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meta_ux


這是 #UX 三刀流 獲得消息的地方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23 Oct, 00:21


[公告] 即日起本 Telegram 頻道將停止更新,不再經營。未來 UX 的內容若要繼續觀看,可前往:


(1) LINE 社群 - 這邊有最新的內容以及最完整的即時討論,並且社群的成員會交流產業及工作上的經驗。

https://line.me/ti/g2/Jg53vbIohGq9iwiATxoQAh-jFKENtdLz5Rk-Ww

(2) UX‧三刀流 Discord:這邊有每日最新的消息和內容,是分類的 UX 相關知識保存的圖書館。
https://discord.gg/njwPKwQa5R

大家再見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23 Oct, 00:18


#數據流 AI/UX Designer

這個影片是2天前對 LinkedIn 首席產品長(CPO) Tomer Cohen 的訪談記錄。Tomer Cohen 在訪談中分享了他對 LinkedIn 如何透過 AI 技術成長至超過十億用戶的見解,以及他對於打造 AI 產品的看法。Tomer Cohen 也分享了他對於優秀產品經理的特質,以及如何建構一個能鼓勵員工重視影響力而非表象的公司文化。

(1)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理念: 影片強調了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在打造 AI 產品時的重要性。 Tomer Cohen 強調,產品負責人必須深入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痛點,才能設計出真正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產品。 例如,在設計 Amazon 購物體驗時,不應僅僅優化點擊次數或購買次數,而應考慮到使用者的整個生命週期,例如減少退貨率和提高 Prime 會員訂閱率。 同樣地,在 LinkedIn 的工作推薦功能中,目標不應只是讓使用者點擊或申請工作,而是幫助他們找到真正適合並能取得成功的工作。

(2) AI 非確定性的挑戰: 影片探討了 AI 非確定性為產品設計帶來的挑戰。 在傳統的產品設計中,設計師可以完全控制使用者體驗的每個環節,但在 AI 產品中,AI 演算法的輸出結果具有不確定性,這使得設計師無法完全掌控使用者體驗。 Tomer Cohen 將這種情況比喻為餐廳中的廚師,在傳統餐廳中,廚師可以控制音樂、食材、擺盤等所有細節,但在 AI 餐廳中,廚師只能決定食材,而 AI 決定如何烹飪。 這種非確定性要求產品負責人要有耐心,並願意不斷調整和優化 AI 演算法,才能打造出成功的產品。

(3) 數據的重要性: 影片強調了數據在 AI 產品設計中的關鍵作用。 Tomer Cohen 認為,除了產品目標之外,產品負責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數據。 收集高質量的數據並對 AI 模型進行精細調整,才能打造出真正差異化的產品體驗。 他以 LinkedIn 的 Feed 為例,為了清除 Feed 中的垃圾內容,他花了數月的時間手動建立高質量的樣本數據,以訓練 AI 模型識別優質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QfwEyOd9I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06 Oct, 01:18


這周10/6讀書會由講者Allison跟大家分享” Intercom on Product: How to design standout products in an AI world(Podcast)”。歡迎大家參加 !

時間:每週日早上九點
地點:https://meet.google.com/bed-xapu-fve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26 Sep, 00:01


[產品消息] 昨晚臉書母公司 Meta Connect 2024 會議,介紹了幾項關鍵創新,旨在增強用戶在 Meta 平臺和設備上的體驗。以下是從使用者體驗角度總結的主要重點:

*(1) 人工智慧增強*
與 Meta AI 的語音互動 用戶現在可以在 Messenger、WhatsApp、Instagram 和 Facebook 等平臺上使用語音命令與 Meta AI 進行互動。AI 助手將以語音回應,使對話更加自然和易於訪問。用戶甚至可以為他們的 AI 助手選擇名人聲音。

照片識別和編輯 Meta AI 現在可以識別共享照片中的物體並提供相關資訊。用戶還可以直接通過 AI 請求照片編輯任務,例如修改服裝或背景。

AI 生成內容 “Imagine”功能已擴展,允許用戶根據提示生成 AI 創建的圖像,並直接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的動態消息或限時動態中分享。

*(2) 硬體創新*
Meta Quest 3S Meta 推出了一款價格更實惠的 VR 頭戴裝置,售價為 299.99 美元,使 VR 技術對更廣泛的受眾更具可及性。

Orion AR 眼鏡原型 雖然尚未準備好面向消費者發布,Meta 展示了 Orion AR 眼鏡的原型,旨在將數位元素與現實世界無縫融合。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更新 現有的 Ray-Ban 智能眼鏡將獲得重大更新,包括免提訪問音樂服務、語言翻譯功能和視覺提醒。

