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S Main @tms_ur_way Channel on Telegram

DPS Main

@tms_ur_way


Boost efficiency + reduce pressure!

DPS Main (English)

Welcome to DPS Main - your ultimate destination for boosting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pressure in your daily life! Our Telegram channel, @tms_ur_way, is dedicated to providing you with tips, tricks, and strateg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through life with ease. Whether you're a busy professional looking to streamline your workflow or a student trying to balance academics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DPS Main is here to support you every step of the way. Our goal is to empower you to take control of your time and energy, so you can achieve your goals without feeling overwhelmed. Join us today and let's embark on this journey towards a more productive and fulfilling life together! Remember, with DPS Main, you can boost efficiency and reduce pressure like never before!

DPS Main

18 Feb, 00:53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77 - How Far Is AGI?

我们离通用人工智能有多远?Sam Altman 给出了他的设想:

1. 一个 AI 模型的智能水平大致等于其训练和运行所使用资源的对数;

2. 目前来看,只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就能获得持续且可预测的增长——相关的扩展定律在多个数量级范围内都非常准确;

3. AI 的使用成本大约每 12 个月下降 10 倍,而价格降低会带来更多的使用需求;

4. 一趋势在 GPT-4(2023 年初)到 GPT-4o(2024 年中)之间已经显现出来,其每个 token 的价格在此期间下降了约 150 倍;

3. 线性增长的智能,其社会经济价值呈超指数级增长;

5. AGI 不会创造最伟大的新思想,它仍然需要大量的人类监督和指导,它在某些方面表现卓越,但在某些方面却可能出奇地糟糕;

6. 世界不会一夜之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从未如此。短期内,生活大体上会保持不变;

7. AGI 让个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影响力,而不是削弱个体的作用;

8. 确保 AGI 的利益能够广泛惠及所有人是至关重要的任务。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77/

DPS Main

17 Feb, 09:31


原来电影里写公众号文章的情节都源自亲身经历:

https://mp.weixin.qq.com/s/1CvmXbtXageRL2Vo5uG43Q

DPS Main

17 Feb, 00:23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76 - Silence

Herman Martinus 回顾最近一次修复网站时的经历,发现没有音乐没有播客的他,可以和自己安静地相处:

1. 就像在洗澡时,我们经常思绪迸发一样,我们在独处时,可以与自己对话;

2. 这种对话让我们解决复杂问题,促进自我实现并产生有意义的思想;

3. 所以我们不妨多尝试与自己独处,放下手机,关掉音乐。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76/

DPS Main

15 Feb, 02:54


Kevin Kelly 制作的 Vanishing Asia

https://t.me/dps_books/230

DPS Main

15 Feb, 02:46


DPS 周刊 185 - Kevin Kelly 的旅行建议

https://letters.acacess.com/weekly-185/

最近 Kevin Kelly 分享了他51年来的旅行心得,其中一些深得我心。

他大学辍学之后,就独自前往亚洲旅行,并将旅行中拍摄的照片制作成三卷装的 Vanishing Asia 这本画册。在我买下这下这套画册之前,读网上的评论只知道这套画册尺寸巨大。到手之后,发现不光大,而且照片巨多:每一卷都超过一千页,每一卷都包含超过9000张照片,而且都有说明。要知道,这些照片都是用胶卷拍摄的!难以想象这是多大的拍摄量,多大的整理量。

换个角度想象,要是没有足够长足够深入的旅行,怎么可能积攒下这么多的照片?所以 Kevin 分享的这些旅行心得可谓字字都是真金!

DPS Main

14 Feb, 01:02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75 - What DeepSeek Means for Everyone

DeepSeek 的进展到底对大众意味着什么?Om Malik 结合历史给出了他的解释:

1. DeepSeek 不仅将大模型的训练成本极度拉低,还将这些方法公之于众;

2. 这样的创新可以大幅降低 GPU 的使用成本,并提升 GPU 的可用度,那么所有人都会受益;

3. 历史上类似的事也发生过,一是 Juniper 大幅降低了路由器的成本,不仅打破了 Cisco 的垄断地位,也普及了互联网;二是 Google 利用低成本硬件组建自己的机房,不仅开创了新的机房建造模式,也催生出 Hadoop 等一系列新技术。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75/

DPS Main

13 Feb, 00:43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74 - Default Definitions

生活中有很多默认的答案,但我们一定要遵循它们吗?Anne-Laure Le Cunff 认为我们可以大胆发问:

1. 即使这些问题都已经有默认的答案了,我们还可以追问这些是不是我们想要的,或者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答案;

2.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3. 我们可以把这些默认答案拿来,然后转换为问题问自己;

4. 最重要的并不是答案是什么,而是找到我们要什么?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74/

DPS Main

12 Feb, 08:31


Jim Simons 和华人学者真是有不解之缘:

1. 去 SUNY 组建数学系之前,物理系刚刚由杨振宁组建;

2. 组建数学系的时候大肆招募人才,甚至找到了丘成桐当助理教授,不过却没给丘 tenure,导致丘后来跳去了斯坦福

3. 早年想从师陈省身未果,但是1974年和陈省身合著论文,发现了 Chern-Simons form

The Man Who Solved the Market by Gregory Zuckerman

DPS Main

12 Feb, 01:08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73 - The Nature Game

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很成功,却一点也不开心?Herbert Lui 认为这是因为他们玩的是状态游戏,而不是自然游戏:

1. 那些快乐的人,往往在人生早期遭遇挫折,而不得不自寻道路,玩起了自然游戏;

2. 自然游戏是一个单人游戏,重视内在价值和长期回报,而状态游戏则是一个多玩家的、零和的竞争,追求社会认可和短期利益;

3. 自然游戏可以让人获得内在和外在的奖励,从而感到充实与富有;

4. 自然游戏更像是无限游戏,因为即使赢了你也会继续玩。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73/

DPS Main

11 Feb, 00:42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72 - 50 Life Hacks

Sahil Bloom 分享了50条生活建议,其中一些非常有用:

1. 每件事都有一个标价(表面成本)和一个真实价格(你为得到它所付出的代价)。确保你愿意为自己想要的东西支付真实价格。

2. 那种不确定、恐惧和不适的感觉通常是成长的信号。

3. 每年重读你最喜欢的书籍。

4. 观察你的老板,找出他们讨厌做的事情,学会做这些事,并帮他们分担。

5. 短期来看,卓越比可靠更难做到。长期来看,持续可靠会让你变得卓越。

6. 逃避一场艰难的对话会产生一笔债务,最终你必须偿还,而且还要付上利息。

7. 每周回顾你的照片,并将照片发送给其中出现的人。这会激发对话,并帮助你与老朋友保持联系。

8.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容易失去联系。多拍照,多记录回忆——它们将成为珍贵的财富。

9. 当有人经历困难时期时,简单地说一句“我和你在一起”是你能做的最有力量的事情。

10. 一句简单的赞美可以让某人的一天变得美好。

11. 如果你有冲动想要在强烈情绪下行动,等24小时。许多关系都是毁于一时冲动。

12. 如果有人说了有趣的话,记下来。这比用手机更礼貌,也表明你在认真倾听。

13. 如果某项投资或金融机会看起来好得令人难以置信,那它很可能确实如此。

14. 想要吃得更健康,就在超市的外圈购物,那里的新鲜蔬果、肉类、鱼类和乳制品更健康。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72/

DPS Main

10 Feb, 13:20


这台 Mac mini 真是命运多舛,不到一个月,所有的雷电 / Type C 接口全部失效,插入任何设备都无法识别。

今天送去 Genius bar,连有线键盘鼠标都接不上,Genius 都傻眼。直接订了主板和一个前 usb 接口准备换。一看账单,好家伙,将近五千多人民币。还好有 Apple care,不用我掏钱。

吓得我当场续订了 Apple Care+ 😂

DPS Main

10 Feb, 00:35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71 - Why Living Aboard Helps?

在海外居住一段时间会有什么好处?Noah Smith 认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故乡:

1. 这样开眼可以让我们获得一个全 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生活;

2. 如果我们在当地保持开放心态,不断地问,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就会明白很多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事并非如此;

3. 其实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故乡的关系;

4 在海外居住不仅可以让我们反问那些在故乡糟糕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珍视那些美好的事物。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71/

DPS Main

09 Feb, 03:50


原来富士康的老板郭台铭是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的妻弟。也因为这层关系,台积电开始了 Apple 的合作。

— 《张忠谋自传》下册

DPS Main

08 Feb, 14:58


DPS 周刊 184 - 张忠谋的洞见

最近听了 Acquired 对于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的采访,里面提到《张忠谋自传》下册也已经出版了。于是我迅速找来上下两册通读了一番,收获颇大。

https://letters.acacess.com/weekly-184/

https://www.acquired.fm/episodes/tsmc-founder-morris-chang

DPS Main

06 Feb, 22:45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69 - Lessons From the Craziest NBA Trade

最近 NBA 发生一场十分诡异的交易,小牛队拿自己的头牌选手 Luka Dončić 换取了湖人队的 Anthony Davis。Jia Jiang 认为这后面的决策过程违反了两条常识:

1. a. 使用原则,而不是预测;b. 不要试图成为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2. 世界是不可预测的这就是为什么不要试图去预测它,而是要建立原则并遵守它们;

3. 很多非常聪明的人的失败,都是因为他们基于“专家预测”对未来做出判断,而这些预测往往是完全错误的;

4. 这是我的原则——买入并持有那些我热爱且离不开的产品的股票;

5. 用人生经验来建立持久的原则。当你找到自己的原则时,就要坚持它们。永远要用原则,而不是预测,来指导你的决定;

6. 在生活中拥有原则,就像做出了几个重大决策。它能让你摆脱情绪、预测和环境对小决定的干扰。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69/

DPS Main

04 Feb, 00:40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67 - DeepSeek FAQ

关于 Deepseek 的 R1 模型发布,由众多的分析文章,生活在台北的 Ben Thompson 写的这篇深入浅出,非常透彻:

1. 技术上,Deepseek 最大的突破就是把训练成本降低了两个数量级,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运用了 DeepSeekMoE 和 DeepSeekMLA,其实他们早在一年前就在 V2 模型中运用了,只不过这次更加精进;

