3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APODEclipsePair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3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3 日

交食对
影像提供与版权:Josh Dury

说明: 日月食通常会成对出现。在每年二次、每次为期约34天的交食季里,太阳、月亮和地球几乎排列成行。此外,能形成月食的满月与日食的新月,间隔比14天要多一点。通常每个交食季,都会出现一例日偏食或月偏食。然而,有时候在某个交食季里,如果在新月与满月时,日地月的排列都几乎呈直线,就有可能产生成对的日全食(或日环食)和月全食。而在2024年的最后一个交食季,就产生了这对相隔14天的交食对,包括9月18日的月偏食和10月2日的日环食。这幅组合缩时影像,则是摄于英国的萨默塞特郡(左)及智利的特殊领地复活节岛。在2025年的交食季里,将可见到3月14日的月全食和配对的3月29日日偏食,以及9月8日月全食和接续而来9月21日的日偏食。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1 Jan, 12:36


2025 年 1 月 1 日

南门二: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系统
影像提供与版权: Telescope Live, Heaven's Mirror Observatory; 影像处理: Chris Cantrell

说明:离太阳最近的恒星近邻是南门二系统。在这个三合星里,离太阳最近的是其中最昏暗的比邻星。而明亮的南门二A与B,是密近的双星,间距只有地球和太阳距离的23倍,只比天王星和太阳的间距要大上一些而已。不过,对大部分的北半球来说,只有近赤道地区才能见到南门二恒星系统。在这组三合星里,最明亮的是专名为南门二的南门二A;它除了是半人马座的最亮星之外,也是地球夜空中的第四亮星。天狼星则拥有最亮星的头衔,纵然它的距离是南门二的2倍之多。很巧的是,南门二和我们太阳是同类型的恒星,而比邻星更是拥有一颗可能适居的系外行星。(AlphaCentauri 南门二系统、半人马α; Proxima Centauri 比邻星; Rigil Kentaurus 南门二A、南门二)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1 Jan,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501/AlphaCen_Cantrell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31 Dec, 12:36


2024 年 12 月 31 日

NGC 4753扭曲的星系盘
影像提供: NASA, ESA, Hubble;Processing: Alexander Reinartz

说明: 你觉得这是什么?提示:它比面包盒大,大非常非常多。影像中的NGC4753是个扭曲的盘状星系,其不寻常的黝黑丝状尘埃为它的历史提供了线索。虽然没有人能确定发生了什么,但有主流模型认为,它原先算是正常的盘状星系,后来用重力撕碎了一个满是尘埃的伴星系,在此同时,大星系本身的进动扭曲了残骸的吸积面,而自转则更进一步形成这种独特的形状。这场宇宙级碰撞,臆测大约始于10亿年前。不过,侧向的NGC4753如果从盘面上方俯视,看起来或许会像是普通的螺旋星系。此星系明亮橙色星系晕来自其内的大量年老恒星,而这些恒星或许勾勒出暗物质的分布。这幅由哈伯望远镜拍摄的主题影像,最近经过重新处理,以突显其内的紫外光和红光辐射。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31 Dec,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2/NGC4753_HubbleReinartz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30 Dec, 12:36


2024 年 12 月 30 日

M27:哑铃星云
影像提供与版权: Christopher Stobie

说明:太阳将来会变成这付模样吗?非常可能。太阳未来宿命的线索,首次意外发现于1764年。在当时,梅西叶正把一些可能会和彗星混淆的弥漫天体编录成册。在梅西叶星表里,编录号第27、称为M27或哑铃星云的天体,是个行星状星云。M27是夜空中最明亮的行星状星云之一,用双筒望远镜即可在天空狐狸座的方向见到它的身影。在这幅主题影像里,M27内的硫(红)、氢(绿)和氧(蓝)所发出之辉光,大约要历时1,000年才能传到我们这里。我们如今知道再过约60亿年,太阳也会抛出它的外层气壳,形成类似M27的这种行星状星云,而其孑遗的核心,将成为会发出X射线的炽热白矮星。不过,M27的物理内涵和其重要性,皆远非18世纪的科学知识所能理解。甚至到现在,行星状星云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其中包括它们错综复杂的形状是如何产生的。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30 Dec,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2/M27_Stobie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9 Dec,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2/BaikalBubbles_Makeeva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9 Dec, 12:35


2024 年 12 月 29 日

贝加尔湖冻结的甲烷气泡
影像提供与版权: Kristina Makeeva

说明: 冻结在贝加尔湖气泡里的是什么?甲烷。 位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址之一,也是世界上体积最大、最古老及最深的湖泊,拥有世界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淡水储量。这座湖泊也是庞大的甲烷(一种温室气体)储存库,一旦释放出来,可能会造成地球大气对红外光吸收的增加,导至地球平均温度的上升。很幸运的,目前释出的甲烷量,尚未对气候造成重大影响。然而,如果此区的温度大幅上升,或者贝加尔湖的水深显著下降,后果会如何目前仍然不明。影像中的这些气泡,是冬天来临在上浮时,被冻结在这座湖泊无比澄澈的湖冰里。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8 Dec, 12:35


2024 年 12 月 28 日

十二月的冬夜
影像提供与版权:Włodzimierz Bubak

说明:在这幅深空影像里,猎户座看似躺著从远方的山脉后方升起。这片冬季景观则是摄于波兰南部,时值北半球漫长的冬至夜。影像里,原本肉眼难以见到的星云,在透过改装配备氢α红色滤镜的相机取像后,而得以显现。这些位于猎户分子云边缘的星云,有猎户座熟悉的腰带三星、明亮的巨星参宿四及参宿七为伴。而影像中上方的金牛眼睛、色泽泛黄的毕宿五,为V形毕宿星团的定锚天体。除此之外,位于冲附近的木星、这颗太阳系最大的气态巨行星,则是雪峰上空最明亮的天体。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8 Dec,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2/bubak-poland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7 Dec,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2/ISS002-E-7377_1024c.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7 Dec, 12:35


2024 年 12 月 27 日

暮光时分的地球
影像提供:ISS Expedition 2 Crew,Gateway to Astronaut Photography of Earth,NASA

说明:在这张呈现地球海洋和云彩的壮丽影像里,当白画变成黑夜时,并没有明显的边界分隔日夜。分隔画夜的明暗界线其实是一个弥漫的区域,于此暮曙光区里,白画与黑夜缓缓过渡。在这幅影像里,阳光从右方入射,当它们穿过烟尘弥漫、滋养地球万物的对流层时,会受到过滤逐渐变红,然后再从云层反射造成影像里的淡红色泽。于影像右上角的白画地球边缘,可以清楚看见平流层顶,以及受到散射的蓝光逐渐隐没在黝黑的太空中。这幅影像,则是摄于轨道高390公里(211海浬)的国际大空站上。然而,如今端坐在家中的你,可上网观看地球的现况。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6 Dec, 12:36