*(3) 平臺更新*
Reels 的自動影片翻譯 Meta 正在測試一款由 AI 驅動的翻譯工具,能自動翻譯影片內容中的音訊,首先應用於 Instagram 和 Facebook 上的 Reels。此功能將在模擬原始說話者聲音和同步唇形的同時翻譯語音。

社交平臺上的 AI 圖像生成 Meta 正在為 Facebook 和 Instagram 添加 AI 圖像生成功能,允許用戶在這些平臺內輕鬆創建和分享 AI 生成的圖像。

*(4) 元宇宙的進展*
Horizon Worlds 更新 雖然沒有提供具體細節,預計 Meta 已經概述了其對元宇宙的願景,包括對其社交 VR 平臺 Horizon Worlds 的更新。

這些更新共同展示了 Meta 專注於為用戶在其產品和服務生態系統中創造更身歷其境、互動性更強且更易於訪問的體驗。通過將 AI 更深入地整合到其平臺並引入新的硬體選項,Meta 旨在增強用戶參與度,並提供更個性化和高效的互動。

活動官網
https://www.meta.com/connect/

新聞出處
https://techcrunch.com/2024/09/25/meta-connect-2024-orion-glasses-quest-3s-headset-meta-ai-upgrades-ray-ban-meta-real-time-video-and-more-revealed/

https://www.techradar.com/computing/virtual-reality-augmented-reality/meta-connect-2024-the-6-biggest-announcements-from-a-packed-keynote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724362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20 Sep, 00:34


#用戶流 #數據流

Persona 之死:擁抱人工智慧驅動的個人化 (Death of the persona: Embracing AI-driven personalization)

這篇由 UX Collective 作者 Daleen Rabe 撰寫的文章探討了人工智慧(AI)技術如何顛覆傳統設計流程,特別是對於使用者角色(Personas)的應用。傳統的 Persona 角色通常基於虛構的使用者故事,透過描繪使用者的典型行為、需求和目標來幫助設計師理解目標受眾存在幾個明顯缺陷,如依賴表面人口統計數據、過度強調無關緊要的細節、缺乏基於真實數據的深層見解,以及缺乏場景背景,使其無法提供足夠準確的設計指引。

作者認為「人工智慧驅動的個人化」現代數位產品設計中更精確且動態的解決方案,包括了三種應用的主題:

(1) 自適應設計模式:AI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和當前情境動態調整UI元素,使設計更加個性化,從而增強可訪問性和參與度。這使得設計不再僅是針對典型角色進行,而是根據真實用戶行為進行實時調整。

(2) 預測用戶需求:透過分析用戶數據,AI能夠預測趨勢並主動提供符合用戶偏好的介面。這種方式使得設計師可以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提供更直觀且有針對性的體驗,而不僅僅依賴於靜態的角色模型。

(3) 基於環境的動態調整:AI不僅能根據使用者所在的環境進行優化,還可以在不同設備和情境下自適應調整UI,為用戶提供無縫的跨裝置體驗。

最後隨著企業逐漸採用AI技術來創造個性化的使用者體驗,設計師必須擁抱這一轉變。透過AI驅動的設計系統,企業能夠創造更加動態且精確的使用者互動,進而提升使用者的參與度和滿意度。這篇文章為設計師和企業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展示了如何利用AI重新定義設計流程,將靜態角色轉化為基於即時數據的動態個人化體驗。

https://uxdesign.cc/death-of-the-persona-4b929cf721f9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20 Sep, 00:25


#數據流 #商業流

無論您是使用者體驗專家、企業家還是產品經理,擁有一個能夠加速您的研究發現過程的工具至關重要。這篇文章(3天前發佈),介紹了 Perplexity,一款人工智慧工具,專為加速研究發現過程而設計。該工具被推薦給使用者體驗專家、企業家和產品經理,幫助他們在研究的初始階段快速建立背景知識。文章強調了 Perplexity 如何在不同研究領域中提供支援,特別是在市場研究、使用者需求探索和產品開發等方面。

作者 James Soldinger 依據 Nielsen Norman Group (NNG) 提出的使用者體驗研究流程,闡述了 Perplexity 的應用。根據 NNG 的研究框架,研究過程的發現階段至關重要,因為它需要研究人員收集大量背景資訊,包括使用者的需求、痛點和市場環境。文章強調,Perplexity 能有效結合質性研究與量化數據,幫助研究人員迅速建立研究基礎並制定後續策略。

https://uxdesign.cc/the-power-of-perplexity-in-research-8ad4da7ec8d1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18 Sep, 00:40


[公告]我們的共學證書已經可以上到 LinkedIn ,讓大家的經歷可以更有公信力。預計會在十月份陸續通知之前已經領過證書的學員,領取你的數位版本證書. 區塊鏈的證明也會在這個數位證書上面,提供雙重的認證。新學員的部分會在第18周之後提供.