2. MoE 指的是“专家混合”(mixture of experts,它将模型拆分为多个“专家”,仅激活必要的部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推理成本。在V2中实现的
DeepSeekMoE 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重要创新,包括将专家细分为更精细化的专用专家以及具备更通用能力的共享专家;

3. DeepSeekMoE 还引入了训练过程中的负载均衡和路由新方法,他们的做法使训练同样更为高效;

4. DeepSeekMLA,即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使得压缩键值存储成为可能,从而在推理过程中大幅降低内存使用量;

5. V3的训练成本低得令人震惊。DeepSeek宣称,模型训练总共耗时2788千H800 GPU小时,按每小时2美元计算,总费用仅为557.6万美元。尽管参数以 BF16 或 FP32 精度存储,但在计算时会降至 FP8 精度;而2048台 H800 GPU 的总计算能力达3.97 exaFLOPs,即3.97万亿亿 FLOPS;

6. DeepSeek实际上将每台H800中132个处理单元中的20个专门编程,用于管理跨芯片通信;

7. 为了突破 GPU 带宽的限制,DeepSeek 工程师不得不优化 PTX——Nvidia GPU的低级指令集,基本上相当于汇编语言。而使用带宽更多的 GPU 则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只要在 CUDA 上优化即可;

8. 如果 DeepSeek 能使用H100,他们可能会选择更大规模的训练集群,而不必进行如此多针对带宽不足的优化;

9. 对于公司而言,在自有模型上进行蒸馏较为容易,因为他们拥有全部访问权限,但你也可以通过API,或者更具创意地通过聊天客户端,以稍显笨拙的方式进行蒸馏;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67/

DPS Main

03 Feb, 10:19


http://youtube.com/post/UgkxHftu__7UUZgJkvKwQMPzyHCeJzFZaKs1

DPS Main

01 Feb, 12:15


补充一个很好玩的事:

在外面等位的时候,突然有个男生跑来问我能不能帮他代付,因为他的卡不能 tap 支付,也不能用现金支付。我说没问题,就帮他代付了。

他还很客气地多转了钱给我,我说你拿瓶饮料吧。他要了瓶气泡水,一算又少给我几块钱,表示还要补给我。我说别麻烦了。

我问他怎么会跑来这么一个小众的影院跑来看一部国内无法上映也没有多少名气的片子?他说过来旅游,没啥事做,就想找个地方打发时间,看到娄烨就进来了。

看完之后又碰到他,他说听不错的,这才明白为啥我说国内上映不了。他看之前并不知道这部片子讲什么。

嗯,这部片子标的是新加坡和德国的两家公司制作,没有任何国内投资方,制作方参与。

DPS Main

01 Feb, 11:25


刚刚看完了娄烨的新片 An Unfinished Film 《一部电影未完成的电影》

1. 很朴实地记录了一个剧组在新冠初期遭遇隔离的境遇;

2. 颇具娄烨的特色,大量运用手机拍摄,微信视频,以及之前在网上疯传的视频剪辑而成,粗糙中体现着导演的巧思;

3. 全剧的高潮在于年夜饭后的狂欢,然后瞬间被保安和警察扑灭。隔离中短暂的喘息就这么被扑灭,也确实是当时的写实。然后男主角与老婆的对话也是全剧最深刻的一段对话;

4. 想想也蛮恐怖的,当时谁知道那只是一个开头,后面又被整整折腾了四年。

5. 同去的朋友不曾体验过这些经历,我说其实很多镜头不像是演的,可能就是当时的真实记录。

6. 感谢娄烨的努力

DPS Main

31 Jan, 01:30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65 - On China

Dwarkesh Patel 去年底花了两周时间在中国旅行,记录了一些有趣的见闻:

1. 中国基本上与美国存在相反的问题。美国补贴需求并限制供应。中国补贴供应并限制需求;

2. 即使在中国农村,许多人也住在大楼里,而不是自己的独栋房子里;

3. 政府建筑遵循相同的模式:巨大的建筑物被极宽的林荫大道分隔。这种布局似乎部分是为了社会控制而设计的;

4. 中国确实到处都是摄像头。这听起来可能很幼稚——但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这里没有犯罪。我知道你会说这是为了防止抗议;

5. 就像学校枪击事件在媒体上频繁出现,但你实际上不太可能亲身遇到,对中国共产党的抗议也是如此。你极不可能偶然遇到它们;

6. 他交谈的几乎每个人都承认经济不好,许多人都指责政府的决策;

7. 他与一家非常成功的社交媒体初创公司的CEO聊过。他说,一些最受欢迎的账号在发布关于女权主义和其他看似自由的话题。他还说,只要这些内容不直接批评政权或任何特定的政治领导人,他从未不得不将它们下架;

8. 明确来说,这是一个威权体制,他当然会对自己在那里所做的事情感到不舒服,但它绝对不是朝鲜;
他仍然困惑于中国如何同时面临人口崩溃和大量的青年失业问题;

9. 他在那里听到的一个解释是,虽然有很多低级工作可供选择,但如今受过高中和大学教育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曾做过的低技能职位;

10. 真正缺乏的是那些实际上与他们的教育和抱负相匹配的高技能工作。可用工作与年轻人感到自己有资格且愿意从事的工作之间存在不匹配

11. 他感觉这种流行的知识生态系统在那里根本不存在。当然,有些教授在哔哩哔哩上发布的关于如何管理财务等实用事项的病毒视频。但对于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的宏大见解?没什么可说的;

12. 与AI实验室的中国风投人士交谈时,最大的惊讶是他们感到资本受到限制;

13. 科技业对2021年的打压感到相当震惊;

14. 如果你把钱留在中国,你基本上只能在糟糕的选择中徘徊;

15. 即使你建立(或投资)了伟大的东西,也无法保证公司能够筹集到下一轮资金。即便你再次筹集成功,政府也可能随机取消你的IPO;

16. 生活中缺乏的不是时间,而是专注。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65/

DPS Main

30 Jan, 14:21


补充几个问题:

1. 当年瓜瓜在牛津的花边新闻可不少吧?

2. 瓜瓜有没有从牛津拿到学位?

3. 瓜瓜是怎么拿到哥伦比亚的法学博士的?

https://youtu.be/rfEXbAuzKPk

DPS Main

28 Jan, 09:44


Acquired 飞到了台湾采访了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

张忠谋回顾第一次见到 Nvidia 的黄仁勋:当时台积电已经成立十年,年收入10亿美金,而 Nvidia 刚刚成立四年,濒临破产。结果他被黄仁勋的乐观所打动,黄仁勋说 Nvidia 不仅不会破产,还会成为台积电的的主要客户。

https://overcast.fm/+AA_ztycW2ZU

DPS Main

28 Jan, 01:03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62 - Thoughts on AGI

OpenAI 在一个月前发布了 o3 系列的模型,当时 Will Bryk 给出了一些畅想,其实现实远比这些发展得更快:

1. o3级模型在优化任何你可以为其定义奖励函数的任务上表现得非常出色。数学和编程相对容易设计奖励函数;

2. 对于那些完全采用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人来说,到2025年底,编程将更像是指挥一群 agents 去执行一系列小任务;

3. 当工程师设计架构或编写代码时,他们拥有大量的组织背景信息。o4 无法做到这一点。但o4会帮助那些拥有背景信息的工程师提升10倍的工作效率;

4. 如果以具体公司为例,确实他们可能需要更少的软件工程师,因为他们可以用更精简的团队实现相同的产出。然而,全球对软件工程师的需求可能会上升,因为世界绝对可以使用10倍更多的高质量软件;

5. 使用英语使编程对非技术人员开放。但最优秀的构建者仍然是那些能够在不同抽象层级之间自如切换的人;

6. 因为软件工程实际上是通过代码理解和解决组织需求,软件工程完全自动化的那一天,所有组织也将随之改变;

7. 不清楚 OpenAI 在 o 级模型上有多少独特的秘诀,但他们的改进速度表明这是一种算法上的进步(更容易复制),而不是某种独特的数据组合(更难复制);

8. 无论如何,不会有持续超过一年的模型护城河,因为实验室像棒球卡一样交换研究人员,更重要的是,实验室之间的研究人员彼此聚会并互相交流;

9. o 级模型使推理比训练更为重要。超级优化的推理芯片比训练芯片更容易制造,因此Nvidia在这方面的护城河并不深厚;

10. 除非代码速度达到极限,并且有一长串的实验需要运行,实验室再次被计算能力所瓶颈;

11. 一旦 AI 开始产生新的科学理论,进步的瓶颈将是物理世界中的测试和实验;

12. AI 进步的最大瓶颈将是人类 -- 法规、恐怖主义和社会崩溃。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62/

DPS Main

27 Jan, 00:07


DPS 周刊 183 - 美西旅行小记

一晃二十天过去了,梦幻般的美西之旅结束了。

我妈问我有什么感受?我说如果早几年成行,我可能早就搬去美国了。因为还是美国的创业土壤最好。

这回在美国,先在 LA 呆了四天,中间参展 CES 的一周,然后逛了 Death Velley 和 Yosemite 两个国家公园,最后又在三番呆了五天。

见到了不少老朋友,有朋友还特地从温哥华飞过来相聚,实在是非常感动。在三番的时候,在一个朋友家睡沙发,旁观他作为一个 startup founder 的工作生活作息,基本上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工作。

逛国家公园的时候和一个朋友朝夕相处,到三番之后,另一个朋友带我转了城区和伯克利,最后一天又被那个 founder 朋友带着玩了一天,所以有了很多有意思的深度对话。

最后两天在三番和LA 亲眼目睹了砸车撬车抢车(三起独立事件),令我目瞪口呆。也算是让我领略了美国的真实一面。

最近几年出行都懒得带相机,这回下了决心带了出来。二十天拿相机拍了不到五百张,还不如以前一天拍得多。不过出片率倒是高了不少,朋友安慰我说,至少我们收获了很多有趣的对话。

https://letters.acacess.com/weekly-183/

DPS Main

21 Jan, 00:38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57 - About Jimmy Carter

美国前总统卡特最近去世,美国不少地方都长时间地降半旗向他致敬。到底是什么让这位老总统这么让人尊敬?Ryan Holiday 给出了他的答案:

1. 他执政期间无战争、无腐败,首次关注气候变化,推动汽车强制安装安全带,将巴拿马运河归还给其合法拥有者,并为中东达成了一项历史性的和平协议。

2. 如他自己对任期的总结:“我们讲了真话,遵守了法律,并维持了和平。”

