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漫谈 @what_to_read_today Channel on Telegram

随机漫谈

@what_to_read_today


读有所记,思有所痕 | 订阅每月书单:https://quail.ink/rambling | 友情频道: @weiyexing | 博客: weiyexing.win

随机漫谈 (Chinese)

随机漫谈是一个充满着阅读乐趣与智慧碰撞的Telegram频道。在这里,您可以分享着读书的快乐,感受到文字带来的力量。随机漫谈的口号是“读有所记,思有所痕”,每月更新书单,为您推荐优质的阅读材料。通过订阅随机漫谈,您将不仅仅是在阅读,更是在与知识、智慧和思想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频道中还有友情频道@weiyexing与博客weiyexing.win,为您提供更多优质的阅读资源和知识分享。无论您是爱好阅读的文学爱好者,还是热衷于知识交流的思想家,随机漫谈都能满足您的需求。加入我们,让阅读成为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启迪您的心灵,丰富您的智慧!

随机漫谈

20 Nov, 15:28


194/N #莫言

我手上主要用的电子墨水屏有两台,一台是 kindle oasis 2,一台是 boox poke 3,最近的通勤路上,频繁使用前者。

我发现 kindle 除了显示效果更好外,划线也是最出众的,甚至好于手机上的微信读书。我的理由是,它可以在划线的时候辅助划好整句,这很重要,尤其是在墨水屏上。相反,微信读书做得不好的地方在于,需要拖动拨杆到句末,而这是一件比较难受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热门的划线,经常在句末多个标点或少个标点,我这种强迫症是接受不了的。

近期在读莫言的《檀香刑》,我从中学听到他获得诺贝尔奖就想读了,但因为书名取得太过低俗而放弃(指的是《丰乳肥臀》),《檀香刑》是我翻开的第一本。这种因第一印象而错失的好书不少,比如,我挺晚才读到了影响我好多年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早年不读的原因也很简单,觉得「比尔盖茨」有什么了不起的。

《檀香刑》开篇几章,句子轻快上口,我觉得他很有才,像读相声,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天津人。但读着读着,似乎就泄了气,语言啰里八嗦,也没有那么朗朗上口了。继续读读吧。

随机漫谈

16 Nov, 15:00


193/N #文革

读罢《文化大革命:人民的历史,1962-1976》。

文革的初衷是挑拨一派人与另一派人作斗争,但后续的发展却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激起了人民的反感,蓬勃的地下黑市实际上推翻了国家计划经济,毫无休止的斗争和思想改造,引发广泛不满,使得党的意识形态空洞化,最终将国家推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书中的一句概括很贴切——埋葬了毛泽东主义。

读过的许多文革相关的回忆录,不少都提到了一个相似的情景,当收音机传来毛泽东逝世的消息时,身边人都很平静,与几个月前去世的周恩来完全不同,人们普遍没有表现出悲恸,反而是长舒一口气,有些人偷偷关起门来开了收藏多年的酒——即使隔天依然表现出悲痛地去参加公开的追悼会。

做实事与折腾人,大家都是会记在心上,即使平常不表现出来。

随机漫谈

01 Nov, 13:48


# 读记|二〇二四・十:韩江、李光耀、冯客等

你死后,我没能为你举行葬礼,我的人生成了一场葬礼

👉 https://quail.ink/rambling/p/read-202410

随机漫谈

01 Nov, 10:35


191/N #吐槽

吐槽下部分国产车(防杠:家里也有国产车),部分品牌最大的问题就是赚快钱,不考虑品牌长期价值,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出个子品牌赚一波钱,然后换个继续赚。什么样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企业。恶性循环。

真的就把大几十万的车子,变成手机一样的快消品,简直是乱来。

赚快钱最大的问题,就是质量、维护不是最高优先级,现阶段能卖出去,就是好事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售后混乱,后续维修买个东西,修理厂找配件都直摇头。你说咋办?车厂:不好意思,钱我已经赚了,自个儿想办法吧。

你把它当宝,它把你当草。借用那句调侃:国产车需要鼓励,才能成长,你不买,他不买,难道让我买?

