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的生活观察

@buzhouxiansheng


想写就写,让思绪流淌。

不周的生活观察

22 Oct, 07:26


近期最喜欢的播客。

不周的生活观察

21 Oct, 02:38


我看了各种相机测试视频,发现在相机上我的终极选择是尼康 z6iii,我找不到比它更合适的相机了。

不周的生活观察

20 Oct, 11:47


昨天我的电脑就陷入黑屏的状态,各种操作之后,我大概知道是什么原因。

应该是因为破解软件,我在安全模式和其他管理账号使用下,是能够正常使用,唯一的原因就是破解软件没有适应新的版本,把系统给弄崩了。

不周的生活观察

20 Oct, 08:06


被圈养的意识形态,毫无分析的必要。

不周的生活观察

20 Oct, 04:51


上面那条发完,群里直接炸了,各种喷。

怎么说呢。

中国的男人希望女人闭嘴,中国的女人希望男人闭嘴。挺好,中国政府就喜欢你们这样的公民,所有人都闭嘴。

不周的生活观察

19 Oct, 11:14


普信之下,莫非变态

王五四

听大家说杨笠出事了,我还以为她跟王建国恋爱了,结果一看是跟普信男们的事。京东双十一本来要跟杨笠合作,结果普信男们因为杨笠曾经调侃他们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于是纷纷自信的要退掉京东的会员,成为普通用户,这也应证了他们的普通和自信,谜底就在谜面上。“冲冠一怒为红颜”这种事其实还挺爷们,但是因为红颜而冲冠一怒退会员,就太娘们了,用杨笠的话说,“像个女的一样”。上一次中国男人这么团结这么愤怒,还是一百年前,1923年7月16日,末代皇帝溥仪宣布,解散紫禁城内的所有太监,要求他们立即离开皇宫,太监们当场悲痛哭泣,愤怒不已,大声咒骂。终于找到比中国男足更脆弱的群体了,那就是中国男人,难怪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爱说,“竟无一人是男儿”。的确如此,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件里,我们看到太多的人,连人都不算了,更别说是男人了。行凶者,被害者,围观者,执法者,方方面面,种种表现,无一不是在印证那句话,“竟无一人是男儿”。所以杨笠的调侃没有问题,即便没有这些实例,那么表达也没有问题,这就是公共表达的特点,你往上凑你往头上套,只能说你太自信了,其实你应该更自信点,你要相信,脱口秀调侃的对象,根本不可能是普通的你,你自作多情了,这再一次证明,你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

我打开我的京东一看,我居然被标注为普通会员,这是在嘲讽我是普通男人吗?那么如何才能不普通呢,仅需149元,据说促销时才69元,原来变得不普通也可以搞促销也可以这么廉价。这就像那些财富课程,你想发家致富吗?你想财务自由吗?仅需9.9元购买财商课程。想赚钱的人的钱最好赚,想不普通的普通男人最普通。“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从京东处理这件事的态度上也可以看出,这是一家普通又自信的电商公司,出事后他们发布消息称,“近日,相关脱口秀演员参加京东11.11营销活动受到网友关注,若因此给您带来了不好的体验,我们深表歉意!后续我们没有和相关演员的合作计划,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京东11.11补贴力度,回馈消费者对京东的关心和支持。”不论是这次的“普京退会”事件,还是刘强东明尼苏达州涉嫌性侵的事件,都说明这家公司从根子上就对女性不够尊重和重视,这么大一家互联网公司连脱口秀是什么都不清楚吗?你们这么尊重普信男的无理要求,毫无逻辑的欺压妇女,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开的是妓院。东京热,京东凉。

这件事让我想起之前说的那句话,生活就是段子,而笑点就是我们本身。经过这次事情后,我感觉杨笠可以创作出更上一层楼的关于普信男的段子了,问普信男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说中国男人普通而自信,最应该着急的不应该是那些不普通的男人吗?怎么盲目自信的男人开始着急了呢,是着急变得不普通吗?那买个京东会员就可以了,其实他们早就买了,所以才会如此自信。我们应该有点常识,说中国男人时,肯定不是指所有,毕竟我们还有那么多领导干部,杨笠肯定不敢说,所以其他男人真不用急,皇帝不急太监急,更何况,你还不如。