3. 卸任后,卡特成立了卡特中心,致力于促进全球健康、民主和人权,并因此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4. 卡特明白拖延的危险在于,我们不会直接说我们不去做,而是说“以后再做”。但往往就再也没有行动了。

5. 卡特夫妇请求让普林斯担任他们年幼的女儿艾米的保姆,并最终为她争取到假释和全面赦免。她后来搬进白宫与他们一起生活。总统任期结束后,卡特为她在佐治亚州普莱恩斯卡特家附近买了一栋房子。

6. 卡特明白,年龄从来不是障碍,尤其是在做正确的事情时。

7. 在他的一生中,卡特只抽过一根烟,那是他21岁在海军学院时。他非常讨厌,之后再也没抽过。

8. 无论你做什么,总会有人不满。这是生活的简单事实,但你不能因此止步不前。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57/

题图:路过金门大桥时,旁边也是降半旗。

DPS Main

19 Jan, 03:12


这回住在一个 startup founder 家,旁观了他的工作生活节奏。恰好是募资前的最后准备阶段,基本上除了基本的吃饭睡觉,都在工作。

最后一天,我们聊了聊未来的可能性,他说这次融资成功与否意味着公司是否能活下去,要么融资成功,要么被收购,两种结果他都能接受。他其实不太在意这些,最要紧的是要把手头的事做到最好,这样以后就不会有遗憾。

他说自己是慢性子的人,希望坚持把一件事慢慢做,做到极致,但这可能不适合 VC startup 的节奏。我说,其实我很欣赏这样的态度,因为只有耐心坚持才能把一件事做好。

他说自己犯了很多错,尤其是刚开始,过于专注在技术本身,而不是商业化。直到最近几年才慢慢改变。尽管融资感觉像高考一样,但其实这是对上一轮融资之后的工作总结,不像高考那样还能有针对性的准备。

对了,创业还得在三番,因为这儿有全世界最好的创业土壤,身边动不动就是在创业的人。这种复利效应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比拟。我要是早点明白这个道理就好了。

总之,祝他们融资顺利!

https://t.me/tms_ur_way/3681

DPS Main

18 Jan, 00:31


DPS 周刊 182 - 与老朋友们之间的对话

https://letters.acacess.com/weekly-182/

DPS Main

05 Jan, 10:29


DPS 周刊 181 - 洛杉矶四日游

随手记,随手拍,免得以后忘记。

https://letters.acacess.com/weekly-181/

DPS Main

04 Jan, 07:08


这几天在 LA,开车的视角和步行的视角完全不一样:

1. 小时候学地理的时候,就听说 LA 的城市规划像摊大饼。老实说,和迪拜比起来,LA 根本不算摊大饼,而且高速岔道设计合理多了。迪拜的设计简直就是灾难,所有的道路都和中间超级宽的高速联通,从高速一边到另一边起码要绕十公里;另外前后岔道非常近,并线困难,而且往往几个岔道连在一起,极容易开错;

2. 白天的 LA 还能步行,能从完全不一样的角度观察这一城市:各类人都在街上,共享这一空间;到处都是涂鸦,充满生机;没闻到什么二手烟,但到处都是大麻味,但没怎么见到大麻店(可能不像泰国那么显眼)

3. 当然很多地方还有尿骚味,还有各种生物的💩,包括但不限于狗屎;

4. 气味,流浪汉,涂鸦,💩 等等这些都是开车无法体验到的。

https://t.me/sannsaku/1717

DPS Main

01 Jan, 15:44


最近柴靜自己有一支影片提到,才想起柴靜的新浪博客被炸好久了,然後在網路的角落裡找到了她提的這一篇,就放一份在這裡(

《上海的水多深》 by 柴靜 in Apr 2007

DPS Main

01 Jan, 02:08


新年第一飞,祝大家新年也蒸蒸日上!

DPS Main

31 Dec, 16:00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43 - The Age 30 Crisis

三十多岁的你是否感到焦虑?Rob Henderson 认为这其实是三十岁危机 -- 这一阶段是青春期的终结和成人期真正的开始,这可能带来一种失落感:

1. 青年早期最令人痛苦的恐惧是担心青春之后没有生活,30岁之后被认为是“走下坡路”;

2. 当一个男性首次步入成年世界时,他的主要任务是成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成年人,并建立自己的生活基础;

3. 初入成人期阶段的男性面临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一方面,他们想保留选择的自由,避免强烈的义务并最大化选择;另一方面,他们也想建立稳定的生活,培养责任感并有所成就,这需要强烈的投入;

4. 太年轻可能难以做出明智选择,但如果等待太久,又会错过机会;

5. 男性对幸福感的认知取决于他自己对目标达成速度与程度的感受;

6. 男性内心的“男孩自我”希望一切都顺利地偏向于自己。当他未能获得渴望的认可时,会感到失落和羞辱;

7. 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 -- 幸福 -- 并不是一种持续的状态;

8. 接受这一人生阶段的内疚和痛苦至关重要。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43/

DPS Main

31 Dec, 13:33


把磨好的咖啡粉装在密封袋里,然后塞到 Aeropress 的空腔里 — 既不占空间,又不怕这个密封袋被压破。

明天一早就要飞,出一个很长的差,想着能继续喝好喝的豆子,又不想太麻烦。于是想到了这个方法。

DPS Main

31 Dec, 00:35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42 - Stent

2007年是 iPhone 发布的那一年,也是 Om Malik 接受心脏支架手术的那一年。这一年恰好也是心脏支架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一年:

1. 心脏支架(英文是 stent)这一术语起源于19世纪的一位英国牙医 Charles Thomas Stent,他开发了一种用于牙模的化合物;

2. 1977年,Andreas Gruentzig 在苏黎世大学医院完成了第一次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这一突破性手术尽管面临许多挑战,但被广泛认为是现代心血管医学支架时代的开端;

3. 美国心脏协会 的数据显示,2021年,心血管疾病导致了1991万例死亡,成为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

4. 自2007年以来,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进入市场。它们更精致、更可靠,通常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5. 如今的支架超薄且高度复杂,配备了可生物吸收聚合物和更薄的支架设计等先进特性;

6. 现代冠状动脉支架使用钴铬或铂铬合金平台,支架厚度仅为60-65微米,与第一代裸金属支架和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的130-140微米相比有了显著减小;

7. GLP-1类药物正在通过帮助减重、减少斑块堆积、改善血管柔韧性以及控制血压来改善心血管健康。 据一些最新数据显示,GLP-1类药物可能会减少支架手术的数量,从而降低对侵入性手术的需求;

8. 他并不是想活到永远,他只是想享受我拥有的生活——无论是一日、一十年,还是三十年。不管怎样,他希望能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可能性去享受生活。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42/

DPS Main

30 Dec, 14:44


所有付费用户的数据已经迁移完毕,所有目前的付费订阅都延期至2025年12月30日。

DPS Main

30 Dec, 04:23


之前制作《上海小笼包索引》的 Christopher St. Cavish 这回在上海访谈了一个鱼翅商人:

1. 销售鱼翅在中国并无违法,只要鲨鱼不是受保护的品种;

2. 越大越厚的鱼翅越贵。

3. 国内只销售国内的鱼翅,无法销售香港进口的鱼翅。有意思的是,海关每年都会查没并拍卖大量走私货,而这是内地稳定的鱼翅来源;而且数量巨大;

4. 长三角才是最大的消费地,比珠三角还大;

5. 最擅长做鱼翅的厨师来自台湾和香港;

6. 尽管姚明之前的呼吁和习的政策导致鱼翅销量锐减,但是疫情期间,大量富有家庭购买鱼翅,所以总体销量反而不错。

https://www.stcavish.com/articles/a-conversation-with-a-shark-fin-trader-in-shanghai

DPS Main

30 Dec, 00:13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41 - Reflecting on Life

年关将至,Armin Ronacher 反思了自己的人生,梳理了一些思考:

1. 投入时间在工作和技能上——真正地投入自己——永远是值得的;

2. 每个迭代、改进、失败与重试都让你更接近卓越;

3. 当实践和努力与目标感相结合时,不仅会让你在所做的事情上变得更好,还会让整个旅程变得有意义;

4. 在许多情况下,掌握技能和满足感并不来自于追逐无尽的可能性,而是来自于全身心投入于你正在走的那条路,并将其变成属于你的路;

5. 向他人敞开心扉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6. 他在养育孩子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你首先需要照顾好自己。

7. 他的生活不是追求完美或不断追逐下一个目标,而是关于活在当下,并对那些重要的事物做出承诺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41/

DPS Main

29 Dec, 14:06


本周 DPS 周刊暂停发布一期,明天 DPS 照常发布。

另外,由于 Stripe 账号的迁移,我们会在这两天手动取消所有付费订阅,然后附赠一年的订阅。

付费用户请不用担心你们的订阅情况,我们会备份并恢复所有付费订阅。

谢谢大家!

DPS Main

29 Dec, 09:52


哪怕王刚做菜那么牛逼,拍视频那么牛逼,探店那么牛逼,当他自己开店的时候,还是踩了那么多坑。

这一期梳理得真好:

https://t.me/dps_build/426

DPS Main

28 Dec, 02:22


订了一台 Mac mini pro,结果送来了两台。圣诞礼物吗?买一送一?

已经发起退货了😅

DPS Main

26 Dec, 07:50


去年年底,在清迈和几个朋友吃了饭,第一次见面。

那几个朋友当时都受不了国内的环境,跑到清迈透透空气。于是我们聊起了长远的跑路计划。

其中一位会点德语,于是我们就聊到了德国机会卡的可能性。她当时非常兴奋,决定试试。

这一年看着她一点点强化德语,一点点准备手续,行动力爆表!

最近看到她已经顺利移居德国,整整一年,非常努力,非常不容易!