2024 年 12 月 26 日

宏伟的螺旋星系NGC 5643
影像提供: ESA /Hubble & NASA

说明: 在这幅缤纷的彩色宇宙影像里,正向我们的宏伟螺旋星系NGC5643带著节庆的色彩。位于南天的豺狼座里的的这个星系,距离地球约5,500万光年远,跨幅超过10万光年。这张建构自哈伯太空望远镜数据的组合影像,清晰的呈现了此星系核心40,000光年范围内的细微结构。影像里,此星系泛黄的核心区拥有大量年老的恒星,而从核心区伸展而出的壮丽螺旋臂上,则散布著勾勒出旋臂外观的尘埃带、年轻泛蓝恒星及泛红的恒星形成区。NGC5643的明亮紧实核心,也是强烈的无线电波及X射线辐射源。事实上,NGC5643是最邻近我们的西佛型活跃星系之一,咸认其内部有大量的尘埃和气体正掉向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6 Dec, 12:36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2/Hubble_NGC5643_potw2450a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5 Dec, 12:35


2024 年 12 月 25 日

钻石尘天眼
影像提供与版权: Jaroslav Fous

说明:为什么天空中悬著一只巨眼?答案是因为有钻石尘。在气象学里,钻石尘是漂浮在空中并缓慢飘落的小冰晶之俗名。由于这类冰晶具有特定的几何形状,可以系统性的反射来自太阳或月亮的光,从而在天空中形成巨大的光晕及不寻常的光弧。有时候,这种大气光学现象可造就看似在凝视众生的巨眼。在这幅上星期摄于捷克奥雷山脉的影像里,来自东升明月的光穿过地表上方的冰雾,产生了多种壮观的天空幻景。其中除了幻月、正切弧、月晕,幻月环、及左侧远处灯火上方的光柱之外,还可见到22度晕下缘内侧的木星和火星。(22-degreehalo 22度晕;infralateral arc 下虹弧;Moon dog 幻月; parhelic circle 幻日环/幻月环;tangentarc 正切弧 )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5 Dec,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2/IceHalos_Fous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4 Dec, 12:35


2024 年 12 月 24 日

狐皮、独角兽与圣诞树
影像提供与版权: Tim White

说明: 下列的物体有何交集:尖锥、狐皮和圣诞树? 答案来啰!它们都是麒麟座内的天体。归类为恒星形成区的NGC2264,其实是个离我们约2,700光年远,集合了混乱气体与尘埃,并夹杂著受到诞生于黝黑星际尘埃云内的新恒星之高能星光激发、而散发红光的发射星云之复合天体。这幅主题影像的视野之张角大于一轮满月,以NGC2264所在的距离来换算,涵盖了超过50光年的区域。位于此区域的诸多天体中,有形似摊在影像中右方的皮毛之狐皮星云、其右侧的明亮变星麒麟S星、以及影像顶缘附近的锥状星云。以锥状星云为顶部的这个此区域,整体的发光形状为它赢得“圣诞树星团”的暱称,其中的恒星宛如圣诞树的饰品。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4 Dec,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2/ConeTree_White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3 Dec, 12:35


2024 年 12 月 23 日

圣诞树形的极光
影像提供与版权: Jingyi Zhang(张敬宜)

说明:在那年的十二月,天空有棵点亮的圣诞树。而这些树形的绿色、蓝色和紫色闪烁极光,则是高层大气中的氧和氮与涌入的成群电子发生反应所致。更精确的来说,碰撞让原子和分子的轨道电子跃迁到激发态,然后在返回基态时释放出可见光。这张主题影像,是在2023年12月摄于冰岛的久比沃古(Djúpivogur)。目前的太阳处在它11年活动周期的最活跃阶段,表面出现大量活跃区和太阳黑子的状态预计会持续到明年。想当然耳,今年全年都处在活动极大期的太阳,所发生的爆发有时会为地球带来壮观的极光。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3 Dec,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2/AuroraTree_Zhang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2 Dec, 12:35


2024 年 12 月 22 日

本星际云
图示提供: NASA, SVS,Adler, U. Chicago, Wesleyan

说明: 恒星其实并不孤独。在我们的银河系的盘面上,大约有10%的可见物质是名为星际物质(ISM)的云气。然而,星际物质的分布并不均匀,就连在太阳附近也是支离破碎的。因为星际物质非常稀薄,而且几乎不发光,所以侦测邻近星际物质的工作难度颇高。星际物质之主成分是氢气,因为它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所以可经由侦测最邻近恒星的星光得知它的存在。上面这幅呈现我们周围20光年内星际物质的暂订分布图,是根据地球轨道上的星际边界探测卫星(IBEX),目前的观测及粒子侦测数据所建构出来的。这些观测显示,我们的太阳正在穿过 本星际云(Local Cloud),而这团云气则来自天蝎-半人马星协恒星形成区的外泛流。在接下来的一万年内,我们的太阳可能会穿出本星际云。我们对附近的星际物质所知不多,包括分布、起源、及它如何影响太阳和地球等细节都有待厘清。出乎预料的,最近的星际边界探测卫星量测指出,中性星际粒子流通过太阳系的方向正在改变之中。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2 Dec,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2/LocalCloud_ibex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1 Dec,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2/SunsetYearOmar80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1 Dec, 12:35


2024 年 12 月 21 日

一年份的日落
影像提供与版权:Wael Omar

说明:这张堆叠的全景影像,呈现了从2023年4月到2024年3月,西方地平线的日落位置在一年之中的变化。这项精心规划的序列影像工作,从同一位置俯瞰埃及的开罗并摄于每月的21日附近。不过,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每年日落的最北点(照片右侧)与最南点,皆标记了夏至和冬至的位置。在拉丁语里,“至日”(solstice)意指“太阳”(Sol)和“静止”。在至日这天,太阳于天空中每天的日轨之年度天球旅程,看似伫停并开始反向。想当然耳,今天的太阳正好位于至点。2024年12月21日的冬至在世界时09:21UTC降临,此刻标志了太阳在赤纬上的最南点,并为北半球的天文冬季和南半球的天文夏季拉开序幕。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0 Dec, 12:35


2024 年 12 月 20 日

冷月
影像提供与版权:Giorgia HoferandDario Giannobile(Pictores caeli)

说明: 在12月15日那晚,满月彻夜普照。而这轮称为冷月或长夜月的满月,则是最接近北半球冬至的满月,也是2024年的最后满月。此次满月更遇到最大月球至点。月球至点是指因为周期18.6年的月球轨道进动,导至月出与月落位置的南北范围出现极值。也因此,这轮月亮满相时,月出(或月落)位置位于地平线的最北点。这张记录12月满月升起的叠合影像,组合后得以呈现冬夜天空中人眼可见的亮度范围。影像里除了色彩缤纷的月晕和飞机凝结尾之外,还有高挂在意大利多罗迈蒂山脉崎岖雪峰上空的冷月。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0 Dec,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2/CoronaLunareRevdgpicc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9 Dec, 12:35


2024 年 12 月 19 日

M2
影像提供:ESA/Hubble &NASA,G. Piotto et al.