在这里,还是不讨论男权女权人权的问题,现实情况很复杂,就事论事最简单,在现在的社会环境里,展开讨论意义不大,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林语堂写过一篇《让娘们来干一下吧》,说明那个年代关于男女的问题就很受关注了,林语堂在文中写道,“我很愿意看见女子在船坞,会议室,编辑室,公事房出汗,而我们穿淡素旗袍在花园中,等我们所爱的人由公事房出来,带我们去看电影。........老实说,我们看看自己的治绩,也应该害臊。世事无论是中国是外国,是再不会比现在男子统治下的情形更坏了。所以姑娘们来向我们要求“让我们娘儿们试一试吧”,我只好老实承认我们汉子的失败,把世界的政权交给娘儿们去。”在那个年代,娘儿们应该也不是什么好词,林的文章里也能看出一些情绪和戏谑,我是不认同这种非黑即白非女即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多问题我不专业也没有答案,但作为一个普通不自信的男人,我觉得男人和女人,有很多种关系,家人朋友同事同学....,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日常生活不要上纲上线,又不是文革时期,现代人,应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你不代表女人,我不代表男人,问题就是我和你之间的问题,关系就是你和我的关系,相爱就是男女关系,不爱,也没关系,凡事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

普信男,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他们在极度自卑或者极不易被发现的自卑的基础之上呈现出来的自信和自豪感,是会让人变得扭曲,但个人的扭曲从来不是孤立的现象,是社会压力之下产生的,他们是社会的一员,但不是社会的会员,他们的社会权益不仅没有额外优惠,连基本保障都丧失了,自卑是他们的心理疾病,自信是他们的心理需求,可惜,自信不是良药,更像是春药,只会加剧问题最终崩溃。面对这些问题,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甚至都没有人要准备去解决,或许最好的自救方式就是看看脱口秀,把自己融入到段子里,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

不周的生活观察

18 Oct, 10:36


1、幻觉

很多人张口闭口说现在 AI 幻觉还是很严重,不能用。可就我自己的观察,写这么久看这么多的留言,大多数人的幻觉是要比 AI 严重得多,完全不考虑事实。

2、听床

我昨天发的不合时宜那期播客,提到里面的嘉宾刘怡,他的背景是三联的资深编辑,他的大意是:以色列其实就是想报复,只是缺一个理由,正好现在有一个理由。

我听到都惊呆了,特朗普也不过如此。这不就是听床师吗?这边以色列有什么目的,那里以色列有什么阴谋。

也别笑什么 twitter youtube 一堆听床师了,就我的观察,很多笑别人听床,自己就是听床师。

我其实对三联和不合时宜观感挺好,这次也确实大跌眼镜,请了两个嘉宾,一个支持真主党,一个是听床师。

不周的生活观察

18 Oct, 10:07


支持哈马斯大概就这水平吧。

不周的生活观察

18 Oct, 09:53


内塔尼亚胡:只要哈马斯现在放下武器,归还所有人质,这场战争明天就可以结束。一共 101 人,其中有来自 23 个国家。

这是以色列不停手的主要原因。

以色列所有的行动都有法依呀,这场战争起源是哈马斯,先杀了 1200 名以色列人,为什么不自量力要袭击以色列,等以后的解密吧。

不周的生活观察

17 Oct, 09:25


双 11 和消费主义

临近双 11,网上又开始各种促销,可现在抵制消费主义的声音越来越大。长期以来我又羞耻于讨论购物,怕被打上消费主义的标签。

今年我买了很多“第一次”,对于消费主义有另一种的理解。过去我理解的消费主义陷阱,是抵制一切非必要的开支,过一种极简的生活。比如 iphone 12 够用,就没必要升级,能喝水就没必要喝咖啡,能用手机拍就没必要买相机等等。

今年我第一次使用湿厕纸,如厕体验大大提升,是一个实实在在能提升生活质量的产品。而且住 150 平米的房子用湿厕纸和租 15 平米的房子用湿厕纸,体验上不会有什么区别。

今年我第一次买 pocket3 和 mic2(大疆麦克风),当然有很多便宜的选择,选择大疆是因为一套系统,不需要链接之类的麻烦。我用 pocket 拍了很多 YouTube 视频,对于我来说就非常值得。之前我是有手机拍,手机完全就是不可接受的设备,因为每次都要调查角度,先拍很多条看看视角是否合适,每次觉得麻烦就不想录。

直到今天我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还有人没买电热毯。过冬其实就是成本问题,我当然可以买各种各样的设备在家里取暖,可月底看电费心里就拔凉。电热毯是成本和取暖之间最佳的产品,现在还有水热毯,解决了干燥问题。还有像加湿器,我之前都干燥的全身痒,有了加湿器就舒服很多。包括我去年推荐的火箱,在南方便宜过冬,明显能提升生活质量的产品。