希望大家也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顺利跑路!

https://exodus.awesomevisa.com/exodus-4-2/

DPS Main

21 Dec, 10:14


DPS 周刊 180 - 2024这一年

转眼到了年底,回头一看,今年50周都写了 weekly recap,也算是很好的全年记录。

https://letters.acacess.com/weekly-180/

DPS Main

21 Dec, 02:15


昨天听朋友介绍了一下美妆行业的产品研发流程:

1. 原料的成本不到最终定价的 5%
2. 包装的成本可能会高一些,5-10% 之间;
3. 最大头应该是渠道费用和营销费用,差不多在50%左右
4. 尽管产品的成本很低,但是能把想法落实到产品有很多挑战,很多人中途而废;
5. 一款产品从创意到落地,如果对供应链熟悉的话,可能是要半年;不熟的话,可能两三倍都不止;
6. 每个地区有不同的产业链,所以很多品牌都把公司设在产业链附近,方便盯厂。因为没有人在供应链里蹲着,真不知道会发生啥;
7. 其实上下游供应链已经非常齐备了,但是产品要落地仍旧需要打磨,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有挑战;
8. 在供应链里,能够标准化的成本就低,需要手工的成本就高。

DPS Main

20 Dec, 04:03


歪脑的这部走线纪录片拍得很厉害:

1. 前后跟拍了一年多,主持人 Alicia Chen 和摄像亲自跟着一起走线;

2. 前面五十分钟讲如何走线,后面二十分钟是八个月后重新走访哪些进入美国的走线客,有一个更长维度的视角;

3. 走出雨林就是巴拿马政府设置的人道主义救助中心,大约可以容纳两百人,当天有69人是中国人;

4. 其中有一对同志,走线过程中都拒绝露面受访,八个月后的回访中,他们决定露面,因为他们已经在纽约领了证,成为了合法伴侣;

5. 山东小伙是独子,走之前父母死活不同意,但他还是决定走线。成功之后,在加州送快递,主要为Temu,Shein 服务,坦言竞争越来越激烈,都和国内差不多了;

6. 山西大叔十分精明,为了躲避打疫苗,糊了一身桃子毛假扮过敏拿到了免打证明,在墨西哥境内又买了深色粉底液假扮拉美人,到了美国马上加入华人教会。他说希望最后能成为卡车司机;

7. 福建女生曾经在南非打工,后来想申请厄瓜多尔得商务签证,无奈没有结果,于是决定走线。她十分要强,在墨西哥为了躲避警察追捕,走小路踩到了仙人掌,她就在拿躺下忍痛躲避警察。到了美国之后,一时找不到工作,她坦言还有信念支撑着自己。

8.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那么顺利,一开始一个心气很高的小伙,到了美国只能从事底层工作,最后都不愿接受采访。

9. 更惨的是,还有人就此丢了命,Alicia 说他们在雨林里的一程看到了三具尸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t5-G2KgHi8

DPS Main

20 Dec, 00:37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35 - No Regret

濒临死亡,你会有遗憾吗?Jonathan Clements 说他没有,因为:

1. 尽管生活历经波折,但这些塑造了我们,并且让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世界;

2. 尽管二三十岁的时候曾为财富担心,但之后再也没有,这比很多人要幸运得多;

3. 如果你知道自己只有一两年存活时间了,你会做出什么改变?如果能想清楚这些,本身也是一件幸运的事;

4. 尽管 Jonathan 即将离去,但真正承受痛苦的是他的亲朋好友,特别是他们需要面对他离去后的不确定性。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35/

DPS Main

19 Dec, 04:20


1. Scott Young 说他年轻的时候,想着只要打工攒够 $20000,就开始做自己的生意。无独有偶,Derek Sivers 说他当时想着只要打工攒够 $12000,就全职写曲。两人后来都非常成功。

2. 年轻的时候穷一点没关系,这样就可以明白只要多少钱就能活下去。

3. 类似的,刚开始投资的时候亏一点也没关系,这样既能明白投资要谨慎,又能明白自己能承受的损失有多少;

4. 所以说,在牛市的时候开始投资并不一定是个好主意,因为开头就一帆风顺,很容易让我们飘飘然,以为投资就是这么简单;

5. 当然更可怕的是在 crypto 牛市的时候入市,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获利,以为投资就像赌博一样

DPS Main

19 Dec, 00:34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34 - Day One

作为 foundation plan 的一部分,财务也十分重要。Scott Young 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财务计划,有何发现呢?

1. 尽管他的父母没有给他巨额财富,但是教会了他如何合理地支出,这是他获得的最大财富;

2. 当他 2006 年开始写作的时候,恰好是网络写作刚刚兴起的时候,他搭上了顺风车;

3. 很早与 Cal Newport 结识,并且两人都刚开始写如何学习的文章;

4. 最好的财务决策就是很早投入到低费率的指数基金中。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34/

DPS Main

18 Dec, 06:32


刚才看到一个外卖员骑着 Cannondale 送餐,可能真的热爱骑车才干这份工吧?毕竟入门款都要USD 6-7000 了

https://www.cannondale.com/en-us/bikes/road/race

DPS Main

17 Dec, 08:05


Trevor 在这集讲到了很重要的一个点,会多门语言,让他有更多了解世界的角度。而且到处旅行让他更充分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而当下的社交媒体确实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但这种全球化是片面的,人们不一定亲身了解当地的文化,就依照自己的理解做出判断。

比如一个简单的手势在 A 地是被大家接受的,如果去了当地就会了解,但同一个手势在 B 地可能不被理解,如果 B 地的人没有去过 A 地,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在社交媒体上做出评论,很可能是脱离语境的。

就像大家都在批判中东对于女性的压迫,这的确存在,但这不是全部。举个例子,中东天气非常热,夏天动不动就五十度以上,所以大家都很早出门办事。比如有的机构八点开门,大家可能七点多就去门口露天排队了。八点一到,保安开了门,就把队伍里地女性全部先请进去,男性就在外面乖乖排队吧。哪怕有女性在开门之后到来,也不用排队,直接会被请进去。这些只有深入当地才有机会观察到。

https://overcast.fm/+ABEb8HBbbW0

DPS Main

17 Dec, 04:25


理想主义者的实践

知名的科技评测 Youtuber - JerryRipEverything 的夫人是一位残障人士,需要靠轮椅生活。JRE 在筹备一个轮椅工厂,准备把美国本土生产轮椅的成本降低80%,把售价从五千美金砍到一千美金左右。

NothingButTech 参观了他的轮椅工厂,里面有非常酷的非常酷的设备,比如大型激光切割机。

https://youtu.be/oBId9w7NgAQ

DPS Main

17 Dec, 00:55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32 - The Most Expensive Habit

最昂贵的习惯是什么?Ryan Holiday 坦言是焦虑:

1. 焦虑无时不在,不仅消耗当下的我们,还会影响我们的未来;
焦虑给我们的回报是什么?除了无尽的疲惫,还有一点点恐惧未发生的解脱;

2. 我们总是被自己的幻想所折磨,而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幻想并没有发生,而我们因为焦虑而耗费的时间一去不复返;

3.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和焦虑分离,当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之相处 -- 专注当下,放弃对控制的幻想、获得新视角。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32/

DPS Main

16 Dec, 08:40


柴静探讨琼瑶的离去,请一定要看到最后

https://youtu.be/L20VBTW615E

DPS Main

16 Dec, 01:05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31 - Nonlinear Goals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把目标当作线性的,但真的如此吗?Anne-Laure Le Cunff 不以为然:

1. 生活中大多数的目标都不是线性的,中间可能会有很多曲折;

2. 线性目标带来了不少问题,比如压力,恐惧等等;而非线性目标可以让我们更实际地看待问题,从而更灵活地解决它们;

3. 具体而言,实施非线性目标设定的步骤包括观察、设计小实验和进行定期反思,以鼓励探索和持续动机。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31/

DPS Main

15 Dec, 14:07


《克拉森农场》的男配角 Kaleb 开了场脱口秀,非常精彩!

别看他五大三粗的,但其实非常聪明:

1. 12岁开始务农
2. 15岁买了第一台拖拉机
3. 很早就学会了养鸡养牛养羊
4. 18岁决定学习种地,也就到了克拉森农场(当时老板还不是 Clarkson)
5. 干了三年之后,农场以2030万英镑卖给了 Clarkson(老爷子真有钱),于是 Kaleb 离开农场回去自己的公司干活
6. 节目组打算开拍纪录片,同时在看好几个候选人。最后一天导演说,老爷子找他,让他去趟办公室。于是就有了《克拉森农场》第一集开头的那一幕。

https://www.aboutamazon.co.uk/news/entertainment/kaleb-cooper-prime-video-special-the-world-according-to-kaleb-trailer

DPS Main

14 Dec, 23:13


DPS 周刊 179 - 《好东西》,好东西!

刷了两遍《好东西》,第一遍主要被剧情所吸引,第二遍主要被细节所吸引。

https://letters.acacess.com/weekly-179/

DPS Main

13 Dec, 09:11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30 - 1 Million Views

获得了一百万次的阅读之后,Phil Eaton 有何感悟?

1. 很多内容都值得一写;
2. 我们写得还不够多;
3. 保证文章质量的最好窍门就是自己把文章大声朗读出来;
4. 第二窍门就是请朋友帮忙一起看。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30/

DPS Main

13 Dec, 01:20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29 - Now Do Japan

投资界有句玩笑叫 “Now Do Japan”,即买入日本的股票。因为从1989年到2010年差不多三十年间,日本的股市一直停滞不前。但是如果一直坚持买入呢?Nick Maggiulli 给出了他的分析:

1. 如果持续买入到2024年的话,日本股市差不多翻了三倍;

2. Nick Maggiulli 的 Just Keep Buying 一书在日本卖出13万册,而这本书是他过去八年 blog 的结晶;

3.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缺少时间,而是浪费了太多时间。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29/

DPS Main

12 Dec, 10:05


非常佩服,一步步终于登顶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5Vu_cLAs4

DPS Main

11 Dec, 12:32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28 - The Right Thing

什么是写代码时正确的事?Paul W. Homer 给出了他的答案:

1. 正确的事是减少人类在阅读代码时的负担,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和整洁性;

2. 在面对糟糕的代码时,开发者不应忽视,而是应将其封装在最低的层级,以避免复杂性在代码中扩散;

3. 代码的质量通常与其在系统中留存的时间成正比。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28/

DPS Main

11 Dec, 03:20


《纪念碑谷 III》 上线,有 Netflix 账号就可以玩。

https://apps.apple.com/gb/app/monument-valley-3-netflix/id6450062082

DPS Main

05 Dec, 00:58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74938f2c3b2a2f3344c947b 最近听到最有意思的播客之一,讲述成都的一个新型教育机构如何去做青少年教育(14岁到18岁),课程设置和教育的理念真的让人好向往···如果我能回到14,15岁,我绝不想去原本的高中,而是想去“好奇” #education