说明: 这个排序在蟹状星云(M1)之后的庞大星团,是18世纪天文学家梅西叶著名“非彗星”星表登录的第二个天体。而在我们银河系银晕里漫游的球状星团里,M2是其中最庞大者之一。梅西叶当初宣称M2是一团没有恒星的云气,然而这幅令人屏息的哈伯望远镜影像,清楚的解晰出M2中心40光年范围内的恒星。M2的恒星数接近150,000,拥挤在直径约175光年的空间里。这个亦名为NGC7089、高龄约130亿年的银河系古老成员,位于宝瓶座方向,离我们约55,000光年远。最近的研究发现,M2有一道绵延的恒星流,这种它过去曾受到重力潮汐扰动的特征结构。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9 Dec,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2/potw1913aM2_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8 Dec,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2/NGC660_Selby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8 Dec, 12:35


2024 年 12 月 18 日

NGC 660:极环星系
影像提供与版权: Mike Selby

说明: 这是那种奇特的星系?具有这种罕见结构的天体称为极环星系,而它则看似拥有2个不同的恒星环。例如在星系NGC660里,除了有个由明亮恒星、气体和黝黑尘埃构成、近乎垂直指向的环之外,还有另一个类似但较短、斜向左上方伸展的环。极环星系到底如何获得这种引人注目的外观,目前仍然是研究的课题,但主流的理论认为,它们通常是由2个具有不同中心环指向的星系互撞而成。位于双鱼座方向,直径约50,000光年的NGC660,距离地球约4,000万光年远。这幅主题影像,是在不久前摄于智利的El Sauce天文台。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7 Dec,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2/Heart_HorneEvans_108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7 Dec, 12:35


2024 年 12 月 17 日

心脏星云的国度
影像提供与版权: Jeff Horne & Drew Evans

说明: 是什么在激发心脏星云?首先,左上角这个位于仙后 座方向7,500光年远处、形似人类心脏的大型发射星云,其编录号为IC1805。此星云散发的明亮红光,主要来自它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氢,但这张长曝光影像也融合了来自硫的黄光和氧的蓝光。 而位于心脏星云中心的疏散星团Melotte15之年轻恒星,发出的高能星光和恒星风,除了激发原子发光之外,也侵蚀出数根美丽的尘埃柱。此外,这幅广视野影像还记录了出现在心脏星云方向的多个天体,包括其下方的鱼头星云、左下角的超新星遗迹、及影像右侧的3个行星状星云。在这幅摄于57个夜晚的极深空影像里,甚至连昏暗颀长形状复杂的云气丝也清晰可辨。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1 Dec,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2/CosmicLatte_jhu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1 Dec, 12:35


2024 年 12 月 1 日

宇宙拿铁:宇宙的平均颜色
色板提供: Karl Glazebrook &Ivan Baldry(JHU)

说明: 宇宙的颜色是什么?更精确的说,如果把整个天空搅匀,最后会混合出什么颜色?这个异想天开的问题,发想源自要测定那些是邻近星系里最常见恒星的工作。上图所呈现的米色,就是目前暂定的颜色,其电脑十六进位色码为#FFF8E7。为了找出这个答案,天文学家计算2dF星系巡天计划的200,000个星系所发出的光之平均值。所获得的宇宙光谱,虽然在所有的电磁波段都有值,但只组合出单一的感知色泽。在过去的100亿年里,宇宙颜色的蓝色成分越来越少,显示宇宙中较红的恒星变得越来越多。在为宇宙颜色命名的竞赛活动里,值得考虑的建议有天牙色、宇米色等,最后胜出的则是宇宙拿铁(cosmiclatte)。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30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30 日

小小行星的夏夜与冬夜
影像提供与版权: Camille Niel

说明:在这颗壮丽的小小行星上,冬季与夏季看似在同一个夜晚相遇。想当然耳,这颗壮丽的小小行星就是地球。这幅运用数位技术拼接的全天图,组合自一月及七月摄于法国阿尔卑斯山加利比耶隘口(Coldu Galibier)的照片,影像以当地的地底点为中心,涵盖了360度x180度的视野。北半球冬季(下半)与夏季银河的恒星与星云,于崎岖蜿蜒的地平线上空接成了完整的光弧。夏夜里,沿著山路行驶的车辆灯火,点亮了海拔2,642米的隘口,而冬季的积雪使得通行变得非常困难,通常只有经验丰富的滑雪登山者才得以抵达。对自行车爱好者来说,加利比耶隘口是地球环法自行车赛中最著名的爬坡赛段之一。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30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LittleplanetGalibier-CamilleNIEL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8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NGC206_APOD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8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28 日

NGC 206与仙女大星系的恒星云
影像提供与版权: Roberto Marinoni

说明: 庞大的星协NGC206位于仙女大星系满布尘埃的螺旋臂内,与它为伴的还有许多此星系的粉红恒星形成区。亦名为M31的这个螺旋星系,距离我们只有250万光年远。于这幅仙女大星系西南盘面的清晰细致特写影像里,NGC206座落在影像的中心。NGC 206内星色泛蓝的亮星,显示它还相当年轻,它最年轻的大质量恒星之年龄甚至还不到1千万年。跨幅约为4,000光年NGC206,远比银河盘面上的疏散星团 (或称银河星团)大,其大小与邻近螺旋星系M33内的大恒星形成区NGC 604及大麦哲伦星系的蜘蛛星云相当。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7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MeteorComet_WangHao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7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27 日

流星与彗星
影像提供与版权: Wang Hao

说明: 这二道光迹有何不同?右上方的光痕,来自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壮观尘尾。这颗本体为庞大脏冰山的彗星,在进入太阳系内围后,因阳光的加热而不断释放出气体和尘埃。左下方的光痕是流星,呈现它汽化时令人赞叹的流星痕。而本体为细小冰冷石块的流星,在进入地球大气时,因与空气分子碰撞而受到加热,从而释放出气体和尘埃。这颗流星原本很可能是彗星或小行星的一部分,甚至原来就是组成彗尾的尘埃微粒。这颗转瞬即逝的流星之所以能入镜,则是因为当时在进行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颀长彗尾的时序摄影,而它恰好出现在其中。这张主题影像大约是在一个月前,摄于中国的四川省。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5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Horsehead_Lin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5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25 日

马头星云
影像提供与版权: >Alex Lin (Chilescope)