随机漫谈

31 Oct, 14:21


190/N #谬误 #心理学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是一本常见的思维谬误清单,tk 教主推荐,我看了之后觉得还不错,虽然浅显,但生活中很容易陷入一些谬误,有这样的一个清单,时常提醒自己也不错,尤其是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有类似的索引,可以辅助自己更好决策。

促使我读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前段时间和同事在讨论一个数据时,对方说我们陷入了某种思维偏差,经过提醒之后我也意识到了。有意思的是,书中提到了类似的偏差,甚至所举的例子也很相似。

完全地避免思维偏差是奢侈的,这意味着需要花费大量的脑力去思考,就像卡尼曼提出的快思考和慢思考。大部分的决策我们只需要快思考,但重要决策还是多多注意,不要让自己陷入思维陷阱,也不要用思维陷阱去坑骗别人。自己的工作和决策息息相关,多读点这样的书,对自己和对他人都是好的。

随机漫谈

20 Oct, 13:23


188/N #解放

解放,这个词现在很少看到在用了,但在我小时候,那是经常会听到的词。

首先是长辈们经常会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奶奶说某块地「解放了」——意思是,那块地的主人暂时放开地的所属权,允许其他人进去找东西。比如,花生地在拔完花生后第二天,那家人捡得差不多了,那块地就解放了。于是,奶奶就会领着我,拿个小锄头,挎个篮子,去地里捡花生,小半天能翻出一篮子的花生。

为什么叫解放,想必是五六十年代传下来的观念和刻进骨子里的意识。作为孩子的我们,也在默默受着影响。小时候没啥玩的,夏天的时候会玩一个游戏,找一种叫 bei'ma(方言发音)的植物种子,这种种子头部呈椭圆形,硬壳包裹,适合拿来头对头对抗,脆的一方会被怼烂。

为了寻找无敌种子,我们就到处找这样的植物,先找到的人对这块地就有所属权,在说「解放」前,其他人不能去找,只能围在旁边摩拳擦掌。待那个人翻找几圈后,确认自己找完并宣告「解放」,其他人就一拥而上,往往还能在地下找到一些。

有一次,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找到一颗最强种子,花纹像虎纹一样漂亮,尤其是怼完无数的对手后,对方种子里的油脂一层层涂在上面,亮得反光。这颗最强种子在打遍天下无敌手后,第二年从抽屉里翻出来挑战新王,被怼得稀烂。

随机漫谈

20 Oct, 10:15


187/N #历史 #冯客

冯客,荷兰学者,香港大学人文学科教授,教授中国近代史。他写了个人民三部曲:《毛泽东的大饥荒:1958-1962年的中国浩劫史》、《解放的悲剧:中国革命史1945-1957》、《文化大革命:人民的历史,1962-1976》。 第一部帮他获得了最负盛名的非小说奖项之一的塞缪尔·约翰逊奖

所谓,读史,读新不读旧。新出版的历史书籍,因为有更多的资料和档案,可信度会更高一些。虽然对这段历史已经比较熟悉,但还是很感兴趣,近段时间一直在翻他的书。按照时间线,第一部应该是《解放的悲剧:中国革命史1945-1957》。

以前看视频,偶尔会看到这样的描述「共和国长子」,后来才知道指的是最早解放的东北(一说指的是辽宁)。东北的大城市长春,当年是怎么解放的呢?林彪围困长春五个月,下令将长春围成一座死城。长春城外,每五十米设一个岗哨,以阻止饥民出城逃荒。至少有十六万人在围城期间死于饥饿与疾病。

一名解放军的部队作家张正隆在其书中写道:「长春和广岛,死亡人数大致相等。广岛用九秒钟。长春是五个月。」

这不就是解放的悲剧?

随机漫谈

18 Oct, 00:05


186/N #李光耀

李光耀习惯把国家人格化,并以此提出了许多通透的观点:

看俄罗斯:谁若是以为俄罗斯民族强盛不复,也许都不应该忘了这个民族即使在一个苟延残喘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下,仍然造就了一批批的核子和太空科学家、国际象棋大师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冠军。俄罗斯民族可不会像苏联官僚那样,甘于就此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看美国:欣赏他们凡事“可以为之”的态度,却同意那个时期英国统治集团的看法,认为美国人聪明却莽撞,拥有丰富的资源却不懂得善加利用。解决问题并非光有钱财就行。许多美国领导人总以为不同种族、宗教和语言之间千百年来存在的仇恨、敌对和冲突,有钱有财自然能够迎刃而解。

看中国民主化:中国 4000 多年的历史,是不同朝代的帝王更迭,间中历经无政府状态、外强侵占时期以及军阀和独裁者统治的历史。中国人可从来没有体验过一个以计算人头而非以砍断人头治国的政府。要蜕变发展成为代议制政府,总也该有个渐进的过程。