DPS Main

01 Dec, 06:40


DPS 周刊 177 - 读完了四十本书

十一月刚过完,我提前完成了今年读四十本书的计划。上半年写了十一篇读书笔记,下半年只写了三篇。

最喜欢的当属 Peter Hessler 的 Other Rivers, Another Narrative

https://letters.acacess.com/weekly-177/

DPS Main

27 Nov, 04:10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18 - Learning Multiple Languages

学习多门语言值得吗?Scott Young 认为很值得:

1. 每学习一门语言,就为你打开了一扇了解一个新文化的大门;

2. 去一个陌生地方旅行,即使会说很有限的当地语言也会带给你很多惊喜;

3. 学习一门外语相对容易,维系一门外语其实很难,维系多门外语更是难上加难;

4. 学习多门语言最大的挑战有两个,一是语言之间会相互影响,二是每一门语言都

5. 要耗费时间精力去维系,但时间精力终归是有限的。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18/

DPS Main

26 Nov, 14:07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17 - Why Saving Money?

为什么要存钱?Morgan Housel 认为这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自由:

1. 财富是收入减去支出后剩余的累积;
增加储蓄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不是提高收入,而是增强谦逊;

2. 储蓄是对于意外的一个对冲;

3. 每一笔储蓄都像是从未来中夺回了一部分,并交还给我们自己;

4. 当时间不站在你这边时,你只能被迫接受命运带来的糟糕运气;

5. 即使储蓄利率为 0%,它也可能带来有意义的回报,比如可以让你接受一份薪水较低但更有意义的工作,或等待那些可能的投资机会。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17/

DPS Main

26 Nov, 14:04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16 - Spreadsheet as Whiteboard

你习惯用白板吗?Herbert Lui 发现其实数据表格和 白板有类似的功效:

1. 数据表格可以把所有数据摊开来,这和我们使用白板的方法类似。这样我们可以一样看到所有相关数据;

2. 白板的结构又迫使我们把相应的数据填写在应有的位置,所以不会太乱;

3. 具体而言可以这么做:
收集我们能看到的一切数据——越多越好
定义一个基本的坐标轴,确保明确的方向和位置。
找到规律筛选数据。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16/

DPS Main

24 Nov, 05:21


DPS 周刊 176 - 那些喜欢的东西

前两天在外面穿外套,AirPods 突然掉到了地上。我记得明明把它放在了有拉链的口袋里,怎么就会掉出来?捡起来放回那个口袋,还没拉上拉链,又掉了出来。我又重复了一遍,还是掉了出来。身边的朋友都快笑出来了,我这才看了下这个口袋,原来热压胶脱胶了。

这件衣服还是2019年去香港旅行时,趁着打折买的。打完折也不便宜,毕竟是很好的牌子。但是这件衣服极其好穿,面料很好,保暖防风都不错,剪裁合身。每次出去旅行我都带着它,就这样已经五年了,但是没有什么磨损,直到这次突然脱胶。

和一个朋友聊起这事,她说,往往我们喜欢的东西就是来得这么突然,又走得那么突然。她徒步时最喜欢穿的一双鞋并不是一双徒步鞋,而是一双随便买的鞋,但就是合脚好穿。

https://letters.acacess.com/weekly-176/

DPS Main

22 Nov, 03:17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15 - Crazy Times

在当下如此疯狂的时代,我们能做什么?Ryan Holiday 给出了他的建议:

1. 我们无法控制周遭,只能掌控自己;

2. 保持内心的平静能帮助我们不被外部混乱和负面情绪所感染,确保我们能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

3. 即使世界变得越加癫狂,我们仍需保持镇定。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15/

DPS Main

21 Nov, 06:45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14 - Clarity

Paul W. Homer 指出写代码的清晰度有三重挑战:

1. 我们通过代码来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2. 计算机要通过来理解这些代码来执行我们的意图;
3. 其他程序员要读这些代码来维护迭代;
正因为如此,代码的清晰度尤为重要,我们需要考虑这三方面的需求;
4. 很多时候,随着一门语言的进化,有越来越多的语法糖 (syntactic sugars) ,这些似乎能帮我们更快地写代码,但有可能让代码变得难懂。所以如何平衡这些需要我们好好思考。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14/

DPS Main

20 Nov, 06:52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13 - Benefits of Daily Diary

坚持写了二十多年日志之后,Derek Sivers 分享了他的心得:

1. 他坚持写了二十多年日志,既包括影响重大的事情,也有日常的记录。在他看来,两者同样重要 -- 因为它们为未来的自己提供真实的生活回顾,帮助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感受和决策;

2. 他坚持每天写,哪怕只写一点点记录也好,如果当天没有时间的话,第二天也要补上;

3. 他特别强调提问和质疑自己的思考,因为这是促进智力和情感发展的关键;

4. 针对特定主题,可以创建“思考日志”,记录与某些主题相关的反思和想法;

5. 比如他最喜欢的主题是后悔,这些记录帮助他在未来避免这些遗憾。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13/

DPS Main

19 Nov, 03:26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12 - About Success

成功意味着什么?Sahil Bloom 给出了13个不为人知的真相:

1. 成功意味着必然要经历孤独,这是因为当我们迅速成长时,肯定与周遭格格不入。所以感到孤独可能意味着我们正在真正成功的道路上;

2. 野心既可以帮助我们成长,也可以让我们倍感焦虑,关键在于如何管理野心;

3. 最好的时光可能不在于获得成功之后,而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

4. 所有人都有替代者综合症,即使是那些成功人士;

5. Hofstadter's Law 说的是,我们实现某事的时间总比我们期待的要长。正因为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让它们变得更珍贵;

6. 没有人明白他们正在做什么,为什么做这些。但是只要他们坚持得够久,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7. 如果我们把成功的定义基于比较,那么我们永远不会感到成功。我们需要定义自己的成功,然后加以努力。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12/

DPS Main

19 Nov, 03:24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11 - Unlearning

什么是“去学习” (unlearning)?Derek Sivers 给出了他的解释和建议:

1. 过去学到的知识可能已经过时,时代在变化。曾经的真理如今可能变成谬误

2. 我们自己也在变化,旧有的方法可能不适合我们了;

3. 具体的”去学习”需要我们质疑自己的知识,停止自以为是,并要求当前证据来验证这些知识是否仍然有效;

4. 这一过程当然可能有些痛苦, 但这是我们成长的必要阶段。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11/

DPS Main

17 Nov, 14:28


DPS 周刊 175 - 特权

我家附近就有一家排名很高的独立咖啡馆,过条马路就到,好喝不贵。之前上班前会顺路过去买一杯喝,也不用排队。后来买了各种咖啡设备之后,就从他们门口的贩卖机里买他们自己烘的豆子喝,每周三都有新鲜的豆子出炉。我以为这些都是稀松平常的事。

最近几个周末约朋友过去,才发现要排老长的队才能喝到,下单要排队,做 filter 要排队,里里外外全是人。和工作日清闲的状态真是天差地别。

这才发现住得近不用排队就能喝到上好的咖啡其实也是一种特权。

很多时候,没有对比,我们就意识不到自己享受着某些特权,也就无法和他人共情。

https://letters.acacess.com/weekly-175/

DPS Main

14 Nov, 08:05


Exodus 4.18 - 无签证呆在美国并不违法

最近读完了 Dear America,作者 Jose Antonio Vagas 讲述了自己十二岁偷渡进入美国之后,寻找合法身份的一生。读完整本书,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和勇气,因为他在这一历程中付出了太多。

最重要的是,他提到了一个概念,即无签证进入美国是违法的,但是无签证呆在美国并不是违法的。有了这一基础,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也就不难了 -- 还不懂事的他被母亲通过蛇头带入美国,直到16岁他才发现自己的薛定谔身份 -- undocumented citizen,然后终其一生努力获得合法身份。

https://exodus.awesomevisa.com/exodus-4-18

DPS Main

14 Nov, 00:43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09 - Make Friends with Fear

如何与恐惧成为朋友?Anne-Laure Le Cunff 给出了一个四步的框架:

1. 恐惧的本质是需要面对不确定性;

2. 恐惧本身并不可怕,相反,它是我们的正常反应,可以帮助我们远离危险;

3. 与恐惧成为朋友需要我们正视它,而不是忽略它;

4. 具体的四步分别是:

a. 感受你的恐惧:接受身体的反应,深呼吸或简单拉伸来释放紧张。
b. 审视恐惧的来源:理解恐惧的根源,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来分析。
c. 表达你的需求:与他人分享恐惧,寻求支持,展现脆弱并非软弱。
d. 反思经验:记录经历,评估应对策略,为未来做好准备。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09/

DPS Main

13 Nov, 04:15


聊几句珠海随机撞人事件吧

1. 之前和朋友聊到过几次类似的随机伤人事件,因为缺乏媒体报道,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这是随机个体事件。但是只要扫一眼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的 X,从去年开始,这类事件越来越频繁,全国各地几乎每天都有。从农村到城市都有,一线大城市也有。如果说偶尔一次算是个体事件,如此高频度的还算是个体事件吗?

2. 以上还只是李老师一个账号搜集转发出来的,还有照片或者视频,或者警情通报。没有报出来的是不是更多?

3. 当然在官方话语体系里这些这是个案,都能归因于个体,比如离婚等等。但如此高频度的发生难道和这个这会没有一点关系吗?难道和当下的经济环境没有一点关系吗?

4. 官方当然会定性为个体事件,随机报复社会等等。但这些针对平民的大规模无差别伤害的实质都是恐怖袭击,当然在官方话语里,只有发生在国外的才叫恐怖袭击,在国内的最多就是暴恐。

5. 在这种频次的“随机”事件中,谁都无法幸免于难。今天发生在珠海,明天不知道会发生在哪;今天死了35个人,明天不知道会不会死更多的人。请大家多多保重!