说明:猎户座的马头星云,是一个大分子云的一部份,也是夜空中最易辨识的星云之一。形状特殊、亦名为巴纳德33的马头星云,是在18世纪末发现于照片底板上。此星云后方的泛红辉光,主要源自被亮星参宿增一(SigmaOrionis)所电离的氢气。而黝黑的马头之所以现形,主要是因为它致密的尘埃遮挡了后方的光,而马颈更在其底部的左侧投下暗影。此外,强烈的磁场也正把气体抽离马头星云,形成外泛的气流。马头星云底部的亮斑,是来自处于形成阶段的年轻恒星。光约需要经过1500年,才能从马头星云传到我们这里。上面这幅主题影像,是由智利山顶上的智利天文台所拍摄。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4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24 日

银河中心之旅
影片提供: ESO/MPE/Nick Risinger(skysurvey.org)/VISTA/J. Emerson/Digitized Sky
Survey 2

说明: 我们银河系中心藏著那些奇观呢?在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的科幻名著《地心之旅》里,李登布罗克教授和他的探险伙伴,看见了许多奇特且迷人的景观。至于在银河中心的课题上,天文学家已经知道部份藏在该处的奇特天体,其中有庞大的宇宙尘埃云、明亮的星团、涡旋状的气体环、以及一颗超大质量的黑洞。不过银河中心受到视线方向居间的尘埃和气体之阻隔,所以在可见光波段几乎不可见,只能用其他电磁波段来探测它。这部探索银河中心的主题影片,以数位巡天资料库的可见光影像为起点开始拉近,随著影片进展,呈现的波段转换成可穿透尘埃的红外光,以突显在2013年发现、即将掉入银河系中心黑洞的气体云。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4 Nov, 12:35


https://www.youtube.com/embed/FNHexFdacK0?rel=0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3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earth_cassinimessenger_1024c.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3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23 日

行星际空间里的地球
影像提供:Cassini Imaging Team,SSI,JPL,ESA,NASA & NASA /JHU Applied Physics Lab
/Carnegie Inst. Washington

说明:2013年7月19日人类达成了一项行星际创举,在一天内从太阳系不同的二颗行星(最内围的水星及最外围的庞大环系气态土星)为地球拍照。在当时由绕行土星的卡西尼号太空船拍摄的上左图里,地球是土星环系下方的淡蓝小光点。于同一天,地球各地的人们也各自拍下了许多土星影像。上右影像,则是由当时绕行水星的信使号所拍摄的,其中地球及月亮系统漂浮在黝黑的太空里。信使号拍摄的这张影像,是它寻找预期极为昏暗的水星天然小卫星工作的一部分。在信使号拍摄的影像里,左侧的地球和右侧的月亮,因为反射阳光,故极为明亮而过度曝光。不会再返回地球的卡西尼号和信使号,已先后从探索太阳系的任务除役。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2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MEDUSA_NEBULA_FINAL_BRS_SIGNED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2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22 日

蛇妖星云
影像提供与版权: Bruno Rota Sargi

说明: 形如纠结长蛇的辉光云气,为这团星云博得蛇妖星云的称号。亦名为Abell21的蛇妖星云,是一团1,500光年远、位于双子座方向的老行星状星云。而就如同名的神话人物一样,这团星云也经历过剧烈的变形。行星状星云是太阳这类小质量恒星演化的最后阶段,它们由红巨星变成炽热白矮星的过程中,会抛出外层气壳。而其炽热中心星的紫外辐射,则驱动星云发出辉光。不过,蛇妖星云历经剧变的中心星,其实是位在眉月亮区中心附近那颗较暗的恒星。在这幅望远镜深空影像里,可清楚见到向明亮眉月区右下方伸展的暗淡云气丝。蛇妖星云的宽度估计在4光年以上。(MedusaNebula 蛇妖星云、梅杜莎星云)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1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LDN1105ElephantTrunk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1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21 日

仙王座的象鼻星云
影像提供: 影像提供与版权: Giorgio Ferrari

说明: 形状神似宇宙版“原来如此故事”图示的象鼻星云,位在高又远的仙王座之内,蜿蜒穿过由发射星云和年轻星团所构成的IC1396复合体。不过,这道亦称为vdB142的宇宙版象鼻,长度超过20光年。这幅细致的望远镜影像,则呈现了明亮的后掠云脊、团状的低温星际尘埃及云气。这些黝黑的须状云,其内除了有造星材料之外,也遮住深藏在不透光尘埃里的原恒星。将近3千光年远、相对昏暗的IC1396复合体,在天空绵延了宽度超过5度的大片区域。这幅影像,其视野的宽度为1度(约2个满月)。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9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ParallelClouds_Beletsky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9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19 日

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上空的波状层积云
影像提供与版权: Yuri Beletsky(CarnegieLas Campanas Observatory,TWAN);h/t: Alice
Allen

说明:这些云发生了什么事?这些既长又薄的云看似指向山顶,而那里或许座落著世界著名的天文台,但这个陈述只有部分是真的。关于云的部分,这些云是地球低层大气中,周期性波状气流偶然产生的现象。波状层积云是糙面云的一种,形成于空气够冷足以凝结出不透光水滴的波峰处。它们之所以看似会聚在山顶上方,则是全景广角效应所造成的幻觉。在地面的那座山顶上,的确是有一座世界闻名的天文台,它是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卡内基科学院之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影像中所见的2个望远镜圆顶,为6.5米口径的麦哲伦望远镜。这片意外出现的景观,是在今年9月底由一位反应迅速的摄影者用手机拍下的。(undulatusclouds 波状层积云;asperitas clouds 糙面云)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8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BokMan_Loro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8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18 日

小精灵星云的恒星与尘埃云
影像提供与版权: Malcolm Loro

说明:诞生于致密暗分子云内的恒星,经常会创造出庞大且形状复杂的尘埃雕塑。恒星用以雕出它们细致作品的工具,则是高能星光及高速的恒星风。它们所产生的热,会蒸发孕育它们的暗分子云之尘埃,并吹散周围的氢气并激发它们发出泛红辉光。在上面这幅影像中,位在发射星云NGC281里、周围环拱著复杂星际尘埃结构、编录号为IC 1590的疏散星团,几乎已完成它的工作。因其整体的外观,NGC 281亦有小精灵星云(Pac-man)的暱称。影像左上角的尘埃云之分类为包克云球,而它未来可能会发生重力塌缩形成恒星。小精灵星云位在仙后座方向,离我们约10,000光年远。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7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17 日