看毛泽东:毛泽东要擦去旧中国,描绘一幅新中国。然而毛泽东却试图在瓷砖上镶嵌着的旧中国画面上画画,雨水一来,毛所描绘的画面就会被冲走,镶嵌在瓷砖上的旧画面又会重新浮现。毛泽东只有一生一世的时间。

看日本:不论日本和亚洲的前景如何,日本人如果要推动经济现代化以及扮演联合国和平使者的角色,就必须先了结这个道歉的课题。

随机漫谈

17 Oct, 15:02


185/N #新加坡

新加坡是被迫独立的,独立后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国防——驻守的英军即将撤退,而新加坡则需要自建自卫队。李光耀主张建立较小规模的军队,同时发动全体国民作为后备军。通过高待遇以及外部留学,将最聪明的人培养成高级军官或者公务员。

刚独立时的新加坡的水源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可以说命脉控制在对方手中,因此,一旦出现什么冲突,对方就可以以此为要挟。好奇查了下现在情况如何,结果显示已经基本摆脱进口淡水,这块仅占 30%,其余:收集雨水 30%、海水淡化 30%,新生水(废水处理) 10%。

国家安全解决后,接下来重要的是发展经济。新加坡一开始吸引到的投资主要是香港、台湾的密集型产业,要想产业升级,就得引进美国的高科技企业,要吸引他们来,新加坡需要从政治环境、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展现诚意,例如精简审批程序等,在《我在深圳当市长》中看到不少新加坡的影子。

务实敏锐,重视教育,任人唯贤,新加坡的腾飞不是运气和巧合。

随机漫谈

13 Oct, 14:29


184/N #光州事件

继续读韩江,今天读了她另一本小说《少年来了》,这是一本以光州事件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光州事件可类比我国的六四事件),据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但其实,文学所呈现的往往比不上现实来得残忍。

摘录两句,我觉得可以直接体现本书的核心:

1. 在你死后,我没能为你举行葬礼,导致我的人生成了一场葬礼。
2. 那段经历就像是一场核灾,附着在骨头与肌肉里的放射性物质,存留在我们的体内数十年,并且让我们的染色体变形,将细胞变成癌症来攻击我们的性命,就算死掉或者火化后只剩下白骨,那些残留物也不会消失。

实际上,现在的韩国,已经可以为「他们」举行葬礼,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相关的影视、文化作品。羡慕韩国的创作环境。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出版个《学生来了》?

随机漫谈

12 Oct, 14:58


183/N #诺贝尔文学奖

追了下热点,看了《素食者》,2024 年诺贝尔文学奖韩江作品,获得 2016 年布克国际文学奖,大陆版本有删减,豆瓣热心网友已经帮整理出来了。

个人的阅读感受:不是很喜欢。我所理解的是,书中想要表达的大致是几个主题:女性存在价值、性别与权力的关系。如果看了前半部分,就把本书当做某些主义的武器,未免有些片面和操之过急。我之所以不喜欢,不在于它的隐喻,而是这种写作手法,以及整体的调性——一种用力过猛、刻意甚至病态的表达方式。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和许多韩国电影很像,可能,在相同的文化和环境下,艺术的表现形式都有相似性。他们习惯将现象赤裸裸地展现出来,用放大镜放大每一个细节,我就这样憋着气看完。

随机漫谈

01 Oct, 12:51


# 读记|二〇二四・九:历史教训、人工智能、新加坡等

不被维度所限制,不做偏见的奴隶

👉 https://quail.ink/rambling/p/read-202409

随机漫谈

22 Sep, 14:54


182/N #新加坡

近期读了李光耀的回忆录:《风雨独立路:李光耀回忆录(1923-1965)》。这是一本编年性质的回忆录,记录了他从出生,到求学,到从政,再到新加坡被动独立而担起大任的过程。

读完后,迫不及待地开始读下一册《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他是我比较敬佩的人,他的视野,他的务实,他的坦诚,都让我折服——搞政治的很少见像他这样坦诚的。

今天聊下其中一个章节「婚嫁大辩论」。李光耀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争议性话题:男性毕业生想要下一代像他们有所作为,就不该坚持娶教育程度和天资较低的女性。这个观点引起轩然大波。

后续他解释,因为当时男性普遍的「下娶」的观念,会逐渐导致新加坡人才不足,让国家面临困境——高教育程度的人的后代更有可能成为人才——他也在后续几年通过数据证实这一点。他的这一观点惹恼了许多人,导致次年大选获得了较少的投票。