DPS Main

13 Nov, 01:05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08 - If You’re Not Feeling “Hell Yeah!”

1. 什么时候说“不”?Derek Sivers 的建议是如果你没有感到 “hell yeah”,就要说“不”:

2. 如果我们不说”不“的话,就会错失真正的好机会;

3. 如果你没有感到 ”hell yeah“,那么就要说”不“;

4. 当你对几乎一起说”不“的时候,你其实给自己的经历和时间腾出了空间;
说”不“其实让你变得更加厉害;

5. 所以拒绝几乎一切,只对你真正感到兴奋的事说“yes”,然后全力以赴。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08/

DPS Main

12 Nov, 13:59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07 - Do What You Love

到底要不要追随自己的兴趣/激情去做事?Paul Graham 给出了他的见解:

1. 人们付钱给你做他们希望做的事,而不是你希望做的事。除非你们希望做的事同一件事;

2. 如果你想赚很多钱的话,那么最好做让你感兴趣的事;

3.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选哪条路,那通常是因为你忽略了一些东西:你不知道什么让你开心,你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工作,你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好什么样的工作;

4. 离开学校之后,不会有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也不会有人告诉有多难;

5. 如何面对不确定性?主动去寻找确定性,所以做你感兴趣的事就是一个上佳选择;

6. 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可能需要耗费你许多时间,所以越早开始越好;
如果你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那么通常你也会被同样感兴趣的人所包围,那将非常有意思。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07/

DPS Main

11 Nov, 08:07


前阵子听放晴早安,说是可以把理发和心理咨询结合到一起。

这不,Vic Blends 把剪头发和深度访谈结合到了一起。这期直接请到了奥巴马,他说为了通过 secret serivce 的背景审查,他帮五个 secret service 剪了头。

DeepCut 这个名字也很好,一语双关。

https://overcast.fm/+ABH8FBnPLjw

https://youtu.be/zeagJ9zU0uE

DPS Main

11 Nov, 00:31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06 - How Herman Martinus Builds Things

如何做一个个人项目?Herman Martinus 分享了他的心得:

1. 他的项目都是基于他的好奇心,满足他自己的需求;
2. 重要的是尝试新点子,并且把结果发布出来;
3. 一旦这些发布的雏形吸引了别人,他就会全力以赴,花更多的精力去开发;
4. 在他看来,这些点子首先吸引了他自己,更妙的是吸引了其他人。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06/

DPS Main

09 Nov, 06:13


DPS 周刊 174 - 两个为什么?

十年前我离开学术圈进入工业界,十年后我暂停了 maker 的工作,而投身成为 seller,其实这两次转变的本质都是在探寻我的边界,探寻我所恐惧的未知。探寻就意味着试错,试错就意味着摔跤,我只是觉得自己都能爬起来,所以摔点跤不算什么。哪怕当下的我并不享受这一试错的过程,但是回想十年前我也同样挣扎着试错,最终走了出来,我也一定能找到当下困境的答案,也一定能爬起来,继续我的冒险。总之就像西西弗斯那样,不断地往上爬,不断地摔跤,日复一日地探寻我的边界,探寻我说恐惧的未知,直到当下的恐惧都变得不再是恐惧为止。

https://letters.acacess.com/weekly-174/

DPS Main

08 Nov, 10:00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05 - Full Speed

为什么全速写代码有害无益?Paul W. Homer 给出了他的理解:

1. 写代码并不是一个线性的工作,并不是投入多少就能产出多少行代码的乘法;

2. 写代码的实质是解决问题,而不同的问题造成的认知负担是不同的,有些很大,有些很小,这就意味着写代码不可能是匀速的;

3. Paul 习惯优先解决那些难题或者比较底层的问题,因为难题难以预估时间经历,而底层问题解决了会让上面的问题更容易解决;

4. Paul 有两个列表,一个记录着需要解决的难题,一个记录着需要解决的容易问题。他可以交替着选择两个列表里的问题来解决,这样保证他的效率。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05/

DPS Main

07 Nov, 07:50


原来 Paul Theroux 和奈保尔相识源于乌干达的 Makerere 大学。

Dark Star Safari by Paul Theroux

DPS Main

07 Nov, 03:45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04 - The Minimum

任何工作都可以只做最少量的工作,Herbert Lui 建议我们问问自己为什么?

1. 最少量的工作当然可以保证不被炒鱿鱼,但也意味着最少的回报和最少的机会;
2. 最关键的是我们要问自己为什么只想做最少量的工作?是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做,还是我们不喜欢这份工作?亦或工作太多,我们只能完成最少量的工作?到底只是暂时的,还是已经成为了习惯?
3. 作为管理者的话,也可以换成员工的角度想想为什么?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04/

DPS Main

06 Nov, 13:46


今天的感觉就像回到了2018年的那一天,希望下面四年赶紧过去

DPS Main

06 Nov, 00:37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03 - Writes and Write-Nots

当下生成式 AI 最大的危险是什么?Paul Graham 认为它会代替人类写作:

1. 写作的本质是思考,因为写作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
2. 现在的生成式 AI 能够替代我们写很多东西,从一定程度上也就替代了我们思考;
3. 大多数人本来就不擅长写作,而生成式 AI 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
4. 未来只有两种人:写得好的人,和不会写的人。至于选择做那种人,也就意味着你是否选择继续思考。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03/

DPS Main

05 Nov, 00:30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02 - Democratising Publishing

最近 Wordpress 纷争不断,Ghost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平台)的创始人 John O'Nolan 介绍了他们的理念:

1. 他之前曾是 Wordpress 的一员,因为看不惯里面的事情而离开;

2. 离开之后,他和 Hannah Wolfe 发起了一个众筹,准备组建 Ghost。在短短29天内他们筹集到了35万美金,然后把 Ghost 注册成了一个非盈利组织;

3. 注册成非盈利组织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所有人,不会有利益冲突,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做事;

4. Ghost 的经营模式是以开源为基础,然后提供托管服务获得收益,用这部分收益养活自己。12年下来一直都盈利,去年他们的营收超过750万美金。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02/

DPS Main

04 Nov, 13:53


家附近过马路就有一家排名很高的独立咖啡馆,好喝不贵。之前上班前会顺路过去买一杯喝,也不用排队。后来买了各种设备之后,就从他们家门口的贩卖机里买他们烘的豆子喝。我以为这些都是稀松平常的事。

上周末约朋友过去,才发现要排老长的队才能喝到,于是转身就换其他咖啡馆了。这才发现住得近不用排队就能喝到上好的咖啡其实也是一种 privilege。

很多时候,没有对比,我们就意识不到自己享受着某些 privilege,也就无法和他人共情。

DPS Main

04 Nov, 08:20


Exodus 4.17 - 从罗玉凤身上我们能获得哪些移民启示?

中国出名的一年多,也就是2010年,罗玉凤大概赚到了五万美金,然后她就拿着这笔钱去了美国。尽管这笔钱看起来不少,但她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此后的十几年被人追着骂。

尽管如此,罗玉凤还是通过申请政治庇护,最终拿到了美国绿卡。她的人生也有了新的规划,她已经在一家社区学院就读,打算拿到更高的学历。

从罗玉凤的移民经历中,我们至少可以获得这些启示:

1. 明确移民的动机和价值观。
2. 做好适应新环境的心理准备。
3. 开放心态,尝试新的职业机会。
4. 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
5.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坚定信念。
6. 为未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https://exodus.awesomevisa.com/exodus-4-17/

DPS Main

04 Nov, 00:14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01 - Pain vs. Perceived Pain

如何做出改变?Nick Maggiulli 给出了一个解释 -- 要么提高当下的痛苦,要么减轻想象中的未来痛苦:

1. 如果想象中的未来痛苦轻于当下的痛苦,我们自然而然会做出改变;

2. 如果想象中的未来痛苦非常高的话,那么我们需要意志力才能走下去,这样往往很难;

3. 如果你尝试改变但失败了,要么因为当下的痛苦不够,要么想象中的未来痛苦太大,所以你可以着眼于改变其中之一。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01/

DPS Main

03 Nov, 10:47


DPS 周刊 173 - 一个微小的供应链问题

去年搬到新的国家之后,就在做品牌出海的工作,帮助一个国内的大家电品牌在海外建立直销渠道。受限于各种条件,所有的工作都是我一个人完成,营销,销售,记账,物流等等工作都要完成。这当然是极大的挑战,也是极好的学习机会,所以我一边挣扎着摸索,一边试图沉淀出一些经验。

因为是自有工厂自有品牌,所以我们一开始只在海外直销两个型号,销售慢慢稳定下来之后,今年年初我提议增加一个型号,既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又可以提高我们的销售额。于是工厂端开始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申请相关的能效认证,准备营销的材料,协调供应链,协调产能,最后海运到了我们的仓库。

七月我们上架了这个新的型号,第二天就卖出一台。大家自然很开心,因为之前的型号的第一单让我们等了一个多月。这么快卖出第一单,当然是因为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要归功于之前口碑的积淀。陆陆续续卖了十台之后,我们收到反馈,反应这个型号会莫名其妙的操作失灵。一开始以为是用户的误操作,但收到用户拍摄的视频之后,我们发现这是机器本身的问题,而不是误操作所致。

粗粗一算,这一故障比例高得惊人。而之前的两个型号的故障率不到 1%。于是我们一边向总部报告,一边在仓库里开箱检查库存。类似的问题在库存里也发现了,但神奇的是,这个故障时隐时现,无法每次都复现。我们联系反馈故障的用户把机器退换给我们,再次尝试,也无法复现同样的故障。工厂端也尝试复现故障,再定位问题,同样地,无法复现。但是用户的视频都有记录。所以我们只好做排除法,三个型号用的所有零件几乎都一致,新款的型号用了按压式触摸板,唯独这个零件是为了海外市场专门定制的。所以问题只可能出在这个零件上,因为国内的同型号产品从来没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https://letters.acacess.com/weekly-173/

DPS Main

01 Nov, 07:44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00 Accountability Sinks

什么是问责沉没?Dan Davies 给出了他的解释:

1. 一个组织能形成“问责沉没”,是因为它的结构能模糊或掩盖决策的后果,使决策者无法直接承担责任。例如,酒店高层决定减少清洁人员,导致顾客入住时找不到准备好的房间,责任却无从追究。

2. 问责沉没的本质是因为反馈链条被打破,受影响者的反馈无法影响系统运作;

3. 个人对决策的改变能力与其问责程度成正比;

4. 问责不仅需要改变能力,还需要了解决策背景,从而找到反馈链条。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100/