LDN 1471:恒星风造就的空穴
影像提供: Hubble,NASA,ESA;影像处理与授权: Judy Schmidt

说明: 这个奇特的抛物线状结构是怎么产生的?这个名为LDN1471的明亮空穴,是由位在抛物线结构顶点的明亮形成中恒星所产生的。这颗原恒星正发生恒星物质外泛,而外泛物质冲撞周围隶属于英仙分子云的物质,激发它们生辉。不过,因为受到黝黑尘埃的遮掩,我们只能见到半边的空穴。而抛物线状结构,则是受到恒星风吹拂的空穴,随著时间推移逐渐扩大所造成的。在原恒星的二侧,还可见到赫比格-哈罗天体,另一种外泛物质和周围物质交互作用的产物。至于穴墙的分层结构是怎么形成的,目前仍然不明。这幅主题影像是由美国航太总署和欧洲航天局的哈伯太空望远镜所拍摄,而这个天体(LDN1471)最早是由史匹哲太空望远镜侦测到的。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7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LDN1471_HubbleSchmidt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6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PIA20727PlutoNight1024c.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6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16 日

冥王星的夜晚
影像提供:NASA,Johns Hopkins Univ./APL,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说明: 这片阴影笼罩的景观呈现了冥王星的夜面。在这个令人惊叹的太空视角里,太阳位于这颗昏暗遥远矮行星的后方约49亿公里(4.5光时)之处。它是由已然远去的新视野号摄于2015年7月,拍照时,这部太空船离冥王星21,000公里,大约在最近距离通过后的19分钟。影像除了记录这颗以剪影之姿现身的凯伯带天体之外,也呈现了冥王星稀薄但有意外复杂分层的朦胧大气。影像顶缘附近的蛾眉暮光原野,有位于冥王星南方、正式名称为史泼尼克平原的氮冰原及诺盖山脉的水冰嵯峨山峰。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5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KF-ApAn48-7133-4_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5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15 日

阿波罗12号与测量者3号
影像提供:NASA,Apollo12,Alan Bean -立体影像版权:Kevin Frank

说明: 戴上你的红/蓝眼镜,来欣赏这张摄于月表风暴洋的影像。这幅3D影像,呈现了1969年11月当时正在造访测量者3号太空船的阿波罗12号太空人康雷。而在2年半前的1967年4月,测量者3号降落在一个小撞击坑的边坡上。在远方撞击坑墙的后方,可见到阿波罗12号的无畏号登月舱,它降落的位置离测量者太空船不到200公尺,对月表漫步来说,算是很轻松的步行距离。这幅影像是由2张摄于月表的影像(AS12-48-7133, AS12-48-7134)组合而成的。这二幅仅有微小视角差异的影像,与人类双眼所见相近。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4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14 日

IC 348 与巴纳德3
影像提供与版权: Ashraf Abu Sara

说明: 亮星御夫座卷舌五(OmicronPersei)附近的一大片云气,是此次宇宙天体对比研究的主题。在这幅望远镜影像里,这片色彩缤纷的尘埃、气体和恒星复合体,位于离地球约1000光年的英仙分子云之边缘,约莫横跨了3度的天区。位于视野中左方的卷舌五,周围环拱著尘埃反射星光的泛蓝晕光。紧贴在它下方的,是韦伯太空望远镜最近探索过的年轻星团IC348。影像右上角以氢气泛红辉光为衬底的剪影状天体,则是黝黑不透光的星际尘埃云巴纳德3。想当然耳,这些宇宙尘埃也会遮掩刚诞生的恒星和年轻的原恒星,让光学望远镜难以见到它们。依英仙座分子云所在的距离来换算,这片视野宽约50光年。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4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IC348_B3_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2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12 日

NGC 6888: 眉月星云
影像提供与版权: Team ARO

说明:眉月星云是如何形成的?位于这幅主题影像中心处、形似破裂太空巨蛹的眉月星云,是由其中心的亮星所产生的。最可信的起源假说认为,眉月星云大约在25万年前开始成形。当时,其中心的大质量恒星已经演化成沃夫–瑞叶型恒星(WR136),并以强烈恒星风的方式抛弃其外层,大约每1万年就释出相当于1个太阳的质量。它的恒星风推挤先前演化阶段留下的气体,把它们压缩成一个个复杂的壳层,并激发它们发光。眉月星云(NGC6888)位于天鹅 座方向约4,700光年远处。在接下来的一百万年内,恒星WR 136或许会发生超新星爆炸。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2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Ngc6888Hoo_Aro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1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11 日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不寻常的彗尾
影像提供与处理: Bray Falls

说明: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彗尾的不寻常暗色条纹是怎么来的?在今年10月中旬拍摄的此明亮彗星之部分影像里,不仅记录了它令人印象深刻的颀长彗尾及细薄的反彗尾,还意外显示它的彗尾里有道暗色条纹。这条道暗色条纹的成因,目前不明而且难有定论。可能的成因包括:突然出现一股暗色的尘埃羽流,明亮彗尾的不同区域发生异常的重叠,彗发致密区投射的影子,或者是太阳风对小尘埃颗粒的外推压力降低等。这条暗色条纹,也清楚的出现在这幅10月14日摄于美国德州的主题影像里。如果你拍下可清楚显示这道暗色条纹的彗星照片,并有意为未来的分析提供助力,请寄送给每日天文图(APOD)。目前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已在返回太阳系外围的途中,而且其亮度已大幅降低。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1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CometDarkTail_Falls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0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marsglobe_viking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0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10 日

水手峡谷: 火星的大峡谷
影像提供: NASA,USGS, Viking Project

说明:太阳系最大的峡谷,在火星的表面划出一道宽深的凹痕。名为水手峡谷的这个雄伟裂谷,绵延的长度超过3,000公里,最宽处有600公里,并往下刨了约8公里深。相较之下,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长约只有800公里、宽30公里、深1.8公里。水手峡谷的成因目前仍不明,但最广为接受的假说认为:远在数十亿年前火星冷却时,一道小裂缝后来演变成现今的峡谷。科学家已在此峡谷中,辨认出数种地质演化过程。上面这张拼嵌主题影像,是由100多张1970年代海盗号轨道船所拍的火星照片组合而成。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9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9 日

海王星的夜晚
影像提供与版权:Voyager 2,NASA

说明:在地球的夜空中,冰寒的巨行星海王星是个很昏暗的天体。它与太阳的间距要比地球的日距大约30倍,需要动用望远镜才得以一窥这颗昏暗遥远行星的面貌。然而,像这样戏剧性的海王星夜晚,却是地球附近的望远镜无法见到的景观。从太阳系内围看出去,地面望远镜只能看到海王星的白昼面。事实上,这幅呈现海王星夜晚、有纤薄蛾眉相大卫星海卫一同框的影像,拍摄者为航行者2号太空船。航行者2号于1977年从地球发射启程,并于1989年近距离掠过这颗太阳系最外围的行星。当这艘无人太空船持续航向星际空间时,回眸眺望了海王星。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9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neptunetriton_voyager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7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7 日