虽然我也不认可他的这种带着歧视的偏见,但他在整个辩论过程中,坦诚公开自己的观点,同时将国家即将面临的人才困境摆出来给民众自己判断,期间也听取建议优化政策、有所退让,并采取引进外部人才等其他措施应对困境,这点还是比较务实的。

随机漫谈

07 Sep, 10:18


# 读记|二〇二四・八:单伟建、广西内战、逃港等

有时候,我更喜欢历史下具体的人

👉 https://quail.ink/rambling/p/read-202408

随机漫谈

25 Aug, 14:46


181/N #决策

说到懊悔,我发现很多人都有懊悔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比如懊悔当初选的大学、专业,懊悔选择的行业和工作……每次和朋友谈论往事,难免会相互惋惜。

但这些年来,我比较少谈论这点了,原因是我的心态有了些许转变。当谈及一件过去的让人懊悔的事情时,我往往代入的是当下的认识。用未来的情况,去判断过去的事情,自然是不妥当的。就好比买股票,肯定懊悔为啥五年前买的是 A 股而不是英伟达。

再拿我专业来说,我学的是化学,现在看来肯定是很傻的一个决定。但那个时候谁懂呢?身边没几个人可以提供参考,电脑都没几台,手上就一本厚厚的志愿填报参考书。我尽我可能,权衡了学校和专业,最终也上了第一志愿。

没错,尽最大可能,这就是那个时候我能做的最好决定了。我没有胡乱选择,也没有将自己的决定权交给别人,这才是最重要的。想清楚这点,很多事情就没有懊悔的必要了。

随机漫谈

25 Aug, 13:38


180/N #工作

如果你的工作依赖具体的工具,比如汽修工,当你离开了这些工具,你几乎没有办法开展工作,你的工作是有限的。

但如果你的工作是另一类,基于思考和决策,你的头脑就是你的工具,你除了在工作日工作,也可能在通勤时,洗澡时,甚至是半夜醒来时,你的工作似乎变得无限了。

越来越便捷的通讯工具,在帮助我们节省时间的同时,也在压缩我们的时间。我们对时间的掌控越弱,幸福感越低。

随机漫谈

20 Aug, 13:22


179/N #回忆录

单伟建上大学时,通过考试,有两个去美国的机会,一个是去上联合国同译班,一个是亚洲基金会资助的大学访问学者。前者待遇很优厚,但他选择了后者,原因是希望可以获得更系统的教育。

他考试第一,校领导打算送他去最好的学校,可以选择三个大学分别是: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旧金山大学。按理说,他应该选斯坦福或者加州伯克利分校,但他最后去了旧金山大学,其中缘由,真让人捧腹。

校领导问:你知道斯坦福吗,反正我不认识。他回答:不认识,就看到过有人穿写着斯坦福的衣服。于是两人达成一致:这看起来是个不起眼的学校。

然后看到加州伯克利分校,立马否定了,因为「分校」在当时是二流学校的代名词。

接着看到旧金山大学,眼睛一亮,旧金山太有名了,这一定是一所名校,毕竟当时国内很多名校都是以所在地命名,比如北京大学。

于是他最后去了旧金山大学。

那个年代消息的闭塞,可见一斑。

随机漫谈

20 Aug, 00:10


178/N #历史

被知青称为「李青天」的李庆霖,最后因为「反革命罪」入狱。

李庆霖原是福建莆田某中学校长 ,1957 年被划为右派,降职到某村小学任教师,他的儿子文革时上山下乡当知青,生活艰难,于是李冒险写信给毛泽东反映儿子的困难「口粮不够吃,日常生活需用的购物看病没钱支付」。

没想到毛泽东真的回信了「寄上 300 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正是这封信,改变了千万知青的命运——生计问题得到重视,生活得到改善。于是乎,李庆霖成了为知青鸣冤叫屈的先驱,成了那个时代的「明星」,仕途更是扶摇直上,当上了人大常委会成员。

然而,对他这种没有斗争经验的人来说,进入政治中心并非好事。据传,因为他在北京和江青等人走得近,被造反派利用,在各种公开场合支持造反派,在邓小平上台后被隔离审查,最后以「反革命罪」判处无期徒刑。