DPS Main

01 Nov, 07:15


埃塞俄比亚的阿姆哈拉语版的《飘》是翻译在三千张香烟盒上的

埃塞俄比亚作家 Nebiy Mekonnen 被当作政治犯关在中央监狱里。有一天,一个新来的犯人夹带了一本英文版的 Gone With The Wind 进来,于是大家轮流阅读这本小说。因为犯人众多,轮到每个人的阅读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但对他们而言,已经弥足珍贵。

Nebiy 决定把它翻译成埃塞俄比亚通用的阿姆哈拉语,于是他把香烟盒里的锡箔展开,把译文写在锡伯背面。他花了两年时间完成翻译,耗费了三千张锡箔。翻译成之后,他把这些锡伯折好放回香烟盒里,请被释放的朋友带出监狱。

等到 Nebiy 被释放之后,他花了两年时间把这三千张收集整理出来,出版了阿姆哈拉语版的《飘》。

Nebiy 于今年七月去世。

Dark Star Safari by Paul Theroux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Nebiy_Mekonnen

DPS Main

31 Oct, 13:45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99 - Important problems

什么是重要的问题?Seth Godin 给出了他的解释:

1. 可以把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当作横坐标,把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当作纵坐标,这样就有四个象限;

2. 重要的问题本身并不复杂,但是不容易解决。它们可能需要很大的勇气,很大的情感投入,以及很多协同才能解决;

3. 所以重要的问题往往听起来不那么诱人,以至于人们往往倾向于解决其他象限的问题。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099/

DPS Main

31 Oct, 13:41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98 - The Expert Beginner

什么是专家初学者?Erik Dietrich 给出了详尽的解释并且探讨了成因:

1. “专家初学者”现象,即技能平庸却自认为是专家的人。许多人在快速获得一些技能后,往往停滞不前,误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专家级别。

2. 环境和同伴的反馈对于避免成为专家初学者至关重要。 比如在软件开发领域,初学者通常在快速提升后,因缺乏外部反馈和交流,错认为自己已经是专家;

3. 要想避免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积极获得外部反馈,多与其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位置。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098/

DPS Main

29 Oct, 05:18


Exodus 4.16 - 给香港高才通泼泼冷水

将近两年时间过去了,也是第一批高才通签证到期的时间,很有意思的是,新加坡的 PEP 签证门槛越来越高,而香港高才通的门槛不升反降。

香港早已不是五年前的香港,高才通也没有听起来那么诱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就算北大清华扩招,也不可能降分扩招。一个标榜自己多么高端的签证一再降低申请门槛,这说明了什么?

https://exodus.awesomevisa.com/exodus-4-16/

DPS Main

29 Oct, 00:43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97 - Learning to Learn

采访了三百多人之后,Kevin Li 学到的一个重要道理是,当你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最重要的是知道学习什么?那么如何做到这点呢?

1. 迅速识别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是什么;
2. 根据自身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同时避免自大;
3. 最初的15-20小时要飞速学习,建立最初的框架,然后慢慢把学习速度降下来。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097

DPS Main

28 Oct, 03:38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96 - The Art of Attention

如何看待我们的思绪?Bill Wear 认为我们的思绪就像一座花园:

1. 因为像一座花园,就需要我们时不时地打理,这里的打理指的是我们需要关注专注,耐心地专注;

2. 其实我们唯一拥有的就是我们的思绪,与它相处的第一步就是观察它;

3. 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思绪永远都不会断,无时不在思考,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其中也许有些间隙,如果我们足够耐心地话,可以抓住这些间隙,给出回应,而不是盲目地跳到下一件事上;

4. 简化思绪的要以是把注意力放到更重要的事上,而不被其他事分心;

5. 这或许需要我们慢下来,这也恰好是慢下来的意义 -- 更有意识地与这个世界相处,而不是匆匆而过。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096/

DPS Main

27 Oct, 12:22


DPS 周刊 172 - 过去,未来,现在

最近在翻看手机里的老照片,给我的感觉似乎过去那么开心,那么多好吃的,那么多愉快的经历,以至于我都想回到自己的过去了。直到读到 Morgan Housel 关于过去,未来和现在的观点,我突然明白了一点:手机里的照片不过都是一瞬间的切片,而我记录的那些切片,都是当时我觉得值得记住的一瞬间,自然而然,这些切片大多都是开心的瞬间。所以还有其他很多瞬间都没有被记录,也许不那么开心,也许不觉得值得记录。但所有这些瞬间组合起来才是生活的全部。

https://letters.acacess.com/weekly-172/

DPS Main

26 Oct, 10:38


刚才在电梯里,一个神采奕奕的老太太走了进来。

看了我几眼之后,突然和我说话。

我戴着耳机没听清,请她重复了一下。她问我:are you busy?

我说:not so busy.

老太太说,good, you are so relaxing.

我回说:it’s Saturday, right?

老太太说,even I’m fully retired without any part-time job, I’m still busy. Enjoy your time!

然后我们都大笑着告别

DPS Main

25 Oct, 10:26


Morgan Housel 的播客,每一期都短小精悍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the-morgan-housel-podcast/id1675310669

DPS Main

25 Oct, 01:39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95 - A Message From the Past

最近整理备份的时候,看到很多老照片,突然觉得过去的日子非常美好。Morgan Housel 也有类似的感受,只是他有不同的解释:

1. 回看 2009年,他刚毕业,和当时的女友(现在的夫人)在一起,买了房,没有孩子,尽情享受生活;

2. 而另一边,时值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经济非常差,Morgan 其实非常焦虑,担心自己失业,还不起房贷;

3. 所以当我们回看过去时,往往只记得最美好的那些事物。但过去其实并不一定像我们记忆的那么美好,当下也不一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未来也可能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095/

DPS Main

24 Oct, 01:03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94 - The Low Stability of High Income

高收入一定意味着高财富吗?Nick Maggiulli 觉得答案是不一定:

1. 如果你已经是高收入了,要想获得更高的收入通常是暂时的,而获得较少的收入几乎是必然的;

2. 尽管高收入人群有可能更容易找到新工作,但新工作的收入并不一定能达到之前的水平;

3. 尽管收入是建立财富的基础,当时开销有可能摧毁财富的积累;

4. 如果你已经有了高收入,不妨考虑控制开销,并把多样化自己的投资。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094/

DPS Main

23 Oct, 11:53


Ethan Guo,一个才19岁的亚裔美国人,计划独自驾驶小飞机穿越七大洲,以期筹集一百万美金用于癌症研究。

他17岁就考取了飞行驾照,已经飞越了美国大陆全部49个州,上次穿越大西洋,有累积超过700小时的飞行经验。之所以要发起这个筹款计划,是因为他的 cousin 此前被诊断出癌症。

https://www.flightagainstcancer.com/

https://www.instagram.com/ethanguo.rtw

DPS Main

23 Oct, 03:31


嗯,听说国人喝咖啡主要是为了喝牛奶 🤪

DPS Main

23 Oct, 00:20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93 - Overcome Fear of Failure

你是否惧怕失败?如何面对这种惧怕,如何克服这种惧怕?Nick Wignall 解释了它的成因,以及三种修复方法:

1. 惧怕失败和自信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自信不是缺乏惧怕,而是哪怕惧怕,你也知道自己可以的。当然我们也不能说惧怕失败就是缺乏自信;

2. 惧怕失败的人似乎有个共性,即通过努力工作来逃避他们心中的恐惧和不安。但这种心理往往会侵蚀他们的自信;

3. 要想面对惧怕首先要肯定自己的惧怕,而不是逃避;

4. 第二步是找一个容错度比较高的习惯,让自己不断地失败,不断地接受这些失败;

5. 最重要的是要反思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不再被失败所驱使。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093/

DPS Main

22 Oct, 00:26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92 - Act Your Age

在不同的年纪,我们应该做什么?Fernando Gros 给出了他的答案:

1. 十几岁:保持开放的视野,尝试不同的体验,选择和点子;

2. 二十几岁:利用这一阶段的机会,掌握自己的命运;

3. 三十几岁:努力工作,做出牺牲,以便为未来打下良好基础。

4. 四十几岁:在职场上寻找平衡,利用智慧和谦逊。

5. 五十几岁:优雅接受年龄,追求自己热爱的工作,享受创造力的顶峰。

6. 六十几岁及以上:积极生活,参与家庭和社会,分享故事与智慧。

7. 最重要的是,以上这些都只是社会的框架,你不必严格按照这些来,你需要找到自己的节奏,探索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092/

DPS Main

21 Oct, 07:50


我们都欠罗玉凤一个道歉

不明白播客这期采访了罗玉凤(凤姐):

1. 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后来跟着目前去了继父家。她有一个妹妹和弟弟,所以在家里地位极低,要干很多活,还经常被骂。这些童年的经历倒也历练她的性格,即使后来被骂得很惨,她也从来没哭过;

2. 她从小非常聪明,成绩很好。考高中的时候,既可以上高中,也可以读师范中专。她已经在高中就读了,但因为家里供不起学费,开学一周后被母亲转去师范中专,然后她有拿到了师范大专文凭;

3. 毕业之后,她去三峡库区支教,被分配到奉节。她坦言这是自己第一次真正基础社会,第一目睹了权力的黑暗。支教的时候不论执教能力,只看能不能和老教师搞好关系,能不能和校长搞好关系,能不能和政府里的领导搞好关系。但她追求平等,让真正贫困的学生获得助学金,因此和这些人产生了不少冲突,所以两年合同到期后,就离开了奉节;

4. 她辗转到上海之后,住在群租房里,先后在味千拉面,家乐福等公司打工,拿的几乎都是上海的最低工资。她当时兜里只剩两千多,又不能回家,但她想认识更多的人,于是花钱印了那些征婚传单;

5. 在那些征婚传单上,她列出了自己的期望,即想找北大清华金融系毕业的,但她也说希望能共甘苦。结果大家只看到了前面那句,忽略了后面这句。她坦言,发这些传单就是为了出名,为了认识更多的人,但完全没想到后面这些的负面效应;

6. 因为这些传单,她出了名,不少电视台请她上节目,她单纯地相信那些编导的话语。没想到其中一些把她塑造成那样的负面形象。甚至有人在节目中向她扔鸡蛋,还在天涯发文讲述这些经历。直到她到了美国之后,收到这个人的道歉,说其实那些都是某个节目组安排的。在她看来,官媒这些做法无非是为大家的情绪宣泄找一个出口,而她正好成为了这样一个靶子;

7. 在中国出名的一年多,也就是2010年,她大概赚到了五万美金,然后她就拿着这笔钱去了美国。她说尽管这笔钱看起来不少,但她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此后的十几年被人追着骂。甚至当时在国内的时候,出门就被人指指点点,去面馆吃饭被人用脚踢。到了美国即使想过普通人的生活,也还是怕见到中国人。

https://www.bumingbai.net/2024/10/ep119-luoyufeng/

DPS Main

21 Oct, 00:05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91 - Mindful Decluttering

如果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数据?Alex Chan 给出了她的建议:

1. 她曾经想着尽可能保存所有的数据,而没有想过如何重新利用这些保存下来的数据;

2. 如今当她想要保存新的数据,她会仔细考虑为什么要保存这些,保存下来之后如何重新利用它们?