双鱼座的壳状星系
影像提供与版权:George Williams

说明: 这片壮观星系际景观的主角是Arp 227,一个由1966年《奇特星系图集》所收录的特殊星系系统。Arp227位于双鱼座的边界内,是由2个距离我们约1亿光年远的大星系所组成,它们分别为影像中左上方的壳状星系NGC 474及其邻近的泛蓝螺旋星系NGC470。NGC 474 显而易见的壳层和恒星流,很可能是10多亿年前与另一个较小星系接近时,吸积了这个小星系后所产生的。这幅深空影像右下方的大星系NGC467,周围看似也环拱著壳层和恒星流,显示它亦是一个星系合并系统。视野里,还可见到散布在各处的吸晴背景星系,以及近在银河系内的前景带芒恒星。这片望远镜视野宽约25角分,等同于涵盖了略小于1/2度的天空。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7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NGC474_S1_Crop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6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CometA3Dolomites_Masi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6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6 日

多罗迈山脉上空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影像提供与版权: Alessandra Masi

说明: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在返回太阳系外围的途中。这颗庞大的脏雪球,在运行到太阳附近的时,表现非常精彩,让地球上的人们,在今年10月期间,拍下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这幅摄于10月中旬的主题影像,呈现了此彗星的视觉特征,亦即它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彗尾。这张影像捕捉到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C/2023A3),指离太阳、向上方伸展的颀长的尘尾和离子尾,以及坠在彗星后方,由较重的尘埃微粒组成的、几乎朝下直指落日的鲜明反彗尾。影像前景则是义大利的Tai diCadore村,其后方有高耸的多罗迈山脉。另一颗彗星C/2024 S1 (ATLAS),曾被视为或许亮度会堪与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媲美的新彗星,不过,它上星期在接近太阳时崩解了。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5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5 日

复活岛上空的银河
影像提供与版权: Josh Dury

说明:为何在复活节岛上建造石像呢?没人能说个准。稍可确定的是,该岛上有900多座称为摩艾(moai)的巨大石像。这些摩艾的平均高度是人身高的2倍以上,重量更是人体重的200倍以上。一般认为这些独特的石像大约完成于600年前,并以该地充满活力古文明的领袖或备受尊崇的祖先为范本。复活节岛(拉帕努伊)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告为世界文化遗产。上面这幅摄于上个月的影像,呈现了位于银河系中央盘面下方的数座摩艾。至今,仍持续会发现先前未知的摩艾石像。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5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IslandMoai_Dury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4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4 日

M42:猎户大星云
影像提供与版权: Fényes Lóránd

说明:猎户大星云是个庞大邻近的恒星诞生区,而它或许是所有天文星云中声名最著者。在此星云里,环拱在炽热年轻恒星周围的辉光气体,全都座落在一团距离我们只有1,500光年远、极为广袤的星际分子云之边缘。在这幅用配色突显氧和氢辐射的深空主题影像里,丝状和层状的尘埃及云气格外的醒目。猎户大星云位于轻易可辨的北天著名猎户腰带三星附近,是个肉眼可见的天体。在猎户大星云里,除了有名为四边形星团的明亮疏散星团之外,还有许多恒星形成区。而这些恒星形成区,则拥有大量的氢气、炽热年轻恒星、原行星盘以及高速喷出物质的恒星喷流。亦名为M42的猎户大星云,大小约为40光年,和太阳位在同一条银河系螺旋臂上。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4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Orion_Lorand_1992.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3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3 日

木星的深渊
影像提供与版权: 影像提供: NASA, Juno, SwRI, MSSS; 影像处理与授权: Gerald Eichstädt &
Sean Doran

说明: 木星表面的那个黑斑是什么?没人能给个明确的答案。美国航太总署的无人太空船朱诺号先前掠过木星时,拍到一团不寻常暂称为深渊的暗云。其周围的云层结构证实,这个深渊是一个涡漩的中心。因为木星大气的暗色结构,通常比淡色结构更深入木星,因此这个深渊看来像是个很深的洞,只是在没有更多的证据之前,这种说法只能算是臆测。这个深渊周围环绕著各式各样的蜿蜒云朵和涡旋状的风暴系统,有些则是以淡色高层云封顶。这幅主题影像,摄于2019年朱诺号大约以15,000公里高度通过木星云顶之时。大约再过3星期,朱诺号会再次近距离通过木星附近。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3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JupiterAbyss_JunoEichstadt_108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2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2 日

土星的夜晚
影像提供:NASA,JPL-Caltech, Space Science Institute,Mindaugas Macijauskas

说明:土星是地球夜空中很明亮的天体。透过望远镜可以清楚见到它的身影和美丽的环系,因此它常成为星空派对的主角。然而,这些位于地球附近的望远镜,只能为我们带来土星的白昼面,像这幅迷人的影像所呈现的土星环系和夜晚,则是比外行星更贴近太阳的望远镜见不到的景观。这张记录土星美丽蛾眉日耀区和投射在庞大复杂环系上的暗影之影像,是由卡西尼号太空船所拍摄的。来自地球的卡西尼号无人太空船,长达13年以土星轨道为家,然后在2017年9月15日,接获指令跃入这颗气态巨行星的大气。这幅壮丽的拼接影像,组合自卡西尼号最后舍身告别的前二天,由太空船上的广角相机所拍摄的多张照片。土星的夜晚景观将不复再现,除非未来又有来自地球的太空船到访。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2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LastRingPortrait_Cassini_108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1 Nov,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1/NGC6744_V2_8_sm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01 Nov, 12:35


2024 年 11 月 1 日

螺旋星系NGC 6744
影像提供与版权: John Hayes

说明: 美丽的螺旋星系NGC6744,宽度将近有175,000光年,比我们的银河系大。然而在小望远镜里,这个位于南天孔雀座方向约3千万光年远处的庞大星系,只是一个暗淡弥漫的天体。在这幅涵盖了约一个满月宽度天空,极为细致的深空望远镜星系影像里,沿我们的视线方向看出去,这个邻近宇宙岛的盘面几乎是正向著我们。影像中,这个星系庞大泛黄的长棒形核心,散发著大量年老低温恒星所发出的星光。在星系核外头的宏伟螺旋臂上,则散布著年轻的蓝色星团和粉红的恒星形成区。在影像的右下角,它的一道颀长螺旋臂,扫过一个较小伴星系NGC6744A的前方。NGC 6744的这个星系伙伴,其外观酷似银河系的伴星系─大麦哲伦星系。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31 Oct, 12:35