许多知青感恩他当年的举动,暗中资助他,称他为「李青天」——没有他,或许很多知青都挺不过那段岁月。

有意思的是,当年寄给他的 300 元,一直存在当地银行,他从未取出使用。

随机漫谈

19 Aug, 15:31


177/N #回忆录

单伟建的《走出戈壁:我的中美故事》,读得实在过瘾,两天时间读了大半,估计还需一两天就读完了。

单伟建是什么人?他的经历颇为传奇,12 岁中断学业,知青下乡到内蒙古戈壁,结束知青生活后回到大学学习,后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历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世界银行投资官员、TPG 资本的高级合伙人和摩根大通的中国首席代表,经济学家,风险资本家。

单纯从经历来说,还挺像杨小凯的,只不过一个人是到戈壁滩,一个是被捕入狱,他俩都是在这段艰难岁月里保持着好学的姿态,最后都获得了机会前往更广阔的世界,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可惜的是,这本书的繁体版本,没有找到合适的资源,只能将就读了,至于实体书,那就更不用想了,国内应该是买不到。微信读书有简体版本,毫无疑问,是被删减了的,我简单对比过,删减了不少。

随机漫谈

09 Aug, 11:13


176/N #逃港

关于逃港更多的资料:
1. 四次大规模逃港: 1、1957 年实行人民公社化;2、1961 年开始至 1962 年大饥荒期间;3、1972 年;4、1979 年。
2. 逃港原因:绝大部分都是为了逃荒、逃避阶级斗争、寻求更好的生活,早期中国大陆为了清除国内反动势力,任其逃离,后期严防。
3. 逃港路线:分为陆路、水路。陆路又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东线越过梧桐山,或者游过大鹏湾,但梧桐山险,大鹏湾有鲨鱼,许多人命丧其中;中线从罗湖过深圳河,越过铁丝网进入香港,此处防守最严;西线游过深圳湾,需要游一个多小时。
4. 逃港名人:倪匡、吴宇森、叶问儿子叶准和叶正、跛豪吴锡豪、香港三大贼王张子强、季炳雄、叶继欢……逃港人士给香港经济文化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带去了许多社会治安问题。
5. 金庸旗下《明报》在华山救亲事件中表态:最宝贵的是人的生命!最大的仁政,是救人的生命!
6. 国际上称深圳河是「中国的柏林墙」。
7. 中国部分领导人对逃港的看法:邓小平「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此事不是部队能够管得了的。」习仲勋「人民用脚投票」。

随机漫谈

08 Aug, 15:22


175/N #逃港

最近在读《大逃港》,里面的故事真让人动容,看得我几次泪目。

逃港,即从深圳偷渡到香港,是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重大事件。

如果真的如宣传的那样,资本主义水深火热,那为什么成千上万的人选择冒着生命危险偷渡,他们不懂这个主义那个主义,他们只相信自己的眼睛,选择用脚投票。

书中所记,有寻夫三十多年的痴情妻子,也有为了未婚妻偷渡八次的傻脑壳。如果说这是小情小爱,那面对走投无路惶恐地躲在山上的难民,香港市民送水送吃,横卧地上阻止港府车队遣返难民,这就是人间大爱。

随机漫谈

04 Aug, 03:29


# 读记|二〇二四・七:洛克、罗斯福、贾森·弗里德等

时尚会凋零,实用不会

👉 https://quail.ink/rambling/p/read-202407

随机漫谈

27 Jul, 05:36


174/N #管理 #产品 #商业

读 Jason Fried 的《重来》,很多人推荐,且不少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争相学习,但真正实施的很少。读下来还是有些启发的。

作者推崇的是:简单、直接、实用的产品理念,推崇信任、自由、主动的管理方式。

- 费心做计划不可取,尤其是长期计划,应当寻找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 不做工作狂,提高效率,判断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长期加班的人是一个缺乏判断力的人。
- 把自己作为用户,先从自己需要的产品做起,它足够低成本。
- 动手去做,而不是去想、去说、去计划。
- 现在就开始,没时间总是借口。
- 坚定的信念会带来拥趸,确定的信念保证决策不偏离。
- 万不得已不融资,否则会让你失去掌控、影响决策、不再以用户为上帝、劳心费力。
- 你可能不需要那么多人,也不需要那么多东西。
- 条件受限能激发更大创造力。
- 先打牢基础,不要过早关注细节,不要把精力放在后续大概率会变的事情上。
- 投资长期需要的事情。
- 快速推出产品,不断尝试,在现实中寻找答案。
- 务实,不要抽象。
- 时尚会凋零,实用不会。
- 打岔是效率的敌人。
- 少开会,让会议保持简短且议程明晰。
- 把项目拆分成小任务,越小越容易预估。
- 决策宜小不宜大。
- 不必面面俱到,不要和竞争对手军备竞赛,把目光放自己身上。
- 小巧、简单、满足基本需求,这样的产品永远有客户。
- 不要害怕别人看到你的缺点,不完美才真实,才能引发共鸣。
- 企业文化是自然生成的,你鼓励什么,什么就是文化,文化是行为,不是语言。
- 信任员工,否则这将是最大的开销。