3. 同时,她也重新整理之前保存下来的数据,该清理的清理,该整理的整理。这一过程也进一步帮助她审视自己;

4. 这也契合她更大的目标,即如何更加清醒地使用科技。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091/

DPS Main

20 Oct, 02:35


柴静采访《河殇》的撰稿人苏晓康,有很多有意思的点:

1. 《河殇》并不是高层授意下的产物,而是央视之前搞砸了一笔经费,找人来收拾残局的作品。苏晓康作为自由撰稿人没拿到稿费,当然也没有管他写什么;

2. 正因为如此,所以审片的时候,大家才看到了拍了什么。其中一位评审是莫言,当场泪崩。于是这也为整个结论奠定了基调,一路绿灯;

3. 为什么央视当时愿意放这部片子呢?因为当时走市场化改革,央视只能收到40%的经费,剩下的自筹,主要靠广告。广告主要看收视率,所以央视当时追求轰动,只有轰动了,才有收视率,才有广告主来投放。《河殇》播出之后,大约有三亿人看到了,而且不少人去信要求重播。所以说这完全是市场化的产物;

4. 六集播出后,有四位高层要了片子 — 赵紫阳,杨尚昆,李鹏,李先念。后两者没有给反馈,赵紫阳的反馈是“怎么能骂老祖宗?”,杨尚昆的反馈是“拍的很好,我要让全军指战员都看这部片子!”

5. 尽管赵紫阳反对批判传统,但当广电部长艾知生去中央书记处请示时,胡启立给的定论是《河殇》是支持改革的,胡启立敢下这个定论一定是有赵紫阳的授意;

6. 其中反对意见最大的是王震,重播彻底激怒了他,他认为这是自由派吹起来斗争的号角,于是在各种场合下批判这部纪录片;

7. 更有意思的是,尽管赵紫阳不喜欢这部片子,但是在会见李光耀时,把这部片子送给了李,并说,你们推崇儒家文化,我们这里有部批判传统的纪录片,值得一看。赵这么做是为了表达对于思想解放的支持,也是对于王震的反击。

8. 后来他们准备拍摄《河殇》的续集《五四》,试图纠正之前一些比较激进的观点,比如全盘否定长城,黄河和龙这三个象征。但是激进的街头运动不能取代课堂教育。结果时值胡耀邦去世,学生走上街头,央视就下令解散了剧组。这部剧集胎死腹中;

9. 《河殇》曾经在片中质问,为什么学生你们不走上街头?结果等到学生真的走上街头,当时的知识分子完全不知道怎么办。苏晓康坦承他们当时没有准备好。后面在戈尔巴乔夫访华前夕,他们试图劝学生离开广场,结果根本劝不动。他觉得自己似乎感受到了当年蔡元培去北大劝学生的无力感。尽管他没有亲身参与过街头运动,但文革中的经历让他明白这种力量的强大,即使后面赵紫阳亲自去街头劝说也没有用。


https://youtu.be/vwA3lVWbUVg

DPS Main

19 Oct, 02:58


DPS 周刊 171 - 为什么坚持写 DPS 周刊?

如果说没有失去过动力肯定是假的,有好几次都不知道周刊写什么。但对我来说,只要写下来就已经不错了,写出好东西那是锦上添花。所以 showing up is key,对我来说,只要能坚持每天更新 DPS ,每周更新 DPS 周刊,已经实现了我对自己的承诺。当然写作本身也是和我自己的对话,准确地说,是和未来的我的对话。但我翻看之前写下的 DPS,常常惊讶当时还有这样的想法。

https://letters.acacess.com/weekly-171/

DPS Main

18 Oct, 07:40


这几年乳糖不耐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最近试了试乳糖酶,感觉效果还不错。随便买了个便宜的。

https://www.amazon.com/s?k=Lactose+Intolerance+Pills

DPS Main

18 Oct, 00:27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90 - Getting Genius Back

稍不留神,我们的天赋就会消逝,我们的点子会离你而去,我们应该怎么办?Jia Jiang 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些都可能捡回来:

1. 在发布了畅销书 Rejection Proof 之后,他停笔了五年。再提笔,他发现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完全不像样。这印证了才能可能离我们而去的观点;

2. 类似的,当我们脑子中出现一个点子的时候,如果我们不付诸行动,也会让点子离我们而去。就好像这些点子有保质期一样;

3. 好消息是,如果我们愿意付出努力,还可以把这些天赋和点子捡回来。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090/

DPS Main

17 Oct, 13:17


主播说她每次力竭之后还能再多做一个,让她觉得没有被击碎 — I’m still holding together.

很有意思的观点,我的思绪恰好相反,每次让我力竭的训练都让觉得自己被击碎,让我觉得生活中再难的事情都不如这个瞬间痛苦。于是练完之后就重生了。

https://overcast.fm/+ABERlMFwL_w

看看我记录的训练感想:

https://t.me/+RqANZO95_5ZjNDcx

DPS Main

17 Oct, 08:20


今天港府发布了2024年施政报告,其中提及会继续加大高才通政策的力度:

1. 增加13所院校,其中9所来自大陆;
2. 延长首签逗留期限从两年至三年

实际上,我们梳理了过去两年的数据,发现这个高才通实在太水了,敬请期待下一篇 Exodus 的分析。

这是去年年初的高才通介绍

https://exodus.awesomevisa.com/exodus-2-15/

DPS Main

17 Oct, 08:11


豆友 Custodes 去了何伟在埃及时住过的公寓,还见到了公寓管理员阿卜杜拉,和拾荒者萨伊德。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note/866871577

DPS Main

17 Oct, 00:16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89 - Ignorance Premium

当你去外面的餐馆吃饭,明明和家里买的食材一样,为什么要付那么多钱?很可能是因为我们不会做这些菜,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家没有条件做这些菜。Herbert Lui 将这一溢价称之为“无知溢价”:

1. 无知溢价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修车行赚取的就是我们不会修车的无知溢价,公关公司赚取的就是大公司不会做公关的无知溢价;

2. 要想降低无知溢价,我们就要花时间精力去学习这些知识;当我们越了解某一领域,我们所付出的无知溢价就越少;

3. 但某一领域的无知溢价过于高的时候,就变成了 Elon Musk 嘴里的傻瓜指数了。这些领域必然可以用全新的方法来革新。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089/

DPS Main

16 Oct, 10:43


一个在肯尼亚让干旱土壤重现生机的实践:

1. 逆着雨水流向,挖一个直径五米的半圆浅坑;
2. 在半圆的内径上撒上草籽;
3. 用树枝覆盖挖好的浅坑,以防动物把草籽吃了;

剩下的就是等待。一年内,将该区域的植被率从0.1%提高至接近4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1H9Sg4lBM

DPS Main

16 Oct, 02:21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88 - Facing Unknown

面对极速变化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面对?Seth Godin 指出有四种常见的应对方式:

1. 拒绝,放弃,试图控制,随机应变是四种不同的方式。前三种通常是无效的,只有随机应变式有效的;

2. 对未来随机应变是指,当我们面对未知
时,利用手头的资源来应对。尽管事情并不一定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但随机应变一般会比其他三种应对方式更有可能获得积极的结果;

3. 与其说这是应对未来的四种方式,不如说时应对未知的四种方式。随机应变往往在应对未知时也最有效。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088/

DPS Main

15 Oct, 00:08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87 - How to Stay Focused

当我们感到压力大的时候,很难保持专注。那么我们如何可以化解这一问题呢?Scott Young 给出了五个方法:

1. 压力会导致焦虑,而焦虑会导致我们趋于逃避问题,或者耗费我们宝贵的心力;

2. 当我们焦虑时,不妨借用认知心理学的方法,问问自己,这些焦虑到底哪些是100%成立的,哪些是不可能成立的,哪些是介于两者之间的?

3. 我们也可以借用暴露疗法,把将要完成的任务当作是一个实验,看看自己有多少把握实现;

4. 通常的焦虑是基于未来的,而专注当下能帮助我们不再关注未来,所以这也是一个选项;

5. 第四种方法是在大脑里设想完成这些任务会是什么样的状况,这些积极的信号也能抵消一部分焦虑;
最后,如果一项任务非常挑战,我们就不要太关注结果,而关注自己是否努力,只要努力就已经是一种成功。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087/

DPS Main

14 Oct, 08:20


这是不明白在 DC 的季风书店做的一场对谈,很有意思的几点:

1. 这一批红二代完全生活在一个泡泡里,对外界充耳不闻。所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还是满口的“美帝国主义”这类的话语,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跑去农民家里,动不动就掀锅盖以示“关心”;

2. 这一批红二代也没什么文化,对外的书单估计都是下面列的,他们自己估计一两本都没读过。他们读的都是之前所谓的灰皮书,也就是不能对外公开的书。所以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类似“砸锅卖铁”,”撸起袖子”等这种语言风格;

3. 从毛那里学到最多的就是权利和控制,所以不难理解这些年的倒退,比如各级企业必须成立党支部等等;

4. 当然也会重返毛的覆辙,也就是自列宁以来不可能的平稳权利交接。一个个接班人都被打倒,有破除了两届连任制,所以后面的权利交接必定还会走上血腥的覆辙;

5. 当然走向复辟式的毛式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逆时代潮流的。最大的挑战是,现在的信息管控不像原先那么有力,即使有那么高科技的防火墙,墙内的朋友还是很快能获得外面的消息(如果他们想的话),而且这么多家庭都有海外关系,所以一手遮天的信息管控是不可能再现的(除非拔网线)

https://www.bumingbai.net/2024/10/ep-116-cai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