2024 年 10 月 31 日

参宿七与女巫头星云
影像提供与版权: Simone Curzi

说明: 在星光的照耀下,这付怪异的脸谱在夜空中荧荧生辉,而它扭曲如钩的轮廓,为它博得女巫头星云的暱称。在这幅迷人的望远镜影像里,女巫则看似紧盯著猎户座明亮的超巨星参宿七。 正式编录号为IC2118、跨幅超过50光年的的女巫头星云,是一团正在反射参宿七星光的星际尘埃云。而女巫头星云和参宿七周围尘埃的泛蓝色泽,除了是受到参宿七强烈泛蓝星光的直接照耀之外,还有部分源自尘埃微粒散射蓝光的效率高于散射红光。相同的物理过程,也造就了地球白画的蓝天,只不过在地球上,造成散射的粒子是地球大气里的氮和氧分子。参宿七、女巫头星云和它们周围的云气和尘埃,距离我们约800光年远。今晚,你或许会在居家附近看到巫婆,祝你有个安全且快乐的万圣节!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31 Oct,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0/Strega_apod_1024r.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9 Oct,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0/NGC602_Webb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9 Oct, 12:35


2024 年 10 月 29 日

韦伯影像:NGC 602里的恒星与云气柱
影像提供: ESA/Webb, NASA & CSA, P. Zeidler, E. Sabbi, A. Nota, M. Zamani
(ESA/Webb)

说明:这些恒星正在摧毁云气柱。更具体的说,影像中心的新诞生恒星发出高能量的星光,不停的蒸发周围云气柱的气体和尘埃。在此同时,云气柱仍在努力形成新恒星。而这一切的活动,都发生在星团NGC602里,如这幅由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多重红外光波段新影像所示。作为比较之用的轮换影像,则是先前哈伯太空望远镜在可见光波段拍摄的星团NGC 602。NGC602位在小麦哲伦星系(SMC)的边缘,而此星系是我们银河系的小型伴星系。依据SMC的估计距离来换算,此影像的跨幅约为200光年。在这影像的边缘附近,还可见到各式各样、距离至少有数亿光年远的迷人背景星系。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8 Oct, 12:35


2024 年 10 月 28 日

STEVE:法国上空形如跨天长河的光弧
影像提供与版权: Louis LEROUX-GÉRÉ

说明:有时候,河流状的高温气体会在头顶泛流。在上面这个例证里,这道气流造就了一例弧状的增速导致的突发性热辐射(STEVE),并散发出明亮的红、白和粉红辉光。STEVE形成机制的细节目前仍是研究的题材,但最新的证据显示,辉光的源头是地球大气在距离地表一百公里以上的电离层里快速流动的高温离子。不过,宽广的暗红辉光虽然可能与流动的STEVE有关,但也不排除是稳定极光红弧(SAR),另一种与热相关的较常见辉光。这幅宽视野的数位组合主题影像,是在本月稍早摄于法国的蛋白石海岸(Côted'Opale),而拍照的当时STEVE光弧几乎悬在头顶。虽然这片光影只持续了数分钟,但对于这位反应迅速的天文摄影者来说,时间已足够让自己入镜;你能找到他吗?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8 Oct,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0/SteveFrance_leroux_108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7 Oct, 12:35


2024 年 10 月 27 日

LDN 43:蝙蝠星云
影像提供与版权: Mark Hanson and Mike Selby;撰稿: Michelle Thaller (NASA's GSFC)

说明: 银河系最惊悚的星云是那个?暗星云LDN43会是个有力的候选者,因为它形似万圣节夜在恒星之间飞舞的庞大宇宙级蝙蝠。这团位在蛇夫座方向约1400光年远处的分子云,其密度高到能遮挡背景恒星的星光,以及邻近反射星云LBN7云气丝所反射的星光。不过,这道长达12光年的气体与尘埃丝,并非是死亡使者,反而是个创生的恒星形成区。这只蝙蝠之所以会散发怪异的辉光,其实受到内部刚有年轻恒星诞生的致密气体结之照耀。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7 Oct,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0/LDN43_SelbyHanson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6 Oct, 12:35


2024 年 10 月 26 日

仙后座的魅影
影像提供与版权: Christophe Vergnes,Hervé Laur

说明: 这些轮廓明亮带著流动形状的天体,形似宇宙级的幽灵。在这幅远眺仙后座的望远镜影像里,色彩缤纷星空的主角是向后拉伸、形如彗星的星云IC59(左)和 IC 63。距离地球约600光年的这些星云,虽然并非真正的幽灵,但在炽热亮星“策”(GammaCas)高能星光的照射下,正在缓缓的消失之中。“策”位于视野的右上缘外头,离这些星云只有3至4光年远。距离“策”较近的IC63,最主要的辐射,是氢原子受到这颗恒星的紫外光电离后,重新与电子复合时所发出的红光。而距离“策”稍远的IC59,则发出较少量的氢α红光,但拥有较多因为尘埃反射星光的特征泛蓝辐射。这幅影像视野的跨度超过1度,以这些星际魅影所在的距离来换算,跨幅约为10光年。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6 Oct,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0/IC63_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5 Oct,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0/NGC6752_DiFusco1024.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5 Oct, 12:35


2024 年 10 月 25 日

球状星团NGC 6752
影像提供与版权: Massimo Di Fusco,Aygen Erkaslan

说明: 漫游于银河系银晕里的球状星团NGC 6752,位在南天的孔雀座方向约13,000光年远处。 高龄超过100亿年的NGC 6752,是继半人马座奥米茄星团、杜鹃座47和M22之后,地球夜空中第四亮的球状星团。在NGC 6752里,10多万颗成员星拥挤在约100光年的球形空间里。NGC6752的望远镜观测发现,球团核心有相当大比例的恒星是多星系统。此外,也找到一些蓝掉队星(离散星),而这类恒星的质量太大,也太年轻,按理说不应出现在这个恒星年龄至少要比太阳大2倍以上的星团里。目前认为这些蓝掉队星,是在星团核心的高恒星密度环境里,经由合并与碰撞所形成的。这张清晰的彩色组合影像,也呈现了这个星团泛黄的古老红巨星。(附注:星团内约8点钟方向的带芒泛蓝天体,是位于NGC6752视线方向的前景恒星。)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2 Oct, 12:35


2024 年 10 月 22 日

M16:创生之柱
影像提供: NASA,ESA, CSA, STScI; 影像处理: Diego Pisano

说明:这些黝黑的柱体虽然看起来支离破碎,但它们正在形成恒星。这幅整合哈伯太空望远镜可见光及韦伯太空镜红外光数据的老鹰星云影像,突显了许多从分子氢气与尘埃柱曝露出来,名为“蒸发中气态云球(EGGs;星蛋)"的天体。这些长度约数光年的庞大柱体,其密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内部的气体发生重力塌缩形成新的恒星。而在每根柱体的顶端,年轻亮星发出强烈的辐射,把云气柱内较低密度的物质蒸发掉,留下了许多内有致密星蛋的恒星育婴室。老鹰星云及它内部的疏散星团M16,距离地球约有7,000光年远。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2 Oct,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0/M16_HubbleWebbPisano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1 Oct,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0/CometA3_Fulda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1 Oct, 12:35