這一次的共學課程只會有秋季班,所以下一次再開課是一年之後。如果你還沒開始的話,也相信之後這件事會有一些不可預期的影響力,也許你可以考慮趕快跟上進度。

第二周進度
https://lu.ma/21wt7twj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14 Sep, 03:09


剛剛把大家的心得跟問題看完了,也鼓勵已經參加過或者是還沒參加過共學課程的同學可以點連結進去閱讀這些大家一起創造出來的內容
https://www.figma.com/file/yfifabQ7OXVZUnYmBq9Ywd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09 Sep, 03:10


#用戶流 #數據流

昨天,Tomer Cohen (LinkedIn 的首席產品長(CPO),負責制定公司的產品策略、領導產品開發、使用者體驗設計、業務開發、內容創建和客戶營運),分享了關於產品策略、領導力、人工智慧策略和 LinkedIn 動態演變的見解,這些內容對於產品和 UX 設計有多個重要重點和觀念:

(1) 轉變 LinkedIn 動態策略與執行: Tomer 提到 LinkedIn 是如何從一個專業的社交平台,轉型成為更具吸引力的內容和社交平台。他們的策略重點是通過不斷實驗和迭代來改善用戶體驗,從而提升用戶的參與感和動態的相關性。這強調了產品開發過程中的「用戶中心」設計理念以及迭代和測試的重要性。

(2) 「我們可能錯了,但我們不困惑」的產品領導心法:Cohen 提出了這一產品領導的觀點,強調了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保持清晰目標和專注的重要性,即便在面臨不確定性時,團隊仍需具有堅定的信念和清晰的行動方向。這對 UX 設計師來說,意味著在設計過程中保持用戶需求的明確並且不斷進行驗證和改進。

(3) 人工智慧在 LinkedIn 的角色: LinkedIn 採用了 AI-first 的思維模式來推動動態演變和產品增強。這種 AI 策略主要應用在用戶行為預測、個性化推薦等領域,透過大規模的實驗來提升平台的智能化和個性化體驗。對於 UX 設計,這體現了數據驅動設計和智能化個性化的潮流,設計師需要考慮如何在產品中運用 AI 技術來提升用戶體驗。

可開啟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Uq8JUkQls&t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08 Sep, 01:03


Hi!讀書會的夥伴們,今天讀書會由講者Roka跟大家分享《慷慨的感染力》。歡迎大家參加 !

時間:每週日早上九點
地點:https://meet.google.com/bed-xapu-fve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06 Sep, 04:09


昨天,知名設計師 Don Norman 在一場名為「如何設計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的演講中,強調了設計必須考量意義、可持續性和生活品質的議題。這場演講是Fractional by Swarm的最新一集,深入探討了 Don Norman 在以人為本設計上的反思及錯誤,設計師轉變為促進者的重要性,以及設計如何影響世界等多項主題。

演講的重點包括:
- 設計不應只關注利潤,而是應強調生活品質。
- 對於氣候變遷的看法以及GDP作為衡量國家的不妥方式。
- 設計應超越個人,涵蓋環境與多元文化。
- 如何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並轉變為更具道德與批判性的設計實踐。

Don Norman 介紹了他的新書《為更美好的世界而設計》,並闡述了他對「以人為中心」設計的擴展與反思。作為 UC San Diego 設計實驗室的創始主任和 Nielsen Norman Group 的聯合創始人,他在設計界的影響深遠,曾擔任 Apple 副總裁。他的著作《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是許多設計師的入門經典,並持續影響當代設計實踐。

現在,Don 正在他的第5次「退休」生活中,致力於慈善工作,推動 Don Norman 設計獎和設計峰會的運作。

https://youtu.be/NS6_BX9sGH0?si=4RgU7hrbZ_McqhF8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01 Sep, 08:04


2024 共學課程 9月9日開學,本次共學的指引如下方連結。
https://lu.ma/zl5rmlsz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01 Sep, 01:02