这些算物质消费吗?我觉得不算,因为这些对于我来说,就是能提升我个人的生活质量,钱不花在那里只是纸。不过我永远不会买 lv 香奈儿这些,因为我实在想不到我生活中需要它们,且又能提升我什么生活质量。

现在想想消费主义或者抵制消费主义不是目的,信仰这些并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自己是不是生活的舒服,有什么东西是自己原来不知道,但用完就离不开。

现在我可以放下心中的戒备,开始选咖啡机和面包机了。

不周的生活观察

17 Oct, 05:52


过去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像哈以战争这样,在舆论场上如此的撕裂和极端化。

不周的生活观察

16 Oct, 11:22


算一比一复刻豆瓣的网站,对于我来说,是豆瓣最佳的替代品。

https://neodb.social/discover/

不周的生活观察

16 Oct, 10:42


一个来不及道歉的错误

文丨老六

功能性文盲

嘿,拜《圆桌派》所赐,我也成网红了。

搜一下关于读库老六的视频,网上已有很多条,其中也有类似公号10万+流量的,而最为爆款的,则来自我参与录制的《圆桌派》片段。有一条尤其火爆,我提到一个概念“功能性文盲”,大意是,一个人到一定年龄或一定程度,就很难接受新的东西,他读的书只是为印证自己的观点,凡是跟他意见相左的,都视为异端。
这段视频据说已成为视频常青树,只要发出来,就有海量的转发和点赞,看来还是说到了一些人的心坎里。

这种情况让我隐隐有些不安。

现实生活中,也偶尔遇到见多识广的人向我普及“功能性文盲”,所言大致类似,我内心则会既不安又得意,因为他传输的这个知识点属于出口转内销,源头在我这里。

为什么如此自信呢?因为这种说法是有一些错误的,而这种将错就错的印记,恰恰可以让我认定,自己是 “功能性文盲”新概念的始作俑者。

为印证这种不安,我在网上查了一下。综合维基百科 和ChatGPT 所云,功能性文盲(Functional illiteracy),指一个人具有阅读、书写或计算能力,但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有效使用这些技能。而在“简中”网络,除少数网页的内容与之类似,更多则跟我在《圆桌派》的说法大同小异。也就是说,简中世界里的“功能性文盲”,与其原始规范的概念相比,有了相当程度的变化。

这种对原概念的魔改,是我干的,并通过《圆桌派》广为传播。

回溯一下这条错误的河流,大致脉络如下。

三十多年前,我在某本书(或报纸/杂志)上看到“功能性文盲”这个字眼,吃惊于一个人虽然不是文盲,但同样读不进东西去,就在自己的脑子里刻下了较深的痕迹。但我并没有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也没有扎实做学问写文章的志向,并且那时的转存和检索全靠手抄或死记硬背,所以只存了个影影绰绰的印象,连其出处也没留心记下。

又过了些年,流行在午后的三里屯酒吧晒着太阳喝酒聊天(简称“三晒”,发音为 sunshine)。几个朋友相聚,话风所及,我说到这个字眼,似乎就有了自己的阐释。尽管是不求甚解的只言片语,但只是朋友闲聊啊,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记得在场的苗炜苗师傅还难得深沉地点点头:这种说法挺牛逼的。

许多东西都是这样,只靠书本上扫一眼还不够,再跟朋友聊天加深一下,就成了自己头脑中的思想钢印。这一集《圆桌派》,大概是七八年前录的。为什么我如此不负责任,把未经查证的话就说出来了呢?官人有所不知,像我这种被抓壮丁的嘉宾,在节目中所说种种,并非事先打过腹稿,而是窦文涛老师那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小眼神含情脉脉地扫过来,就不由自主张嘴,说出一些自己原本没想要说的,加上几个嘉宾相互激发,话赶话,“功能性文盲”就这样脱口而出。当时只觉得天塌下来有节目方顶着,并且只是一期雨过地皮湿的谈话节目而已,没想到几年后被刨出来广为流传。这一切是在你未能察觉更不可掌控的状态下进行的,连校正和补救都来不及。

现在,事实已经铸成,一个仓促的错误跑遍世界,“功能性文盲”词组在简中世界被推陈出新重新定义。并且,我还挺喜欢这样兴之所至信口开河的,要都那么深思熟虑四平八稳,该多无趣啊。

塔图因效应

不止是辟谣或自我申辩,写到这里,我发现自己动了一下许久未动的感情,有点怀念那段漫无边际又不知所云的“三晒”时光。

再后来,上网普及,朋友就靠手机联系了,因为坐在一起也是各自看手机,于是三里屯酒吧街也萧条下来。

再后来,朋友之间用手机也不怎么说话了,只靠彼此转发自己所认同的文章、视频、文字截图联系。于是我就成为一些人的“嘴替”,替大家说出认知固化自设藩篱的隐忧,还巧立名目:功能性文盲。