2024 年 10 月 21 日

加州上空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影像提供与版权: Brian Fulda

说明: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彗尾,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在这幅摄于上星期最佳观赏期间的影像里,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C/2023 A3)悬在美国加州东部的内华达山脉上空。当时这颗彗星不仅曳著明亮的彗尾,还拥有一道指向几乎相反的鲜明反彗尾。而在右方视野的远处,还可以看到球状星团M5。当这颗彗星往太阳靠时,人们不确定这团正在崩解的冰山,是否会在强烈的阳光下彻底解体。然而,事实证明这颗彗星幸存了下来,而且亮度比夜空中任何的恒星都要高(视星等为-4.9),不过很遗憾的是,它几乎位于太阳的前方,一般观测者很难找到它。至于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是否会获得2024年大彗星的称号,部分取决于接下来2星期内,接踵而来的彗星C/2024 S1 (ATLAS)之表现有多么令人惊艳。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0 Oct, 12:35


2024 年 10 月 20 日

模拟宇宙里的暗物质
图示提供与版权: Tom Abel & Ralf Kaehler (KIPAC, SLAC), AMNH

说明:我们的宇宙在闹鬼吗?因为,在这张暗物质图里看似如此。不可见暗物质产生的重力,是星系自转为何如此高速、星系绕星系团公转为何如此快速、重力透镜折光的能力为何这么强、及可见物质在近域宇宙和宇宙微波背景上为何如此分布,最广为接受的解释。上面这幅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海登天文馆提供的主题图示,突显了在某种暗物质宇宙里,无所不在的暗物质如何影响我们的宇宙。在这张细致的电脑模拟图里,无处不在的复杂丝缕状黝黑暗物质,像蜘蛛网般穿梭在宇宙里,其中橘色的斑块,是我们熟悉但相对少见的重子物质。这类的电脑模拟,在统计上和天文观测相当接近。但最让我们惊愕的是,尽管暗物质极为怪异,而且其形式不明,不过在我们的认知里,已经不再是宇宙中最奇怪的了。这个头衔得让给暗能量,一种目前看似主宰整个宇宙扩张,分布也较均匀的排斥性重力源。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20 Oct,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0/DarkMatter_KipacAmnh_96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9 Oct, 12:35


2024 年 10 月 19 日

离我们远去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影像提供与版权: Xingyang Cai

说明: 这六块图板呈现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C/2023A3),在过去一星期中逐渐离地球远去的身影。所有图板都使用相同的相机和镜头,摄于标示的日期及地球美国加州的特定地点。最右边的图板摄于10月12日,当时来自遥远欧特云的这颗彗星,位于距离地球约7,000万公里(约4光分钟)远的近地点附近。当时尽管彗星很靠近地平线及落日,但它的明亮彗发和长长的尘尾依然清晰可见。接下来的这些晚上,随著彗星逐渐远离,彗星在日落后的西方天空中,也逐步往北往黄道面上方攀升,进入更幽暗的夜空,而其亮度也开始下降。大约在10月14日,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穿过地球的轨道面,并曳著一道往西方地平线伸展的鲜明反彗尾。在10月17日(最左图板),日落后高悬在天空中的这颗彗星,距离地球约有7,700万公里,而亮度已大幅衰减。在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努力成为2024年大彗星的过程中,希望你有幸亲眼目睹了的它的风采。这颗彗星的轨道周期起初估计为8万年,但事实上,它可能一去不回。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9 Oct,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0/C2023A3-in-the-past-6-days_110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8 Oct, 12:35


2024 年 10 月 18 日

接近全貌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影像提供与版权: Adam Block

说明: 在10月14日那天,要拍到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C/2023A3)的全貌,是相当困难的工作。然而,这幅摄于彗星最接近地球后的夜空影像,几乎达成此一目标。这幅从亚利桑那州土桑市的盖茨隘口西眺的影像,是由2张望远镜头照片组合而成,视野从上到下约莫涵盖了26度的夜空。在拍照的那晚,观看彗星的人们甚至能够认出球状星团M5,以及从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明亮彗发住上伸展的泛白颀长尘尾旁的昏暗周期彗星13P( 奥伯斯)。由于地球此时也恰好穿过彗星的轨道面,从此一视角,见到了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带著明显的反彗尾。反彗尾则是来自先前释放出的、散落在彗星轨道上往太阳后方分布的尘埃,而在这张影像中,它是从明亮彗发向崎岖西方地平线伸展的细长针状结构。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8 Oct,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0/a3_20241014_s1200.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7 Oct, 12:35


2024 年 10 月 17 日

欧罗巴快船与彗星
影像提供与版权: Ben Cooper(Launch Photography)

说明: 美国航太总署的欧罗巴快船(EuropaClipper),现在正朝著地球外的海洋世界前进。这张摄于甘迺迪航空中心的照片,拍照的10月14日是此项任务成功发射的前一天。影像里,这艘大型太空船,已安装在猎鹰号重载火箭的整流罩内。欧罗巴快船的行星际旅程,将首先前往火星,然后再返回地球,并透过重力协航调整轨道前往木星,预计在2030年4月入轨木星。一旦进入木星轨道,这艘太空船将飞越木卫二49次,探索这颗拥有全球性地下海洋、或许具备有支持生命发展条件的木星卫星。在这幅影像的背景中,与泛光灯光中的火箭一起入镜的是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这是它在最接近地球后一天左右的身影。这颗来自遥远欧特云的肉眼可见彗星,目前是傍晚天空中的宠儿。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7 Oct,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0/EuropaComet_cooper3.jpg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6 Oct, 12:35


2024 年 10 月 16 日

纽西兰上空的绚烂极光
影像提供与版权: Tristian McDonald

说明: 有时候,夜空充满惊喜。以上星期纽西兰南岛的林迪斯隘口的夜空为例,通常满布恒星的宁静夜空,忽然变得非常动态而色彩也很缤纷。夜空在很短的期间,相继出现了泛红的极光、泛绿的「栅栏」极光、红色的稳定极光红弧(SAR)、STEVE、一颗流星和月亮。它们的亮度,甚至盖过我们银河系的中心及它的2个伴星系:大麦哲伦星系(LMC)和小麦哲伦星系(SMC)。这些突然出现的景象,被摄影者在5分钟期间用28张照片记录下来,并据以建构出这张全景图。在上星期,极光照亮了许多地方的夜空,因为太阳释出的日冕物质抛射,把大量的粒子喷向地球,为离地球两极颇远的低纬度地区天空带来了绚丽的极光。对更广阔的地区来说,本月的夜空还有其他惊喜,因为除了极光之外,还可看到彗星。

NASA每日天文图片 APOD

16 Oct, 12:35


http://sprite.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2410/AuroraNz_McDonald_108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