Hi!讀書會的夥伴們,這周9/1讀書會由講者YulinChol跟大家分享《設計思考改造世界》。歡迎大家參加。

時間:每週日早上九點
地點:https://meet.google.com/bed-xapu-fve

【讀書會書單】https://yulincho.pse.is/66kze5
不論是書籍文章、實務經驗、sideporject、講座工作坊或參與課程,跟UX相關都歡迎認領時段分享喔!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17 Aug, 04:19


這份 111 頁的白皮書《如何贏得數位客戶的心》,由 UXDA 編寫。它主要針對金融行業,專注於金融行業的用戶體驗設計策略,探討如何通過情感驅動的用戶體驗設計來提升品牌價值和客戶忠誠度。

文件強調,在數位時代,情感參與對於提升金融服務中的客戶忠誠度和品牌價值至關重要。現代金融客戶期望即時且個人化的服務體驗,並傾向於與能理解其需求的金融品牌互動。白皮書提出,成功的金融用戶體驗設計應該以人為中心,從情感角度出發,滿足客戶的深層次需求,而不僅僅是功能需求。報告展示了多個成功的金融案例,並提供了具體的策略和實踐方法,幫助金融機構在數位轉型中脫穎而出,實現卓越的用戶體驗。這份文件是金融機構在數位時代提升客戶體驗的寶貴指導。主題包括:(1) 簡介數位時代的使用者需求及挑戰、(2) 說明數位客戶的期望和行為模式、(3) 探討情感參與對於客戶忠誠度和品牌價值的重要性、(4) 如何設計以用戶情感為中心的產品和服務、(5) 制定用戶體驗策略的核心要素及實踐方法、(6) 實例分析,展示成功的用戶體驗設計案例、(6) 總結與未來展望。

https://www.theuxda.com/storage/app/media/uxda-white-paper-how-to-win-the-hearts-of-digital-customers.pdf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14 Aug, 00:27


#數據流 AI/UX Designer

當代 UX 設計師用 AI 來做什麼?有什麼優缺點?

這篇2024年2月的文章的標題是《人工智慧對使用者體驗的幫助:透過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慧的文獻綜述》(AI Assistance for UX: A Literature Review Through Human-Centered AI)。文章探討了人工智慧(AI)在用戶體驗(UX)設計中的應用,並通過系統文獻綜述分析了現有研究的現狀和挑戰。

文章指出,儘管AI技術在處理多模態數據和生成用戶介面(UI)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但其在UX設計中的主流應用仍然有限。特別是AI技術的簡單自動化往往忽視了設計師在同理心建立和跨多個介面螢幕的用戶流體驗中的關鍵角色。

設計師用 AI 來做幾個方向

(1) 同理心建立:
文章強調了在UX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需要通過用戶研究來建立對用戶的同理心。AI工具雖然能夠自動化某些流程,但這可能會削弱設計師在理解用戶情感和需求方面的重要過程。

(2) 設計流程中的定義與問題界定:
設計師在設計過程的早期階段需要明確問題範疇和目標,文章探討了如何通過AI輔助定性分析來支持這一過程,特別是在整理和分析用戶研究數據時。

(3) 數據驅動的用戶研究:
討論了如何利用AI進行用戶評論挖掘和數據驅動的角色(persona)構建。這些技術可以自動化處理大量的用戶數據,但文章也指出,這樣的自動化可能會忽視定性研究中關鍵的情感因素。

(4) 介面設計靈感:
設計師經常需要從各種資源中獲取靈感,AI工具能夠通過提供設計範例或生成新穎的設計建議來幫助這一過程。然而,設計師必須平衡來自AI的建議與自身創意之間的關係,避免過度依賴技術而導致創意局限。

(5) 多介面螢幕的用戶體驗:
設計師在考慮整體用戶體驗時,往往需要跨越多個UI螢幕進行設計,但目前的AI技術往往集中在單一螢幕的優化上,忽略了跨螢幕用戶流和整體體驗的連貫性。

(6) 設計評估與優化:
在設計評估階段,AI工具可以幫助預測視覺顯著性、分析介面美學和檢測視覺錯誤,這些工具能夠快速提供設計反饋,幫助設計師改進介面設計。

全文:
https://arxiv.org/html/2402.06089v2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13 Aug, 03:06


#商業流 Growth Designer

Growth Designer vs. Core Product Designer – A Cheat Sheet
(成長設計師 vs 核心產品設計師 – 一份速查表)

作者:Siva Sabaretnam (Atlassiam 成長設計部主管)