名不新则言不顺,人们是需要这种新鲜唬人的说道的,把普通朴素的道理换个新包装,让自己信息过载的心灵被刺激那么一下下,然后,再等待下一轮刺激。

下季《圆桌派》录制时,一俟窦文涛型小眼神投射过来,我即刻张嘴,吐露这样一番发人深省的话:古希腊哲学家六格拉底发现了一种很有趣的社会现象,就是一个人到一定年龄或一定程度,就很难接受新的东西,他读的书只是为印证自己的观点,凡是跟他意见相左的,都视为异端。六格拉底老师把这种现象称为“塔图因效应”。

信不信?如此这般,“塔图因效应”一词也会走红那么一阵子。嘿,我也算熟练掌握了流量密码,将再度成为新一轮网红。

不妨想象得再狂野一些,再过若干年,在简中世界的哲学教科书上,也许会冠冕堂皇地出现“塔图因效应”,并有找不到工作的学生通过深入分析这一社会现象顺利通过硕博答辩。
如果窦氏眼神继续含情脉脉,我就把这个话题持续展开:为什么会形成“塔图因效应”这种现象呢?我们可否得以免疫,还是挥之不去的宿命?

六格拉底认为,取悦自己,这是人性的基本面,本来无可厚非,就连对“功能性文盲”(糟糕说漏嘴了,应该是“塔图因效应”)的认可并自发参与传播,也是某种程度上对自己观点的印证。只有具备相当心力的强者兼智者,才能从质疑、颠覆自我中得到智识上的快乐,而不屑于单调重复“果然不出我之所料”的廉价快感。

除了人性自身的顽固外,如今的信息环境,也为“塔图因效应”提供了相应的助力:人们满足于碎片式的知识、道理,快速切换的丰富多彩让你饱食终日目眩神迷,已经再无体力和耐心读完一本上百页的书、看完一部两个小时的长片;浩瀚的信息之海让人应接不暇,每个人的时间都可以被不由分说地填满,这些随机随性的撷取看似“万物皆备于我”,实则被算法困得死死的,再偏激冷僻的人也能找到同党而让自己理直气壮;娱乐至死的年代,投喂给你的物料都在千方百计逗你开心哄你高兴,再遇到点超出自己认知范围、不顺自己意的内容和观点,那颗已经被娇生惯养的小心脏哪能受得了..

在六格拉底看来,这种见多识广的渊博,不过是一种“新闻式知识”。发生了什么重大新闻,或人为制造一些舆论热点,传播者便借机普及一些知识或常识,受众也趁着热乎劲消化吸收一些吉光片羽的知识和常识,再等待下一个爆炸式新闻的出现,好填充新的语料。跟着各种热点随波逐流几年,貌似完成基本的知识储备,足以打哪指哪,应付这个世界了。

但我相信,即使在录制现场,我把这些话说了出来——以我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完备表达清楚是小概率事件,那么大概率也会被片方把这些内容删去;而如果不幸播出,也会被不耐烦的观众倍速快进过去——弹幕骂你一通都算流量上的成功,想得美。

于是,古希腊哲学家六格拉底对缺乏系统和逻辑支撑的“塔图因效应”的反思,以及被其反噬的忧虑,早已超过爆款短视频的黄金时长,就更没必要说出来了。

不周的生活观察

16 Oct, 07:03


沉浸式翻译团队的新产品 Bilin。

不做总结,只是提供多语言的搜索结果,解决某个语言的互联网内容不够的问题。

只提供内容的搜索类 AI,我是不太用,会非常狭隘,这种就非常棒,能扩宽内容面。

https://bilin.ai/zh-CN

不周的生活观察

15 Oct, 13:25


「从我们所有的互动中,你能告诉我一件我可能不知道的事情是什么?」

可以试试问 ChatGPT 这句话,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不周的生活观察

14 Oct, 13:38


快双 11 了,消费主义一下。

有什么物件,是能提升你的生活幸福度的?

不周的生活观察

14 Oct, 03:04


这期邀请的女嘉宾,直接说支持真主党,说真主党是保护人民。

啊?

刘怡说成是以色列早就计划好了要报复,这话术就连特朗普也得甘拜下风吧?他还说以色列人见不到阿拉伯人,可明明有200多万阿拉伯人住在以色列啊。