随机漫谈

04 Jul, 01:46


173/N #赌徒 #陀思妥耶夫斯基

关于普通人如何沦为赌徒,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赌徒》中有深入的描写:

看见赌博 → 看看热闹,反正我不会赌 → 拿点小钱碰碰运气,万一撞大运呢 → 赢了一点小钱,见好就收 → 既然赢了一把,那就再来一把吧,即使输了,本金还在 → 赢了输,输了赢,大起大落,实在刺激 → 沉浸其中,完全忽略其他事情,一心只想赢钱,陷入癫狂 → 全部输完,从癫狂一下子被抽离出来 → 真是后悔参与,不断责骂自己 → 不甘心,下次一定能翻盘,就像开始那样 → 不断循环,直到倾家荡产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创作这本书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赌徒,他尝试用赌博偿还债务,却欠下更多债务,于是不得不跑到欧洲躲避债主。

出版商答应给他预付款,缓解他的经济情况,但要求他半年内创作一篇长篇。然而,他当时正在创作他的第一个巅峰作品《罪与罚》,根本无法腾出时间,于是他结合自己的赌徒经历,用口述的方式让未来的妻子安娜速记,一个月内创作出了《赌徒》。

陀思妥耶夫斯基可能是对赌博体验最深刻的作家,也可能是赌徒中最会写的作家。

随机漫谈

03 Jul, 16:53


172/N #赌徒

家族里一个同龄人,且叫 G, 因赌博欠下几十万,具体多少没人知道,反正是一个大窟窿,甚至是一个无底洞。

我去年年底从一个堂兄弟口中得知这件事,他告诉我已经借出去了几万块,后面才知道是赌博,让我提防着点。

这钱基本要不回了,兄弟也做不成了。我知道,赌徒迟早变成骗子,因为我已经经历过一次,那次是高中同学,几年了,我都懒得找他还钱了。

成为骗子后,最先骗的都是最亲近的人。今天和几个长辈吃饭,大家免不了聊起这事,我知道了更多信息。

G 排行老三,当年为了躲避计划生育,被过继给了别人,我叫 M 叔,是个二级残疾人士,无子嗣。M 身残志坚,学得一手好木工,那时候大部分人家里柜子都是他做的,他也因此积攒的一些积蓄。

M 年长后,进了养老院,老家的田地自然留给了 G,后面积蓄自然也是要留给 G 的。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竟然是以这样的形式给他,而且提前那么多——他向一个长辈吐槽,这小子,说要进货,就这样败光了早些年的积蓄。

家族里的兄弟姐妹们,都被他借了个遍。说是借,不如说是骗。他以前是做酒水生意的,说要资金周转拿去进货,大家自然就相信了,直到大家知道了赌博的事情,不知道多少人拍断大腿。

前段时间看到他卖了车,估计可以缓一些,据说还想要卖房,但他的母亲大怒:卖房我就跳楼。如果卖了房,老婆估计要闹离婚,不过现在也好不到哪里去,带着孩子,不知道怎么过下去。

他也曾两次找过我,第一次那会儿我孩子正住院,急用钱,我自然无能为力。第二次,我已经知道了他的事情,他借口说去买一辆五菱运货,交了押金但是少几千块,很着急,这种烂借口怎么会有人信?我说没有钱,其实是实话,那会儿我失业中,确实不宽裕。他不信,让我截图给他看,我一下就怒了,但为了让他死心,截了微信余额,就几百块,他也就不好意思了。

站在我的角度,我可怜他,但无法同情他。我帮不了他,也不会帮他,我的原则是:救急不救穷不救赌。退一步来说,假如我足够了解他,知道他确是被人哄骗或者一时糊涂,有改造的可能,且我有足够的资金,在不影响自身生活水平的情况下,我可能会帮他。但,这两者我都没有,所以,我只能祈祷他能够度过难关,除此之外,我无能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