Atlassian 是一家知名的軟體公司,總部位於澳大利亞,專注於開發產品和工具來促進團隊協作與軟體開發。其產品線包括 Jira、Confluence 等,這些產品廣泛應用於全球各種規模的企業中,幫助團隊更好地進行項目管理、軟體開發和知識共享。Atlassian 的設計團隊在產品的用戶體驗和業務增長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摘要
這篇文章探討了「成長產品設計師」(Growth Product Designer, GPD)與「核心產品設計師」(Core Product Designer, CPD)之間的主要區別。作者指出,CPD專注於提升用戶體驗和產品功能,而GPD則致力於通過優化用戶獲取和轉化來推動業務增長。儘管兩者的設計技能相似,但在日常工作中的側重點和深度有所不同。GPD 通過實驗和迭代來優化現有產品,以提高用戶激活、參與和貨幣化率。此外,GPD 傾向於更短的設計周期,基於數據驅動的實驗進行設計,而 CPD 則在較長的周期內開發穩健的產品功能。作者還強調了這兩種角色如何協同工作,最終共同打造出既滿足用戶需求又能實現商業目標的成功產品。

https://medium.com/designing-atlassian/growth-designer-vs-core-product-designer-a-cheat-sheet-be88fbb0de3e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02 Aug, 02:25


#數據流 AI/UX Designer

#ProductCon AI (線上、免費演講)
日期:2024年8月8日
主題:AI在產品管理中的應用

適合產品經理、領導者及對AI在產品管理應用感興趣的專業人士參加。

重點講者:

Amit Fulay (Microsoft VP of Product):AI時代的產品領導力
Stephanie Neill (Stripe Head of Product):機器學習強化產品
Jaime DeLanghe (Slack VP of Product):AI變現策略
Nikhyl Singhal (前Meta VP of Product):加速PM職業發展

特色:來自頂級科技公司的專家分享,探討AI在產品開發、策略和職業發展的應用。目前超過10,000+在線參與者報名。

https://events.ringcentral.com/events/productcon-online-2024-the-product-management-conference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29 Jul, 07:15


剛收到 Hahow 給老師自訂 Coupon 的新功能的 email 通知,我設定了2張開到最滿的折扣券給我們群內使用,有需要的同學可以自領。一張折549,另一張83折 (約折623元)。
https://hahow.in/couponclaimed/66a73dc9c8e911625055d67f
https://hahow.in/couponclaimed/66a73d495a57a98c2e58dc37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28 Jul, 00:49


Hi!讀書會的夥伴們

今天7/28讀書會由講者Pearl跟大家分享的AI as a UX Assistantt!
👉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ai-roles-ux/?lm=perplexity-henry-modisett

時間:每週日早上九點
新地點:https://meet.google.com/nsu-oieq-qpa

【讀書會書單】https://yulincho.pse.is/66kze5
不論是書籍文章、實務經驗、sideporject、講座工作坊或參與課程,跟UX相關都歡迎認領時段分享喔!

UX 三刀流 最新消息

18 Jul, 00:47


數據驅動決策?產品經理(PM)別被誤導了!
作者:Paweł Huryn

近年來,「數據驅動決策」(data-driven decision)彷彿成了產品經理(PM)的口頭禪。然而,盲目追求數據,忽略商業環境的複雜性,可能導致決策失誤。正如亞馬遜(Amazon)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所言:「在商場上,速度至關重要。」產品經理更應注重學習的速度與效率。

產品決策的關鍵,在於資訊透明化,並在資訊不完整的情況下勇於承擔可控風險。尤其在以下情況下,快速決策更為重要:

★ 搶佔市場時機(time to market): 錯過時機,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 潛在利益大於風險: 經過評估,即使失敗,損失也在可控範圍內。
★ 決策可逆(two-way doors): 所謂「雙向門」,決策失誤可以輕鬆修正。
當然,決策並非憑空臆測,而是需要多方資訊的支撐,包括:

◆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 量化洞察,例如產品數據、市場分析、實驗結果等。
◆質性洞察(qualitative insights): 定性分析,例如用戶訪談、利益相關者意見、社群輿情、市場變化、新技術趨勢等。
◆產品直覺(product sense): 源自經驗累積和對市場及商業環境的深入了解。

在決策過程中,產品經理不應畏懼「弄髒雙手」,親自參與、深入了解,才能做出最符合產品和用戶需求的決策。

原文:https://www.linkedin.com/posts/pawel-huryn_people-keep-repeating-that-pms-should-make-activity-7205128258021920768-dl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